走进“深度课改”的数字化学习
2016-04-11邓大一
■邓大一
专家点评
走进“深度课改”的数字化学习
■邓大一
近年来,张家港市第一中学将信息化建设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积极探索“互联网+”视域下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路径,有效地实现了教育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办学质量提升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课改进入“E时代”
自2011年启动数字化学习项目以来,张家港一中以“全息”“生态”“数字化”为核心理念,先后使用了多种数字化软件平台。
例如,借助于交互式电子白板所具备的随时书写、绘画、拖放组合等功能,师生可以在电子白板上亲自操作,并能随时在计算机界面或光盘播放界面上标注、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教师不用过多地讲解,就能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教师还可以把从互联网中获得的教学资源作为电子白板的背景或图像等,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朝着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二、课改进入“学时代”
数字化教学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当以问题为载体,让广大师生在互动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开展数字化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实现以下转变:从单一、静态思维到多项、动态思维的转变,从结果思维到过程思维的转变,从借鉴、传承思维到质疑、批判思维的转变,从碎片化局部思维到整体化系统思维的转变。这样,学生就能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例如,吴志能老师通过学习软件,淡化作业练习的任务观,让学生在游戏化、竞赛化、趣味化的氛围中学习物理。这样,枯燥的做题变成了有趣的竞赛,刷题变成了闯关游戏,做题变成了荣誉PK,学生不断地获得肯定,挑战的欲望也就不断地被激起。
三、课改进入“核心素养时代”
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基本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家港一中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积极探寻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该校不少教师将集体备课所编制的导学案通过教学平台发送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生通过手中的平板电脑及时将自学结果反馈到教师空间;教师在了解了多数学生预习情况的基础上以学定教;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通过课堂检测电子平台直接呈现,教师再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分层布置作业或进行限时测评。这不仅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而且优化了教学环节,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张家港一中的数字化教学聚焦目前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的核心问题、难点问题,以创新促发展,必将绽放出更多的精彩。
(作者为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学校校长,苏州市名校长,全国课改杰出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