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高血压与人格特征的现代研究及中医认识

2016-04-11郭文佳席斌

生物技术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心身疾病原发性人格

郭文佳席斌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原发性高血压与人格特征的现代研究及中医认识

郭文佳1席斌2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高血压患者普遍具有焦虑抑郁、偏执和述情障碍等多个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问题存在,且大多拥有显明的性格内向和精神质等倾向,其病情会促使其血压不断升高,且具有明显地降低降压药疗效的特征。本文就探讨人格特征在血压升高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认识,从而提高对人格特征与高血压病症之间关系的认识,对预防高血压和积极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高血压 人格特征 中医药

原发性高血压病[1]即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也是一种心身疾病,其中情绪是高血压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条件。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2],在众多的高血压患者当中,其中有约60%的患者具有显明的焦虑症状,约80%的高血压患者还伴随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心理因素[3]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预后都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更多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的均客观存在着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较难治愈的高血压和不稳定性的高血压患者当中,心理治疗对血压的控制更能奏效。人们[4]越来越重视心理和精神状态对疾病的影响。因此第一时间发现较难治愈的高血压患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问题,且能给予对应的心理干预措施,这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高血压与人格特征的现代研究及中医认识的角度出发,试探讨人格特征在血压升高过程中的地位与价值,以及从中医角度的相关认识,从而在防治高血压临床上治疗过程重新审视人格特征在高血压病的形成与治疗的重要性。

1 人格与疾病的作用关系

人格源于拉丁文(persona),本义是指面具,特指舞台上演员所戴面具,其特点表现为表演,还能表达人物性格和角色扮演。因此,人格[5]包括了表现在外的行为和蕴涵于内部而外人无法直接观察的两部分特点。目前普遍认为[6]:人格是指一个人所具有持久的各种心理特征、综合或基本的精神面貌。

疾病的产生,是多个因素诱使的,不仅有直接躯体生物学方面原因,还有社会方面因素,且包含一个非常不容忽视的人格因素[7]。现代研究表明[8],常见心身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冠心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恶性肿瘤等均具有其人格特征基础。甚至有人[9]已提出“易患病人格”概念,认为不同疾病并非不同人格特质所导致,而是疾病都具有其共同的易患病倾向的人格特征。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即便多数研究者的观点不完全一致,但也都表明人格特征对于疾病具有很大影响,这也充分说明人的心理因素是生理疾病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健康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2 高血压与人格特征的现代研究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躯体疾病伴随心理精神障碍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关注[10],应激反应、生活事件、人格和社会支持是构成疾病产生的主要心理社会因素[11]。通常情况下[12]易激动、爱冲动、主观刻板、爱责备、爱发脾气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压,特别是具有压抑的焦虑、愤怒、悲观、伤心等不良情绪占据患者身心更易加剧病情。

目前人们所认识到的原发性高血压是生物因素与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疾病。关于高血压病人的人格特征,最早由Rosenman和Fridman所提出的A型人格,此人格的人易引发冠心病。之后得到学术上公认,确定A型人格是引起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A型人格的表现为:过高的工作要求;好斗、敏捷、有进取性;时间紧迫与匆忙;过分争先;过分竞争与好胜;不耐烦;习惯紧张的工作;语与动作的节奏快。B型人格则相反,具体表现为:性情温和;缺少竞争;言语与动作较慢。孙宁玲[13]等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组A型行为平均分值高于正常人。吕跃[14]等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人格具有较明显的精神质倾向,且性格较为内向。

从生物学来看,人格与环境是相互促进影响的,环境的变化包括自然界的,也包括社会的。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决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生活中发生的紧张事件,每个人对其的认知与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另外,人格特征同样影响着个体对环境变化所致的反应,包括生理反应与心理反应。生理反应即当受到外界刺激,有的表现为反应迅速、持久、强烈,有的表现就相反,从这两种不同的生理反应就可知人格特征致病的途径;心理反应是当受到外界刺激时,由于不同的人格特征产生的悲哀、愤怒、忧郁等情绪变化,长此以往[15],致使人体某些生理指标处于高水平状态,当大脑和神经系统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会迫使交感神经系统张力增强,再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释放过多的儿茶酚胺递质,致使血内肾上腺素浓度增高,这就容易诱发肾素释放、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分泌增加,最终导致持久高血压。综上所述,不良情绪是高血压发病的基础之一,而人格特征则是这个基础的重要因素。

3 高血压伴有人格特征的干预措施

针对血压升高,可以采用的降压药物有很多种,但是对于伴有人格缺陷的患者,通常采用的是心理治疗,对于人格检测,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大多采用西方的人格量表或测量心理健康的量表,例如艾森克人格问卷量表中国版,有研究者就通过此类量表观察高血压患者群体人格特征进行测量,如齐啸[16]研究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神经质、内外向因子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弹性具有预测作用。谭树宣[17]采用人格特征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观察5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正常对照的血压水平,得出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杨玉妹[18]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的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干预能够提高药物对高血压的降压效果,且对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也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综上所述,高血压病与诸多心理社会因素紧密相关,因此作为临床医生急需转变观念,扩大知识面,在掌握高血压病防治治疗外,还应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实验治疗,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4 中医学关于人格与高血压的作用认识

传统中医认为,人格的本质在于体质类型,《内经》就有记载。《灵枢-通天》中就将人分为五类,所谓“五态人”,即“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五种类型人性格各有不同。关于体质和人格特征的研究,张景岳有“脏有强弱,则神志有辨也,颜色有辨也,声音有辨也,性情有辨也,筋骨有辨也,饮食有辨也,劳役有辨也,精血有辨也,勇怯有辨也,刚柔有辨也”。从这里就可看出体质的不同,其所外在的表现就不同。我们从众多古文献中可知,人格特征是先天形成,但也可通过后天学习改变。中医在治疗上就非常重视人格特征,望闻问切,因人治疗,正如《灵枢-通天》谓:“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传统中医关于人格对高血压的治疗,多是从情志角度出发。现代医学认为情志[19]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复杂反应,与个体心理、生理状态有关。中医[20]的七情对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过急会导致机体阴阳失衡,促使血压持续升高,从而诱发高血压。

综上所述可知,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血压上升,减少血压回升对各项器官造成危害,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原发性高血压在就诊治疗时就存在心理问题,具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特征,因此做好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综合干预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并且也是预防各项心身疾病的良好途径。

[1]杨波,吴增颖,张钲.高血压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2):171-174

[2]王福军,向红菊,石翔,等.氟西汀对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20(8):781-783

[3]吴文源,季建林.综合医院精神卫生[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264-276

[4]魏怀兰,吴忠印,王清芬.心血管病患者伴抑郁症的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4):88-90

[5]黄希庭.再谈人格研究的中国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0(6):5-9

[6]张孝娟,黄小玲.中医临床心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6):26

[7]谢钰涵,张甜.人格特征与疾病关系研究[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3(3):35-38

[8]郭争鸣.医护心理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04-105

[9]Friedman H S,Booth-KewleyS.The“disease-prone personality”A mete-analytic view of theconstruct[J].American Psychology,1987,42:539-555

[10]李朕,符德玉.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中医认识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0):1252-1253

[11]A.C.Phillips,D.Carroll,C.Ring,etal.LifeEventsand AcuteCardiovascular Reactions to Mental Stress:A Cohort Study[J].Psychosom Med,2005,67(3):384- 392

[12]姚如真.人格特征与心身疾病[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2):160-161

[13]孙宁玲,韩键德,赵华,等.型行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奖儿茶酚胺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l):4-5

[14]吕跃,严苏丽,于秋菊.高血压患者的个性特征测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6):428

[15]陆茹茵,朱雪梅,朱素文.身心放松疗法在 A 型行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医护杂志,2014,20(7):69-70

[16]齐啸,李秋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弹性状况与人格及心理健康的关系调查[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5):43-44

[17]谭树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人格特征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7,9(4):45-46

[18]杨玉妹.心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首都医药,2014,12(下):114-115

[19]刘立.论心身疾病的人格心理特征与中医情志的相关性研究思路[J].中医研究,2010,(3):1-3

[20]周艳芳.中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理辨证护理[J].河北中医,2006,28(3):223

R-1

A

1674-2060(2016)02-0328-02

郭文佳(1988—),女,汉族,河南新乡人, 河南中医学院 2013级研究生,致力于中医药防治心身疾病的研究。

席斌(1970—),女,汉族,江苏苏州人,医学硕士,河南中医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身疾病的研究。

猜你喜欢

心身疾病原发性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心身疾病 宜先治心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您了解心身疾病吗?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老年心身疾病诊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