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将军金顺与伊犁界务
2016-04-11赵维玺高彦军
赵维玺 高彦军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伊犁将军金顺与伊犁界务
赵维玺高彦军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本文梳理金顺戎马倥偬的一生,简述清朝统治下伊犁的概况;考察清政府及左宗棠在解决伊犁问题上的态度,论述作为伊犁将军的金顺在收复伊犁过程中与俄国就界务的交涉谈判以及按约划界时所做的贡献。
金顺伊犁谈判划界
一
金顺(1831—1886),字和甫,伊尔根觉罗氏,镶白旗满洲成安佐领下人,二品荫生[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8册)[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P251)。世居吉林,“少孤贫,事母至孝,性忠懿朴劲。”[2]吉林通志·人物志37·国朝22(卷108)[M].文海出版社,1965.咸丰三年(1853)以佐领随僧格林沁部从征山东剿匪,因功擢升副都统[3]沃丘仲子.近代名人小传[M].崇文书局,1918.(P58)。“嗣从多隆阿援湖北,复黄梅。赐号图尔格齐巴图鲁。”[4]赵尔巽.清史稿·列传241[M].中华书局,1977.(P12618)同治三年(1864),授镶黄旗汉军副都统。随后调赴西安,正值捻军由湖北窜结陕南,金顺率军力战,斩杀俘获颇多。五年(1866),任宁夏副都统。八年(1869),率部与宁夏回民起义军作战,并随刘锦棠于同治九年(1870)攻占金积堡。因镇压宁夏回民军有功,升任乌里雅苏台将军,不久即因故褫职,奉命赶赴肃州。十一年(1872)十一月,乌鲁木齐提督成禄因军粮匮乏,迟不出关,经左宗棠奏参后,金顺接统其部。
光绪元年(1875),清军收复新疆的战斗进入关键时期。清政府就新疆战事密询左宗棠。左宗棠举荐“金顺为人,心性和平,无忌嫉之心,故亦为众情所附。”[5]左宗棠全集·遵旨密陈片[Z].岳麓书社,2009.(P196)清廷遂旨令左宗棠出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金顺调补乌鲁木齐都统,原任督办新疆军务大臣景廉回京供职[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德宗实录(卷23).光绪元年十二月庚午[M].中华书局,1996.。二年(1876),率部进驻阜康,会同刘锦棠攻占古牧地,连克乌鲁木齐、迪化、昌吉、呼图壁等城。继又进逼玛纳斯,击毙回民军首领马兴。玛纳斯南北二城收复后,因功赏戴双眼花翎,予世职,并调任伊犁将军。
光绪六年(1881),中国代表曾纪泽抵俄谈判,虎口夺肉,收回伊犁交涉成功。七年(1882),金顺奉旨接收伊犁,按图划界。并实心任事,办理伊犁善后。十二年(1886),因部属哗变,遭陕甘总督谭钟麟参劾,去职回京,行至肃州途次病逝。
金顺在伊犁将军任内,与俄方商谈界址、兴办伊犁屯田、协调民族关系等举措,为回归后伊犁的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术界对金顺这一重要人物鲜有研究,故本文拟以金顺与俄国界务交涉作一初步探讨,以期方家斧正。
伊犁地区自乾隆朝平定以后,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立伊犁将军,驻惠宁城,总统新疆南北两路事务[1]新疆省·西陲要略.中国地方志丛书·西部地方(第二号)[M].成文出版社,1969.(P65)。二十九年(1764)在伊犁河北岸度地创筑,赐名惠远城,并设官建置,以加强对该地区的有效管辖。所属八城分别是:惠宁城、绥定城、广仁城、瞻德城、拱宸城、熙春城、塔尔奇城、宁远回城。同治十年(1871),俄国借阿古柏分裂中国之际,以“代收代守”为名,悍然出兵攻占伊犁。沙俄占据伊犁后,清政府多次要求沙俄归还。沙俄开始曾表示:俄国只是代替中国守卫边疆,一旦中国军队收复了南疆,俄国就归还伊犁。俄方认定中国军队难以收复南疆,故提出这一条件,妄图永远霸占伊犁地区。光绪三年(1877),清廷谕令总理衙门和俄国使臣布策就交收伊犁问题进行了反复辩论,布策以边界各案为借口,进行拖延。之后双方商定:“所有交涉伊犁及商办各事,由俄国派委大员与左宗棠会商核办。”[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三年七月丙辰.清德宗实录(卷53)[M].中华书局,1996.并谕令左宗棠:
西北路各城与俄境毗连,交涉之事甚多,办理稍或失宜,彼即借为口实,不独措置乖方,遇事动形窒碍,即语言偶失,亦足以启猜嫌。嗣后,各城凡与俄人交涉事件有非寻常照章可办者,着金顺、额勒和布、车林多尔济、杜嘎尔、英翰、保英、英廉、明春、金贵一体先行知照左宗棠主持办理,以一事权而免贻误。所有边界交涉各案着左宗棠确切查明,妥筹办理。其交收伊犁及一切应办事宜,着俟俄国派员到后酌度情形,与之开诚布公,相机筹办[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三年七月丙辰.清德宗实录(卷53)[M].中华书局,1996.。
之后,在左宗棠的直接领导下,作为伊犁将军的金顺开始了交涉收复伊犁的艰巨工作。光绪四年(1878),清廷谕令金顺选派人员与俄国商谈收回伊犁事宜,另外将索取白彦虎之事,一并解决。若俄方有意通过赔款方式解决,可由左宗棠、金顺妥商后,予以办理。并通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向俄国驻京公使施压,催促图尔齐斯坦总督迅速交出逆首白彦虎。谕旨称:
据称首逆白彦虎遁入俄境后,经刘锦棠照会驻扎塔什干、阿里木台等处俄官,商令缚送。现接该处回文,声称本国不知是叛贼,暂留养活,欲求将此项银粮偿还俄国,并称此项难民数有五千。又据缠回报称,白逆已经俄官送至边境托呼玛克地方,回党不及二百人。白逆因中毒腹肿。旋接金顺咨称探闻俄国安置白逆地方,与缠回所报大略相同各等语。俄人将白逆安置边地,复虚张人数,为多索养活之费地步,与挟伊犁为重心事正同。即着金顺差人向俄官议论收回伊犁一事,并索取白彦虎,视其如何回复。如俄官微露需索之意,即可与左宗棠妥速筹商,量予犒赏,以了斯局。并著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照会俄国驻京公使,速催图尔齐斯坦总督将白彦虎等迅速交出,以敦友谊[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四年四月戊申.清德宗实录(卷72)[M].中华书局,1996.。
左宗棠接奉谕旨后,会同伊犁将军金顺开始了接收伊犁的具体工作。
二
光绪四年五月初八日,回民起义军首领白彦虎被俄国安置于呼玛克地方,左宗棠请求总理衙门催促俄国迅速交出。并与金顺函商后,由金顺选派提督殷华廷,补用直隶州知州李滋森,游击介洪亮等执持文函前赴俄境阿尔玛图,与俄官喀勒帕科斯克依面议一切[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外交(528折).光绪朝朱批奏折(111辑)[M].中华书局,1995.(P412)。
殷华廷等于六月二十日抵俄国古镜台,阿尔玛图等处总理固必纳吐尔喀尔帕科斯克依派员来接,当天午后到达阿尔玛图。次日,与固必纳吐尔喀勒帕科斯克依见面。殷华廷等询问伊犁及白彦虎之事,其总理借口“伊犁事关重大,非我所能擅专,请暂住数日,俟咨行图尔齐斯坦总督高伏满看彼如何答覆,再行定议,并说昔年相约荣将军在问雅古斯会议交还伊犁,彼此愆期。嗣经总理衙门议论又未成就,以致耽延。今有此举固为邻睦起见,诚所悦服,本应遵办,无如近年案件繁多,非在总理衙门商办,恐议论多而难成”[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外交(528折).光绪朝朱批奏折(111辑)[M].中华书局,1995.(P413)。殷华廷等建议这两件事如果可以在外办结“我左中堂、金将军亦能办结”。该总理提出应该经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商办,并让殷华廷转告金顺,如果此事能够妥善办理,他本人不会从中阻挠。至于索要白彦虎一事,俄方总理表示图尔齐斯坦总督与左宗棠、金顺早有公文,不必再议。殷华廷等向其询问图尔齐斯坦总督的意愿,据他说图尔齐斯坦总督不忍心置白彦虎于死地,绝对不敢故意违犯条约。殷华廷据理力争,提出既然两国和好遵照条约,关系一如既往,一般贼匪逃逸人犯都应查拿送还,更不要说像白彦虎这等要逆。该总理借口图尔齐斯坦总督寄来的公文就是这样,他自己也是疑惑不解。华廷等注意到阿尔玛图理屈词穷不便继续商讨,害怕谈判破裂作罢。直到七月初二日,喀尔帕科斯克依派人来请华廷等去会见,说已经接到图尔齐斯坦总督高伏满的回函,称白彦虎仍然不能归还,固必纳吐尔不要擅作主张交还中国,希望他们将高伏满回函转呈左中堂、金将军。华廷等于初三日起程折回。此次交涉遂无功而返。
光绪五年(1879),崇厚代表中国与沙俄签订《里瓦基亚条约》,俄国虽然允许将伊犁首城归还中国,但中国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除了给予俄国代守伊犁的各项费用五百万卢布之外,又允许将伊犁西边及南边帖克斯川一带割让给俄国;重定新疆南疆喀什噶尔和北疆塔尔巴哈台的边界;伊犁人民迁居俄国,人俄籍者,照俄人看待;俄人在伊犁所置产业照旧营业;除喀什噶尔、库伦外,俄国可另在嘉峪关、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哈密、乌鲁木齐、古城等地置设领事及贸易行栈;俄商在蒙古、天山南北路贸易均不纳税;俄商运货可经张家口、嘉峪关、通州、西安、汉中前赴天津和汉口。此外,崇厚与俄国附订中俄陆路通商章程十七条,丧失利权甚多[2]黄小用.曾纪泽的外交活动与思想研究[M].湖南大学出社,2013.(P24)。
崇厚签订这一条约后,清政府朝野上下颇为震怒,表示难以接受这一丧权辱国的和约。金顺通览条约全部内容后,认为其中七项条款绝对不可答应。其中涉及伊犁民人的国籍归属、俄人在伊犁财产、塔城界址的修改等问题,辩证地指出如果按崇厚答应的要求定约之后,中俄双方在这一地区的攻防态势,还提出了应对之策。
首先,条约中规定“伊犁民人迁居俄国入籍者,准照俄人看待。”金顺认为,自中外通商以来,中国境内的奸猾之民将窜逃外国作为依靠。新疆收复后,寄居伊犁的百姓并非懦弱之良民,即使回民军也并未遭受重大打击。如果允许伊犁百姓迁居俄国,必将依赖俄国骚扰伊犁边境。并以俄国安置陕西回民军首领白彦虎为例,证明这一条款的危害性。他指出:
若复允其所请则伊犁之民,其谁不解体,势将举伊犁而空之苟,无人何有土,且逆回骄悍成性,必倚俄人滋生事端,彼将暗踪之使扰我边鄙,显问之则佯为不知。如去岁俄人所收陕回之窜扰其明证也,事固有似微而实钜者,此类是也[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外交(550折).光绪朝朱批奏折(111辑)[M].中华书局,1995.(P423)。
其次,对于“俄人在伊犁置有产业准其照旧管业”的规定,金顺亦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俄国自占领伊犁后,九城之内均由俄国兴修创造,中国方面无从置喙。如果按照这一条款执行,不但伊犁境内中国人将无所驻足,而且这一军事要隘,均会被俄人所把持,无异于养痈遗患。他说:
若如第四款所议则伊犁岂复有我驻足之所,不但此也设要隘之地形胜之区,彼皆豫为占踞。诡讬置产将驱而去之耶,抑将忍而受之耶。驱而去之是谓背约,忍而受之是谓养痈,二者之中无一而可,是自困之道也[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外交(550折).光绪朝朱批奏折(111辑)[M].中华书局,1995.(P423)。
第三,该条约规定中国收回伊犁后,伊犁的霍尔果斯河及山南的特克斯河划归俄国管辖,并对塔城界址重新划分。金顺认为这一条款不仅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而且对于中国边疆地区的防务带来了极大的损害。他说:“必如俄人之请则霍尔果斯河去伊犁大城九十余里,特克斯河为通南八城要路,而塔城尤独当其冲,一旦割为俄境岂独弱已以强敌,彼直扼我吭而抚我背矣。凡此皆界务之必不可允者也。”[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外交(550折).光绪朝朱批奏折(111辑)[M].中华书局,1995.(P423)
第四,对于条约所规定的在新疆各地设立领事和俄国在中国内地进行贸易的条款,金顺也精辟地分析这一条款对于中国商务的影响。他指出:自古驭外之法不贵乎我之所能征,而贵乎彼之不得入,盖不入则内间无自而出外间,亦无自而乘我之所以欲得伊犁者,以其为中土屏蔽也。夫俄人之于中国常存眈眈逐逐之心。彼之所以迟迟而发者,诚以言语不通,贽币不达,患其取之而不守耳。若如通商各议则民之情伪彼得而知,地之险要彼得而据之,逆回之反侧彼得而煽之,奸民之蠢动彼得而乘之。种种弊端,实难枚举。是我得伊犁一弹丸不守之地,荡然自隳其中外之防,直不啻举全土而毕之矣,其有病于华商生计犹后也,此尤商务之必不可允者也[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外交(550折).光绪朝朱批奏折(111辑)[M].中华书局,1995.(P423)。
鉴于《里瓦基亚条约》对于中国领土主权的巨大损失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消极后果,金顺力请朝廷令总理衙门或陕甘总督左宗棠与俄方进行反复辩论,由自己在喀什噶尔、乌什、精河、塔尔巴哈台分设重兵,做好严密有效的防范,并加强对于乌鲁木齐和科布多两地的防务筹备,做好反击俄国侵犯的准备。他还提出了“移饥馑之民以实边,选才智之士以教战,广屯田以足食,兴废利以生财”[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外交(550折).光绪朝朱批奏折(111辑)[M].中华书局,1995.(P423)的守边之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恢复和发展新疆的社会经济,并能阻遏俄国对中国边境的觊觎之心。此外,对于中俄关系的紧张局面,他提出了应对之术,那就是:“彼如越境窥伺则勒兵以痛击之,静以制动,逸以待劳,庶乎可发可收可进可退。其能就我范围交还伊犁也,固可相遇而安,其不就我范围交还伊犁也,亦可相机而动。”[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外交(550折).光绪朝朱批奏折(111辑)[M].中华书局,1995.(P423)
光绪六年(1880)正月二十一日,根据王大臣等以及俄国与崇厚的请求,清政府改派曾纪泽前往与俄国商议定约事宜。由于俄国提出的一些权益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诺,就一直在寻衅滋事。清政府对前线诸位大臣的任务给出了明确的指示“新疆防务紧要,左宗棠熟悉边情老于军事,即著将南北两路边防通盘筹画,务臻周密。本日有旨令刘锦棠帮办新疆军务,刘锦棠、金顺两军均在前敌尤为喫重,并著随时侦探防范会商左宗棠妥为布置。锡纶现驻塔城,兵力太单且与俄人逼处,宜策万全,如能就地选募边人招徕藩属,亦可壮我声威,著与左宗棠商酌办理。”[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外交(568折).光绪朝朱批奏折(111辑)[M].中华书局,1995.(P430)
光绪六年(1880)六月,清政府派驻俄公使曾纪泽到达俄国首都彼得堡,重新与俄国进行谈判。曾纪泽凭借其雄辩的口才,竭尽全力维护我国的主权,终于在光绪七年正月二十四日(1881)与俄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替代了崇厚在俄国里瓦几亚签订的卖国丧权的《交收伊犁条约》。光绪七年(1881)十二月金顺接到俄国总督寄来的文件,确定了交还伊犁的具体日期。光绪八年(1882)正月二十五日金顺派参赞大臣升泰前去接收伊犁,“兹由金顺刊刻木质关防一颗,文曰:特派接收分界伊犁参赞大臣,关防派员赍送。奴才升泰以资钤用而昭信守,俟接收分界事竣,即行销毁”[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外交(592折).光绪朝朱批奏折(111辑)[M].中华书局,1995.(P450)。
三
按约划界成了金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要解决好这件复杂艰苦的工作,首先就是拣选合适的人选与俄国分界大臣一同会商办理,选定哈密帮办大臣长顺分勘西北边界,巴里坤领队大臣沙克都林札布勘分西南边界。长顺于光绪八年五月二十日到达伊犁,金顺当即备文和俄国方面进行了沟通,约期前往塔尔巴哈台会同勘分西北边界。不久伊犁参赞大臣升泰因病开缺,中段分界事务紧急,不容稍缓。金顺有长顺经过商议后,决定就近会同俄国官员,先从伊犁西南边界分起,迆逦西北至哈布塔盖沁、达兰等山接连塔尔巴哈台,一手勘画,建立界碑而昭郑重。惟有从塔尔巴哈台西南起,迆逦东北至布伦托海、霍伯克赛哩等山,皆系塔城交界,其奎峒山、阿尔泰山原属科布多所辖地面,如果长顺一人履勘,确实陆路遥远、赶办不及。故金顺奏请派科布多办事大臣额尔庆额,就近会同俄官,将萨乌尔领、奎峒等山边界,详细履勘照约画分,以昭妥协而期迅速。至于喀什噶尔界址,由巴里坤领队大臣沙克都林扎布同时前往举办,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会寄舆图,另绘一份,呈送科布多帮办大臣遵照办理。
光绪八年(1882)六月二十六日,巴里坤领队大臣沙克都林扎布,由伊犁绥定起程前往那林哈勒哈,会同俄官举办分界事务。南段分界大臣沙克都林扎布寄函金顺,言称俄人狡诈,想以萨瓦巴齐为界。金顺从边防大计和国家主权出发,严肃地向沙克都林札布说:“萨瓦巴齐在天山之阳,距天山中梁尚远,若以此处定界,则俄人越山而下,设卡据守,毫无隔阂,举步有越境之嫌,将来遗患滋大。当经再三函嘱,详度形势,不可迁就,我纵不能越山而北,万不可令俄人踰山而南,务在妥协办理,俾其无所藉口去后”[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外交(602折).光绪朝朱批奏折(111辑)[M].中华书局,1995.(P459)。表现出了金顺在办理界务时寸土不让的原则。十二月初三日,沙克都林扎布来函,详细说明里勘分界务的情形:“自那林哈勒哈河,会同俄国分界官咩登斯格,互相履勘,过穆匝尔特达坂向西,天山中梁罕腾格尔顶上,接萨瓦巴齐之天山,至喀伊车库、库尔图克,以上各达坂险峻难越,实难埋立牌博。均指天山中梁为界,及勘至別叠里达坂,即于別叠里达坂南面陡崖,人行路径两边相离二十二丈半,埋立中俄两国界牌。鄂博天山西北属俄国界,天山东南属中国界,凡有天山断处从西北流过天山的河水,遵照条约不许改截源流。直至别迭里山、阿克苏、乌什所属之边界止,逐段履勘,山险路危,迂曲绕越,虽人迹罕到之境,靡不亲至其地方,及至別叠里达坂埋立牌博后,行抵乌什之乌奇地方,风雪连朝,天寒地冻,俄国分界官坚请停勘,屡催罔应,无可如何,当经约会俄官,于十月初六日,齐至喀什噶尔,将一切界务事宜面商。帮办军务广东陆路提督张曜,再与俄官议定互换文约四条,注明光绪九年五月初五日再行举办,其已分之地绘图一纸,俄官即由该处回国”[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外交(602折).光绪朝朱批奏折(111辑)[M].中华书局,1995.(P459)。勘分界务过程中的艰难显而易见,该大臣严格按照中俄双方既定条约办理,事必躬亲。金顺仔细按图查阅天山中路界定问题,认为沙克都林札布办理的很好,作出了这样评价“该大臣逐段履勘,靡不亲至,于萨瓦巴齐一段再三力辩,始得俾为我有,办理尚属妥协”。再次强调所有別叠里达坂迤西一带界务,应咨催沙克都林扎布,并照会俄官,明年务必如期会齐举办,勿稍延缓,避免别生枝节。将现在已经划分完成的界务绘制舆图进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金顺认为萨瓦巴齐能争回,并且照图定界,都是沙克都林札布之功,再次严令该大臣別叠里达坂为天山南北往来孔道,坚决不能轻易向俄国妥协,等到明年会勘时必须设法辩论坚决地收回。
光绪九年(1883)新授乌鲁木齐都统臣长顺,遵照谕旨“前赴乌什一带,与沙克都林扎布、张曜会同勘办南界会勘新疆南界”[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外交(612折).光绪朝朱批奏折(111辑)[M].中华书局,1995.(P465),经过他们艰苦卓绝的努力,于这年三月二十二日,完成了勘分南界的工作。九月二十五日塔城界务勘分完竣[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外交(617折).光绪朝朱批奏折(111辑)[M].中华书局,1995.(P473)。
结语
金顺戎马一生,早年间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和陕甘回民起义,深受左宗棠器重,转战西北,官至伊犁将军。这一时期中央政府处在内忧外患之中,沙俄侵占了中国新疆的伊犁地区,清政府多次谕令严正声明西北的重要性,并要求新疆地区的各级官员做好收复伊犁的各项工作。金顺作为伊犁地区最高军政长官,在中央政府和左宗棠的直接领导下,与沙俄开展了收复伊犁的谈判和按约划界工作,本着寸土不让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将伊犁地区的主权丧失降到最低。在谈判和划界过程中,他凭借着卓越的智慧和多年军事战争经验,向中央政府和左宗棠提出了许多完满解决伊犁问题的建设性意见,为中国顺利收复伊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收复伊犁直接促成了新疆建省,为以后收复失地、保护国家主权完整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责编:高生记)
赵维玺(1974—),男,甘肃天水人,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西北边疆史。高彦军(1989—),男,甘肃兰州人,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近代边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