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1939年9月-1940年11月期间的土耳其外交

2016-04-11

社科纵横 2016年2期
关键词:英法希腊土耳其

程 倩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简析1939年9月-1940年11月期间的土耳其外交

程倩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太原030000)

【内容摘要】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土耳其为避免卷入战争之中,宣布保持中立,回避参战问题。土耳其为了远离战争,在1939年9月至1940年11月不同阶段的战事背景下审时度势,斡旋于英、法、苏、德之间,在保持中立外交政策不变的前提下采用灵活的外交手腕,捍卫着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土耳其虽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但最终依靠外交手段保证了本国的和平与发展。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土耳其中立外交政策

二战爆发前后,面对德、意法西斯势力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1939年10月19日土耳其与英、法达成三国互助条约,以保障本国的和平与安全。土耳其总统伊诺努和他周围的政治顾问们一致认为土耳其并不适合加入现代化战争,原因是当共和国成立的时候,土耳其才刚刚开始为1909-1923年留下来的伤痛疗伤,不可以再次遭受战争的浩劫。因此,虽然土耳其有着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但仍然设法避免卷入这场世界性的巨变之中。

一、二战爆发初期土耳其的外交努力

在战争初期,土耳其试着与其他国家保持友好关系,以不得罪任何一方。其中改善苏土关系迫在眉睫。二战前夕土耳其就打算改善与苏联的关系,但毫无结果。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土耳其对苏联产生了疑虑,但仍力图摸清苏联的外交新动向并与这个北方大国保持友好的关系。土耳其希望在土苏之间达成一项协议,一来使本国安全更有保障,二来还想“在苏联和英法之间架设一座桥梁”[1](P9)。因此,1939年9月22日,土外长萨拉若卢前往莫斯科进行紧急磋商,但因当时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也在莫斯科,苏联方面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与德国的谈判上,因而冷落了萨拉若卢[2](P85)。9月26日,苏土谈判开始举行,苏联担心与土耳其缔结条约以致间接被拉到英法一方,而破坏刚刚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因此,在土苏谈判一开始,苏联便提出一系列苛刻的条件。据西方战后公布的德国外交部档案资料表明,莫洛托夫要求:土耳其应对英法关闭海峡;废除与英法签订的互助协定;任何情况下不得卷入对德国的战争;即使德国进攻土耳其,也不得要求苏联予以援助;苏联还要求土苏联合保卫海峡安全。萨拉若卢完全拒绝了苏联的要求,谈判毫无结果,10月17日,他不得不两手空空地回到安卡拉。出于安全考虑,土耳其仍希望保持苏土友好。11月1日,土总理伊诺努发表演说称:“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忠实于土苏友好”[2](P110)。

因未与苏联达成协议,土耳其随即在当年的10月19日,与英法签订了三国互助条约。互助条约签订的同时,三国也签署了一项财政和经济问题的特别协议,它规定英法应为土耳其提供总数为4500万英镑的贷款,其中的一部分是用来为土耳其购买军火的。事实上,这一协议是三国互助条约的物质基础,土耳其会视英法是否履行承诺而见机行事。

二、1940年期间英、法、苏、德对土耳其的态度

对土耳其来说,战争最具关键性的阶段是在1940年。在这一年,土耳其的外交家们艰难地运用着各种外交手段来避免土耳其卷入战争之中。这一年里发生了许多危机和难以预见到的事情。当英、法、土签订三国互助条约的时候,土耳其无法预见德国在西欧的侵略是否会得逞,战争发展的形势会不会使轴心国打开土耳其的大门,又或者使土耳其完全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早在与英法谈判协议期间,英国就曾说过,依据法国所宣称“马奇诺防线是世界最好的陆地防御设施”的言论,基本可以断定,法国遭到直接袭击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实际上,根据现实所发生的事情,就不会惊讶于土耳其为什么要保持中立政策了。土耳其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动用自己的海军和空军来捍卫自己的领土,其与英国达成的同盟关系也是出于两国各自的考虑。对于土耳其来说,一旦面临残酷战争的威胁时,与英国联盟是一种保障。然而,对于英国来说,与土耳其结盟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以方便英国在巴尔干半岛和中东进行更多地活动。伊诺努总统曾经说过“土耳其的宗旨是,(在英国卷入战争的情况下……)本国可以尽可能的保持独立。这对我们来说是最理想的状态……土耳其现在已经不再孤单,她已经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联合在了一起以保卫她自己……对于我们来说,加入战争是不可能的,除非我们毫无选择……”[3](P30)。英土双方的不和谐在战争开始后表现的愈易明显,因为土耳其一直在强调自己的军事力量有多么的薄弱,而英国发现自己完全无法兑现曾经对土耳其许下的承诺,不得不默许土耳其不参战的态度。

对于德国人来说,英、法、土三国互助条约的签订给他们造成了非常大的威胁,希特勒对此非常的气愤。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1940年的3月14日,德国驻土耳其大使冯·巴本向伊诺努总统提议,建议双方签订一项土德协议,并尊重土耳其的中立态度。德国的这项举动使英国感觉到,德国人是害怕同盟国向色雷斯、海峡、高加索地区提供武器设备,因而急切想与土耳其达成协议。

三国互助条约的签订让德国和苏联都大为紧张,土耳其努力向德国解释,并向苏联声明绝无针对东邻之意。二战前夕,法西斯德国与苏联缔结了友好条约,这是所有国家都没有料到的。二战全面爆发后,德军入侵了波兰,此时的苏联以波兰政府不复存在为由,公然向波兰发动了战争,占领了大片的波兰领土。以上的情形,让土耳其极度恐慌,因而更坚定了保持中立的决心。

1940年春,为支援遭到苏联进攻的芬兰,英法积极筹备一支前往北欧的远征军,同时又计划对苏联的南方发动攻击,目标是高加索地区的巴库油田[2](P86)。这是因为苏联在二战全面爆发后,先后占领了波兰、波罗的海国家和芬兰的部分领土,英法正在努力寻找一种方式来削弱苏联的战斗力,袭击巴库油田就成为英法达到这一目的的首选方案。此外,巴库油田一直向德国输出大量的石油,德国还一度表示想要和苏联共同开发巴库油田的愿望,但遭到斯大林的拒绝。英法认为,轰炸巴库油田只能使用空袭,但要完成这项任务,跟土耳其进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1940年3月28日召开的最高战争委员会会议上,保罗·雷诺就提到“同盟国的这次行动有必要参考土耳其的态度,尽管他自己也觉得土耳其是不会赞同同盟国军舰在黑海上航行的,但对于空袭,土耳其应该不会存在太大的异议”[3](P31)。因此,英国驻中东的空军部队已经作好了随时轰炸巴库油田的准备,法国也制定了袭击巴库油田的详细计划。此后英法向土耳其提出,希望土耳其政府为其作战飞机提供空军基地,不料遭到土方的拒绝。计划因此未能实施,苏联在得知英法的意图后,对他们进行了大肆抨击,也因土耳其未参与此事,而顺利躲过苏联的指责。

之后,欧洲局势日益紧张,土耳其采取的外交政策也变得更加谨慎。1940年5月,德国在西线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土耳其方面只是轻描淡写地发表了一个毫无实质性内容的声明。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战。6月13日,英法要求土耳其与意大利断交,为英法军队提供各种方便,并关闭海峡,禁止轴心国船只通行。这些要求却遭到土耳其的婉拒,因为土耳其已经清楚掌握了西方战场的战况,英、法根本无法供给土耳其所需要的足够的军事装备。7月11日,伦敦方面表示,他们理解土耳其所作出的选择。土耳其仍然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中立地位。

三、法国沦陷对土耳其的影响

1940年6月22日,法国战败,这一事件让土耳其当局非常震惊,更加使土耳其下定决心绝不卷入欧洲的战争之中。法国一直被土耳其认为是欧洲最具防御力量的国家,伊诺努总统自己也坚信,西欧的战争单是攻击马奇诺防线都需要持续4 到5年的时间,英国也同样认为战争会是旷日持久的[3](P36)。当法国在短短几周内败亡时,土耳其人民感到震惊、害怕和愤怒。之所以感到愤怒是因为,在法国已经感觉到自己将要败亡之际,仍然对土耳其施加强大的压力以迫使其参战,这是极端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此时的土耳其发现,自己谨小慎微的外交政策已经初现成效,证明把土耳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非常正确的。6月22日,法德签署停战协定,同盟国中的一国倒戈使土耳其的一些地区感到极度的恐慌。敦克尔克大撤退发生后,土耳其当局感到必须向同盟国寻求帮助,但仍然希望保持自己的中立地位。英国也不想让土耳其此时加入战争,因为这样会把战争带入巴尔干半岛,使中东陷入危险的境地,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英国无法为土耳其参战提供必需的物质保障。

四、地中海战争爆发后的土耳其外交

1940年10月7日,德国的军队开始入侵罗马尼亚,同年10月28日,意大利公然入侵希腊,地中海战争爆发。英法土三国互助条约中曾经提到,一旦军事行动蔓延到地中海,土耳其必须给予英法相应的援助,而英法要对希腊和罗马尼亚提供安全保障。此时,战争已扩展到地中海地区,这也标志着英、土必须对此做出回应。在1940年的5 月25日,英国曾发表声明提到,如果意大利侵略希腊,英国一定会兑现对希腊的承诺。一系列的事情让土耳其意识到,当希腊遭到入侵时,英国已作好了充足的准备来帮助它,但土耳其则需要对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评估,事实证明土耳其并不适合加入战争。土耳其一方面动员全部军队进行防备,另一方面又积极争取英国的谅解。虽然英国想让土耳其履行她在条约中的义务,但是意识到她自身力量的薄弱,因而决定,英国目前最适合做的事是“维持土耳其作为友好中立国的现状,而不是让她成为一个不情愿的交战国”[3](P40)。土耳其无法在不放弃她自己的防务下,派出一支远征军到希腊。11月中旬,土耳其宣布不参与地中海目前的战争。土耳其曾向希腊做出承诺:保证希腊可以安全地从色雷斯东部边界撤回其军队,并担保一旦保加利亚侵犯希腊,她将给予援助。在随后的战争中,德国把从法国和那些低地国家缴获的大量武器用来武装保加利亚,而土耳其军队跟其相比,则处于严重的劣势地位。由此可见,土耳其保持自己的中立地位是一个明智之举。

一些国外政府对土耳其是这样概括的:“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无法说服土耳其采取武装行动。英国已经无法给希腊提供更多的援助,因为它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埃及。因此,土耳其是我们在中东主要的外交目标,她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希腊。丢了希腊,中东的战争可能仍然会取得胜利,但是如果丢了土耳其,将危及整个中东地区的安危”[3](P48)。

尽管土耳其的不参战在英国方面获得了暂时的谅解,但是英国方面还是希望尽快将土耳其拉入战争。1940年11月26日,英国首相丘吉尔通知他的外交大臣休格森:“毋庸置疑,我们希望土耳其能够尽快加入战争,我们不会对她施加压力以使她采取特殊的方式去支援希腊。丘吉尔概括的说道,如果德国穿越保加利亚,不论是否得到保加利亚军队的协助,土耳其必须在当时当地加以抵抗,这是至关重要的。”[3](P45)经过各种外交努力,土耳其仍然保持了自己的中立地位,并未过早地卷入这场大战之中。

参考文献:

[1]张润民.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土耳其的外交述略[J].云南大学西南亚研究所《西南亚研究》,1985(2).

[2]金重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土耳其问题[J].复旦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

[3]Selim Deringil.The Preservation of Turkey’s Neutrality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1940.Middle Eastern Studies,1982.

[4][英]阿诺德·汤因比,维罗尼卡·M·汤因比合编.国际事务概览,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和中立国[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5][英]温斯顿·丘吉尔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六卷本)[M].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

[6]杨华文.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土关系[J].兰州学刊,2007:6,110-112.

·教育改革研究·

*作者简介:程倩(1989—),女,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3级世界史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K3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6)02-0147-03

猜你喜欢

英法希腊土耳其
土耳其T-129攻击直升机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从“碰碰船”到希腊火
寻找最美一抹蓝——希腊纪行
希腊Baiser餐吧
我也叫“土耳其”
金诃 希腊浪漫之旅
土耳其政变为何以失败告终
土耳其医改后来居上
借鉴英法经验,促进我国PPP模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