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

2016-04-11张亚男

社科纵横 2016年2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校园文化价值观

张亚男 张 雪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 阜新 123000)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

张亚男张雪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阜新123000)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航标,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完善教育管理机制、优秀教师的榜样示范、开展丰富入心的校园文化活动等路径,促进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培育。

【关键词】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教育

*本文为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全程践责”机制下大学生党员先进性培养探究(编号:14JDSZ3032);2015年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建课题“以价值观培育促进大学生树立崇高信仰的研究”研究成果。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国家的希望,培养人才关乎民族的兴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更加关乎社会主义的命脉。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无不与校园文化息息相关,学生是新芽,校园便是沃土,是孕育思想的温室,是暖阳和甘霖。高校致力于培养怀揣理想的有志青年,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以摒弃糟粕,拒绝平庸。在做好科研工作和授课育人的过程中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求和实践,校园文化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二、校园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根据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所作出的重要论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科研改革的核心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政治思想,具有文化的引领功能,其融入校园文化,伴随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责任意识,有利于经济社会冲击下大学生走出自私和功利化的心理困境,让校园文化成为大学生成长和走入社会、建设国家的重要支持和保障。在如今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形态下,大学生作为社会生力军,其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能,是新时期高校建设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背景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总结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思想。随后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校园文化的职能

1.陶冶性情,提升素质。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的生力军,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新时期,校园文化能给大学生带来精神上的食粮,满足他们对精神世界的热烈追求。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给人学习的动力,充分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和智慧。

2.熏陶和指引的作用。高校运用先进的价值理念和思想启迪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人生价值观和理想。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思想教育的参照,为学生行为提供规范和向导。

3.人格的塑造和凝聚作用。大学时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走向的迷茫时期,优雅的校园文化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让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影响,塑造高尚的人格。

总的来说,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动力,高校又是开展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的开展与传播功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和谐的校园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壮大的推动力,所以,高校应该着力文化建设,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求和实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航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必须将其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部分,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理性集结体。[1]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校园中培育和践行,使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其校园文化的引领功能,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动力,标志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关系

大学生对于新事物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同时也十分敏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大学生秉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美德。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国家提出的道德标准,以此引导青年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品格,是高校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关系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所在。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教育界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校园文化及思想教育的密切关系切实地进行了实践和开拓。校园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影响的体系,并且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相互促进。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高校教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明确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高校校园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通过校园文化的载体来表现,高校通过思想政治课让学生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落脚点是一致的。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品格,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航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自强民主的国家意识、平等和谐的社会风气、爱国敬业的个人修养,高校校园文化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根为本,培养学生坦荡宽阔的胸怀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促进建立和健全健康的道德和人格。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将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伴随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建设的一个指标思想,要求和谐的校园具有纯洁正气,大学生具有高尚的节操。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培育

教师和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是校园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同老师和学生有着密不可分,紧紧相依的关系。高校应充分挖掘在校师生的智慧力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方式得到阐释,在校园之间相互熏陶,相互认同。

(一)完善管理机制。通过制度的科学管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思想,在此框架中、基础下营造勤奋、活泼、温馨的学习氛围,通过制度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使他们少走弯路,建构健康的人格。同时,也积极调动全校力量,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

(二)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进日常生活。“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敢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2]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校园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结合,推进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注重总结凝练基层创新的经验和智慧,增强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活化,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回归到社会生活中去。”[3]

(三)面向学生开展校园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要充分利用现有平台繁荣校园文艺创作。如主题演讲、朗诵比赛等教学和娱乐活动不仅具有年轻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更能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在精彩的活动中,学生能够在身心愉悦的过程中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在活动中提升自信,激发了热情。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全方位、长时间的工程,离不开每一位同学的热情和积极性[4],校园文娱活动参与者广,凝聚力强,能够潜移默化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引导他们抵制不良风气,走上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四)以高校教师的优秀情操为示范。高校应该着力于创新科研实践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料,培训和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认知水平,发挥教育者和管理者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打造高素质、高效率的师资队伍,以高尚的个人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来带动大学生。教育要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充分挖掘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的好人好事作为宣传楷模,以善良的品格充实人,以高尚的情操哺育人。

(五)加强校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建设。校园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现代的媒体传播方式在校园文化中发挥着独特且快捷的作用,“它以公众化和潜移默化式的全新手段,把人类的一切文明、文化要素,重新整理组织加工,然后传播出去。”[5]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传媒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涵义实实在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大学生在生活、娱乐、学习中,时时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事事能做出符合社会道德的选择。校园文化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的要求,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

五、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自觉的理性思维和观念化的特点,能够凭借系统和完善的理论机制形成社会主流的思想形式,并且用以指导实践。研究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关系,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规划与引导校园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高校、走进课堂和走进学生生活而提供方法与路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清晰的思路及切实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07-4-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6(6).

[3]陈殿林.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的生活化[J].教育与现代化,2009(2):28-30.

[4]张亚男等.加强学生党员培养促进和谐校园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3(12):22.

[5]郭庆光.传播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

·经济管理与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6)02-0031-03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校园文化价值观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
1995—2010年间俄罗斯规范价值体系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