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2016-04-11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大高小学
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大高小学 黄 浩
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大高小学黄浩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针对教学内容的实际与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既要研究自己如何“教”,更要研究学生如何“学”,要注意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切实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努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数学课堂;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
伴随着数学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师唯有不断地更新现代数学教学新理念,转变自身原有的固有的陈旧观念,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大胆探索、大胆创新,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现代教学方式去努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相关的策略途径去引领、点拨、指导学生将抽象的、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简单的数学问题,才能实现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一、巧抓时机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小学生天性好动、活泼可爱、思维敏捷、头脑灵活,但常常缺乏一定的自我控制力,易冲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抓住教学的最佳时机,在恰当的时候提出合适的问题,巧妙设置悬念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转移到数学问题之中,以诱发学生深入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快乐学数学、心甘情愿学数学,将数学学习看作是一种愉悦身心的快乐享受之旅,通过学生的发现、探究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效用。比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课堂上可以进行一次师生对抗赛:教师可以用电子白板出示两道数学题,要求学生随意从电子白板上挑选其中一条数学题进行解答,而教师自己必须将电子白板上的两道数学题同时解答出来,然后,比一比、赛一赛,是老师解答得快还是学生解答得快。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对抗赛中,但当同学们发现老师做两道题目反而比自己做一道题目还要快时便纷纷提出了质疑,认为题目是老师出的,肯定早就将题目的答案都算好了,随即教师借此机会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老师并未提前将答案算好,老师之所以算得快是因为老师掌握了计算乘法的简便方法,大家想不想探究其中的奥秘呢?”看到同学们跃跃欲试,那么目的也就达到了,随即引入本课教学内容,接下去的学习便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二、构建真实教学情境,帮助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构建真实的数学教学情境,就是构建学生渴求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陶冶学生数学学习情操的“学习场”。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极力强调教师努力构建真实的数学教学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任何知识的存在与发展都有其赖以生存的“背景”,这种“背景”实质上就是一种学习的情境。数学教师要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努力为学生构建真实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激发数学学习的动机,去发现、去探索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存联系,去引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构建这样的问题:“我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进行毽球比赛,男生与女生各一组,男生有12人,女生有18人,现在只有15人毽球,如何将这15个毽球进行分配才算合理?”这样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与热情,学生们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探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认为,只有按照男、女生人数分配球的多少才最合理。教师继续追问:“男生组与女生组各应分配多少个毽球呢?”诸如此类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真正问题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是当今社会对人的基本诉求。合作学习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接纳对方、能欣赏对方,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至高境界。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做好巡视工作,随时了解各合作小组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引导、点拨学生学会通过合作去解决数学学习中出现的困惑,应注意避免学生盲目合作、盲目探索,必要时,教师应教给学生必要的合作交往的技能技巧,以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
比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各个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补充一下如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交流各种各样的推导方式,但最终大家形成一致的观点是必须用实际操作的方法才能证明自己的推论的正确性,接着各合作学习小组再进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最终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合作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是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进行操作、进行验证,最后经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创造”才能推导出结论。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与抵抗挫折的能力,想象力得到培养,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合作能力得到增强。
四、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训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不少学生解答数学问题时通常都养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严格按照公式、定义、法则、定理解决问题,思维总是朝着一个方面发展,缺乏灵活变通的能力。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变通性、灵活性、敏捷性等,有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就可以鼓励学生将图形划分为有规则的、学过的简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将问题解决。教师应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灵活、巧妙地精心选择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去加以解决,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地进行剖析问题的实质,要通过现象看本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学会思考,学会发散,去独立将问题加以解决。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针对教学内容的实际与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既要研究自己如何“教”,更要研究学生如何“学”,要注意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切实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努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