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2016-04-11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实验小学赵一峰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实验小学 赵一峰
“问题意识”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实验小学赵一峰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扇科学大门的金钥匙。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创新潜能就得不到发挥。陶行知先生在他的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当年陶行知先生关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述,对于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仍然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
一、问题意识对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使学生摆脱过去迷信书本、以教师为权威的盲从状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善于从多角度、多侧面地看待问题,提出新的思路与解题方法,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以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提出更多的问题,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与求异性。如设计一题多变的习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变式训练,并从中明白:不管题怎么变,解决问题的知识是不变的。
(二)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中过于重视教师的教,却忽视学生的学。教师处于教学的主要地位,而学生处于次要地位,只是在接受毫无悬念的结论性知识,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不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并在问题的驱使下积极地探索,以解决心中的困惑,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三)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再到新未知的循环往复过程。这时学生如果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主动思考,并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学生运用一个或几个知识,通过思考与提问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将所学过的与此有关的知识串联起来,完成知识的主动构建,从而使学生形成完整、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当前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一)不敢提出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刚入学的小朋友大多敢问个“为什么”,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而到了中、高年级,学生似乎变得少年老成,金口难开。他们有的认为课本上、老师讲的总不会错;有的自己胆怯,没有自信心,怕老师指责自己上课没认真听讲,怕同学笑话自己;还有的认为自己有问题不明白是不聪明的表现,并担心自己所提的问题没有探讨的价值。
(二)不会提出问题
还有这样一种现象:许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去发现和提出问题,总是被动地学习,被要求去解决教师、教材所提出的问题,一味地接受现成的知识,不善思考,思维僵化,问题意识淡漠甚至没有。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需求,使学生“能”问
首先,传统教学对“教”与“学”进行了大量的论证和实践,而对“问题教学”则关注不够,大部分学生对知识全盘接受却很少质疑。因此,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充分得以展现;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避免重复性的题海训练,注重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作业。
其次,创设能够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氛围。第一,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易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善于发问、善于质疑,让学生发表其独立见解。第二,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班级和课堂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身心处于自由状态,思维更为活跃,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形成。第三,评价体系应以鼓励为主,允许多样化的答案。这种评价体系更注重学生创造性的表现,而不仅仅强调和重视结果,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体系易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不用在分数面前患得患失。
(二)解除心理顾虑,使学生“敢”问
1.营造氛围,拉近关系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想方设法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气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可经常组织“门诊式”(同桌间)、“会诊式”(小组内)、“辩论式”(班级中)三种形式的提问,同时还要用微笑、注视、点头、手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使他们积极主动思考,勇于提出多种问题。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创设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情境,途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八戒抱着回西瓜后,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当学生们被生动的故事深深吸引时,教师设问:“同学们,你知道八戒吃的为什么比应得的少吗?”由此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展开操作、观察、思考、交流、比较分数的大小。如此,以境生趣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传授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1.在思维碰撞中发现问题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课,看主题图提数学问题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收集整理好数学信息后,又提问:“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问题?”小组展开热烈讨论后,学生们纷纷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问题:我想知道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少……学生们的精彩发言,让我欣喜地看到他们头脑中美妙的思维火花正在闪耀着五彩的光芒。
2.在求异思维中发现问题
学生的求异能力的培养是创新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变一变角度去思考和判断问题,要让学生不死守书本,不拘泥形式,不受框框的限制,有自己的创见。还可以经过一系列的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努力探索,求异创新,使学生的空间概念得到了发展,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
当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朝夕之功,应当成为我们平时课堂教学持之以恒的追求,在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组织、参与作用的同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开展学习。让学生在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提问的状态下,体会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领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含义,并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