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对策探微

2016-04-11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王红英

数学大世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困生分层习惯

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 王红英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对策探微

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王红英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层出不穷,效果喜人,但也急人。所谓“急人”,就是每一个班级都有一定数量的“学困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改革的步伐,本文作者简要分析了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对策,值得大家一起商榷。

概念模糊;高中数学;个体差异;师生互动;以生为本

数学是知识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是智慧的火花和思维的体操,它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层出不穷,效果喜人,但也急人。所谓“急人”,就是每一个班级都有一定数量的“学困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改革的步伐,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在数学学习中对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是“学困生”的基本功不扎实的显著特征,如,映射与函数的概念、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分不清项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对立体几何中的二面角概念非常模糊、线面角的取值范围等分不清楚等。

二是学生缺乏坚强意志,遇到难题望而却步。每一个学生都渴望通过努力成为同伴中的佼佼者,但是部分学生意志薄弱,一旦遇到较难的题目就退避三舍,在他们心中与老师有着不可逾越的壕沟,尽管这些学生也尊重老师,但对老师始终保持畏惧感,学习积极性荡然无存。

三是主体参与意识弱,学习方法不合理。有些学生踏入高中门槛后,还像初中生一样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平时不注重预习,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缺乏自主参与探究意识,上课时往往忙于记录笔记,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质疑创新的学习方法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四是部分教师唯分是图,不注重“授之以渔”。虽然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应试教育”的模式依然存在,许多教师脑海里萦绕着提高平均分、优秀率和本科上线率三大理念,分数第一。知识本位的教育思想支配着平时的教学实践,偏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授之以渔”式的点拨,导致“学困生”队伍日益增长。

“学困生”基本功不扎实是客观原因,难以改变,但学生缺乏坚强意志、不能积极参与课堂探究和教师理念不能与时俱进是完全可以扭转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关注个体差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性格铸就人生,习惯决定性格。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90%以上的学生的智力差异不大,通过努力都能取得优秀成绩。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尤其要逐步培养“学困生”具有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1.自觉学习的习惯

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上积极参与自主探究,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只有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才能步入成功之门。

2.多思、多问的习惯

学生假如不开动脑筋去思索,那就不可能学好数学。我们一定激励学生多从数学的概念、性质、公式、解题方法等去思考,逐步引导他们遇到了不懂的问题大胆向老师或者学生请教,一旦解决了问题,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

3.归纳、小结的习惯

教师应鼓励学生养成归纳、小结的习惯,不管是一节课、一个章节,还是一类解题方法、知识的结构,都要及时予以总结,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更明显,认识结构更清晰,学的知识不容易忘记。

二、加强师生互动,激励学生自主参与探究

师生互动合作是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合作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法宝,一般来说,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当他们拥有一定的想法后再进行交流,从而能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共同解决问题。记得有一个教师在执教“排列”内容时,先通过多媒体展示题目:“7人排成一排照相,甲站在正中间,试问乙、丙与甲相邻且站在甲的两边的排法一共有几种?”然后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准备不充分,一时束手无策,过了几分钟,这个教师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结果响应者寥寥无几。笔者从中吸取教训,执教这个内容时先安排学生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独立解题,接着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再在全班交流,教学效果显著。当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必须合理调控,发现苗头问题及时予以处理,特别要注重对“学困生”进行个别点拨,鼓励他们勤于思考,踊跃发言,从而为课堂教学效率扫除障碍。

三、坚持以生为本,借助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才能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在布置课前预习时,应让基础薄弱者积极复习旧知识,在基本看懂预习内容后,再尝试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对于一些疑惑做好书面记录,以利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来共同解决;对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要求他们深刻理解预习内容,例题要先行解答,公式和定理要主动推导,能自主解决相应的习题,力求从方法和理论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带领同组成员一起学好数学。在课堂上,我们要遵守“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具体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可以适当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以利“学困生”也能做出正确的回答,从而充分调动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布置课后作业也要的分层处理,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布置一些比较容易解答的基础题;至于学习层次较好的学生,应该加大一些难度,以利他们打开创新思维的闸门,更好地掌握解答数学难题的窍门。总之,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课堂分层、目标分层、测评分层、作业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优先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达到分类推进的美妙境界。

有效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但愿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进一步分析、总结“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形成原因,对症下药,不断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早日摘除“学困生”的帽子。

猜你喜欢

学困生分层习惯
上课好习惯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雨林的分层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