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自主学习,丰盈学生的学习过程
2016-04-11江苏省如东县福亮小学高雯晶
江苏省如东县福亮小学 高雯晶
依托自主学习,丰盈学生的学习过程
江苏省如东县福亮小学高雯晶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也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式。”这样的理念凸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才能实现,才能为合作学习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才能让学生乐学、善学,走上终身学习的道路。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给学生必要的自主学习时间,让他们不断强化自主学习能力,为数学学习的深层化推波助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课前自主预学,带着准备进课堂
学生在新授课之前的发展层次不同,认知基础也不尽相同,这样在统一的课堂教学中,一些环节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就是无用功,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会产生“众口难调”的感觉。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课前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将面对学习材料的新问题抽象出来,新发现总结起来,这样在课堂上带着明确的目标来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间隔排列的规律”的教学中,课前我设计了导学材料,让学生在以下两个方面先进行自主学习:(1)让学生在学习材料中初步感知了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三种不同情况,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研究了几个不同的例子,然后将自己发现的规律总结出来。(2)在生活中寻找相应的案例,将这些例子归纳到相应的数学模型中。通过课前学习,学生对这样几种不同的排列方式已然心中有数,而且他们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和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课堂学习的时候,经过简单的小组交流,学生就竞相走上讲台来展示自己的发现,结合图示,他们自己总结出三种不同排列方式下两种物体的个数关系,之后有学生进行了总结:其实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时候头尾的两种物体不同是最简单的,只要将相邻的两个物体看成一组,那么就可以看出它们的数量正好相等,而另外两种排列情况都可以看作在这个基础上做了一点变化,首尾都有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这一个就可以看成是刚才这种排列方式下在末尾加上一个。通过这样的总结,结合图示,学生就在脑海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对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知根知底。在揭示规律并深化了认识之后,我引导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相关的例子展示出来,带着学生一起将这些生活现象纳入相应的数学模型,学生就能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轻松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了。
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交流得非常充分,对规律的挖掘也比较深,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功不可没。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他们的课堂学习有了坚实的基础,即使是课前认识不够深入的学生,在课堂交流中也能跟上同学的节奏,推进自己的理解程度。
二、课上自主探究,带着收获去交流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的必备技能,在课堂学习中,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影响学生的判断,而是要放任学生自己面对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推动他们的自主学习走向深入。
例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我将教材中的情境图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在圆的外面是一个最小的外接正方形,圆里面有一个内接正六边形),请学生观察这幅图,比较三种不同图形的周长,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立即判断出圆的周长小于正方形的周长,而大于正六边形的边长。在随后的自主探究中,学生发现正方形的周长正好是圆的直径的四倍,而在连接正六边形中的对角线后可以看出,正六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半径,所以它的周长等于圆的直径的三倍,有了这样的发现,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圆的周长介于其直径的三倍与四倍之间。由此,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圆的周长与直径到底有怎样的关系?顺着这样的疑问,我引导学生自己选择研究材料,设计研究方案,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来得出实验数据。
在这个案例中,正是因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发现引发了他们的“质疑”,让他们主动提出问题来,这个问题也牵引着学生带着初步的收获去探究更多东西,最终使得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水落石出。
三、课后自主探索,带着目标去完善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疑问,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不急于帮助学生解开谜团,而是让学生带着释疑的目标去自主探索,这对于学生而言又是一次历练的机会,通过自主探索,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他们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会有所提升,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也油然而生。
例如,在“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的教学中,学生学会了在方向后加上角度这个因素来区分同一个方位的不同的点。但是在度量这个角时,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不管以哪个方向为零刻度线都是可行的,比如说北偏东30°的角,这个30°是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对准正北方向量出的,如果将零刻度线对准正东方向,量出的角度就是60°,所以应该也可以用“东偏北60°”来定位这个位置。对于这样的争议,我建议学生暂时搁置,在课堂学习中先遵循教材,以南北方向为基准,课后再去寻找相关资料。再次交流这个问题时,学生带来了不少“佐证”,有报刊上的资料,有来源于网络的资料,这些证据都表明在实际生活中是有着“东偏北多少度”这样的用法的,只是因为地球自身是一个大磁场,所以我们通常以南北方向为基准。有了这样完善的认识,学生对于确定位置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积累了更深刻的印象。
总之,自主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发现和领悟,有利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比较能力、归纳能力、交流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依托于自主学习来丰盈学生的数学学习,让他们学得更深入、更自然、更主动、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