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

2016-04-11江苏省盐城市龙冈初级中学许立娟

数学大世界 2016年36期
关键词:月工资单价做题

江苏省盐城市龙冈初级中学 许立娟

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

江苏省盐城市龙冈初级中学 许立娟

初中数学应用题是很重要的考试内容,教师必须认真对待,从基础知识抓起,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之上注意对学生思维方式的锻炼,让学生能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和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

数学应用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做这种题时,不仅要把学过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还要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所以,很多学生觉得应用题做起来比较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三点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应用题。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理解题目

初中生的综合能力较差,但是应用题的文字冗长,涉及的信息也有很多,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较高,但是现阶段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足,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才能感到顺畅。大部分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注意审题,都急于开始写答案,从而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错误,还有的学生对题意就是一知半解,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做。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教师要从阅读训练开始,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得到相应的锻炼,为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管是教材中的习题,还是其他辅导书中的题目,都能帮助学生练习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慢慢积累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每一道数学题,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分析哪一些是有用的条件,哪一些是关键词,分析透彻以后再开始做题,才能保证做题的质量。同时,教师要利用教材的内容,分析相关的概念和定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理解透这些内容,明白题目中的含义,才能着手做题。

如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尹进所在的公司每年都在元月一次性提高员工当年的月工资。尹进2008年的月工资为2000元,在2010年时他的月工资增加到2420元,他2011年的月工资按2008到2010年的月工资的平均增长率继续增长。尹进2011年的月工资为多少?”教师分析题意:“‘元月’指的是每一年的第一个月,根据题意可知,工资是按照年为单位增长,基数为2008年的2000元,2010年的工资为2420元,这两年的增长率可设为x,2011年的工资是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长的,并且增长率依旧是x,所以要先求出x的值。”根据这些分析,教师列出方程:“2000(1+x)2= 2420”,解出x=-2.1和x=0.1,工资是呈增长趋势的,所以x的值是正数,舍去-2.1,则2011年的工资为2420×(1+0.1)=2662(元)。

二、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能读懂题目的基础之上,学生就要进行思考,只有有了正确的思路,才能写出正确的答案。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就是自己去探索,自己研究发现出来的东西,印象是最深刻的,也是最客观的东西,学生如果不能独立思考,那么在解题的过程中肯定会觉得困难重重,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更活跃,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当一个数学问题出现以后,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要先让学生进行思考,思考完毕后再进行解答,看看做出来的结果是否和正确答案一致,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的数学题难度较大,学生可能一时半会没有思路,为了保证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提示相关的定理和公式,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学会这道题,也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题的过程中产生思路,有了正确的思路,可以说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例如,在学习方程时,有这样一道题:“某商品原价289元,经连续两次降价后售价为256元,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请列出正确的方程。”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让学生进行思考,有的学生列出的方程是:“289(1-2x)=256”,这个方程是错误的,错在学生没有理解“连续两次降价”的意思,它的含义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降价,第二次的降价应该是在第一次降价的基础上,所以正确的方程应该是:“289(1-x)(1-x)=256”,即“289(1-x)2=256”。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题的实践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的应用题都来源于生活,而且涉及的内容都是实实在在的数据,同时,数学题也会涉及其他学科,所以数学应用题的覆盖面非常广,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题的魅力,才能让学生看到应用题的下手点,从而能得心应手地写出正确答案。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对相关的材料信息进行加工,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需要筛选出和解题相关的条件,再结合自己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这种能力是需要慢慢培养的,教师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尽快掌握做数学应用题的规律,在平时的练习中慢慢积累经验,才是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关键所在。

初中生已经有了自主购物的能力,有一位同学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他在A、B两家超市发现他看中的随身听的单价相同,书包单价也相同,随身听和书包单价之和是452元,且随身听的单价比书包单价的4倍少8元。大家算一算这个随身听和书包的单价各是多少?”设书包的单价为x元,则随身听的单价为(4x-8)元,根据题意得4x-8+x=452,解这个方程得x=92,再带入到4x-8中可得到随身听的价格为360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切身体会到数学应用题的魅力,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应用题是很重要的考试内容,教师必须认真对待,从基础知识抓起,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之上,注意对学生思维方式的锻炼,让学生能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和能力,并且时刻注意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才能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

[1]洪雪娇.初中生求解方程模型应用题的典型错误及归因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吴婷.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及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李国栋.初中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4]高育梅.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5]焦仲民.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月工资单价做题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聚焦高考选做题中的解不等式问题
如何求单价
嘟嘟熊家的百货商店(二十四)——单价是多少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中农民工“月工资”的司法认定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算单价
在北方的冬天
2014年中考数学命题大预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