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联片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6-04-11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吴华英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联片教育局教研

■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 吴华英

实施联片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 吴华英

近年来,区教育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校际联动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策略,在全区基础教育阶段实施了“1+N”办学联合模式。“1+N”互动共同体包括两层含义,我们以小学教育的“1+2”互助共同体为例说明:第一层含义指组建1个核心团队,教育局与优质小学组成横向联盟,组建桥西小学教育的智囊团;第二层含义指按照地域分布,将全区46所小学分成6个纵向共同体,每个互助共同体中包含“1”优质小学和“2”所薄弱小学,实施联合体捆绑式管理,充分利用和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虽然学校发展共同体组建起来了,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学校的课程改革与发展不均衡,教学研究行为跟进缺乏韧性,不能完全满足一线众多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和研究能力,切实有效地将新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如何运用先进的课程理念解决具体的、个性化的教学实践问题?如何把每所学校乃至全区建设成一个学习化共同体?这些都成了我区课程改革实验面临的新问题。

一、教研工作的新思想、新策略

新课程呼唤新教研,新教研呼唤新机制。在新的理念、新的环境下,教研工作只有根植于教学实践,才能绽放出光彩与活力。教研室作为区级教学研究专业支持部门,在校本教研实践研究中理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课改实验工作专业支持、服务与协作的任务。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构建了一个学校、片区、教研室相结合的区域教研网络,通过教师与专家、同伴、网络、文本、课例的五方“对话”,形成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并迅速在全区甚至外县区传播、推广。

二、联片联动、区域性推进的具体做法

(一)构建学校、片区、教研室相结合的三级教研网络。

根据辖区内学校教学质量、网点布局和交通实际情况,区教育局将全区46所公办小学分成16组联合校,开展了“三五二”联片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教研室扮演着“作战指挥部”的角色,每名教研员都是“作战指导员”,承包教学片、承包学科,负责组织、管理与指导联片教研;16所品牌学校的教学副校长被推选为各教学片的“片长”,“片长”即具体带兵战斗的“连长”,负责各个学科教研的计划部署和具体实施;教学片中的各学校教学领导则根据学校学科教学优势选择2至3个学科进行重点研究,成为教研开展的“小队长”。三级教研网络有利于打破原本自上而下的单线教研工作模式,形成“人人主动参与、片片深入研究、全区和谐联动”的联片教研新格局。

(二)探索有效联片教研方式及片区内互动形式。

联片教研以新课程为导向,紧紧围绕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开展活动。我们在继承传统教研方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等多种教研活动形式,努力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与专家“对话”。针对当前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师的困惑和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区教育局一方面聘请教科研人员作专题讲座,现场对话交流,答疑解惑;另一方面大力培植本土化的专业引领人员,充分发挥区域内学科带头人以及经验丰富的教学管理人员的骨干引领作用。

近年来,我区先后邀请窦桂梅、吴正宪等专家学者做学术讲座。同时,邀请省级教研员听评课,支招教学。课前让教师先备再听,先行后思;课后安排教师和专家进行零距离面对面“对话”,教师们听名师的设计意图,明设计缘由,思设计价值,并将自己的疑问抛出,请专家解答。

2.与教师同伴“对话”。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需要有不同的声音、思想、观念,甚至鼓励他们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分歧,这种教师内部的专业争论,让学科的联片教研成了一个民主的、开放的讨论平台。

每次活动前,由分管该学科的“小队长”提前将教研的主题以问题的形式向各个“队员”发布,全片教师随之围绕主题,搜集资料,寻找支撑,提炼观点。活动时,敞开心扉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师说心语”活动内容异常丰富:或教育心得、或观点阐述、或成功案例、或迷惘困惑。大家聚集有争论的地方,往往成了研究交流的后续主题。

3.与网络信息“对话”。桥西区教育局的局域网早在2005年就向全区开通,所有学校的每个教师办公室都能上网,而且部分学校还做到了人手一机。为了进一步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我们开展了网上联片教研活动。

网上联片教研采用发散式讨论和集中式研讨两种方式进行。发散式讨论即不确定具体主题,只规定讨论范围,让教师比较自由地把教学中的成功与困惑表达出来,与同行们分享和交流。集中式研讨则是根据当前课改中的热点问题,或片区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确定研讨的主题,并提供背景材料,让各个片区的学科教师围绕主题开展阅读和网上大讨论。

同时,充分利用我们的教师博客网站,为联片教研教师提供日常教学经验交流的平台。教师博客网站分学科设置讨论区、教研区、叙事区、资源库等栏目,讨论区专门为一线教师服务,由一线教师提出问题,区教研室聘请有关专家、教研员给予解答和交流;教研区是专题教研的园地与教研活动的延伸,每一位教师都能将活动中的感悟表达出来;叙事区为教师提供叙写教学日志结交朋友、共享经验的平台;资源库能够实现联片协作体教研资源共享。

4.与文本作者“对话”。要想从容面对新课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与专业文本对话。我们利用联片教研的优势,每个学期在期末或开学初,组织联片学科教师将自己阅读文本和阅读专业书籍后的感悟与同伴交流分享让阅读更加丰盈。

首先是教师与课程标准对话。随着课程改革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教材的随意改动、失落的教师主导、一味的教学生活化……带着这重重疑问,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让教师再次审读课程标准,将会有另一种认识。此时的阅读,已不再是标准的独白,而是教师对标准的回应,是深度的阅读,是一种品读、一种研读,它变《课程标准》向教师的单向传输为两者的双向对话,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问题的深层思考。

其次是教师与教学名著对话。教育局列出推荐书目,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的《中国教育改造》、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鼓励教师读进去、跳出来,并能跨越时空,用心灵与教育家对话,感悟教育家的每一个要点,让教师得到心灵的净化、心智的启迪、心怀的开拓,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

重点是教师与教材对话。教师备课的第一要务便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与课文的作者交流,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及其丰富内涵,取得亲身体验,把自己的阅读思路转化为指导学生阅读的思路,把自己的阅读行为转化为课堂上的导读行为。

5.与课堂实例“对话”。课例研究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方式,与课例“对话”的流程概括为:上课→反思、说课→提问、对话→分组讨论→汇总、整理。我区联片教研的课例研究形式有同课异构、同课同构、沙龙式研讨等等。各联片教研组的成员为了得到同行的指导与帮助,纷纷要求上公开课,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教师更是想通过作课快速成长。

三、认识与思考

联片教研活动,大大推动了全区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最主要的是唤醒了教师的主体意识和研究意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逐渐达到了一种研究的自觉状态,学校也逐渐地形成了一种研究的氛围。教师们不再是被动地等待专家的引领、骨干教师的帮助,而是主动地行动起来,全身心地投人到联动协作片教研之中。正如教师们所说的那样,联动协作片教研,横向能使教师共享资源,沟透信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纵向能更深层次地挖掘学校教科研资源,提升教师们的研究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联片教育局教研
江都市教育局
云梦县教育局举行实验教学说课比赛活动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农村地区学校开展联片校本研修活动的实践思考
城乡联片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优秀组织奖名单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