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地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调查研究
2016-04-11杨薇薇
杨薇薇
(中共新疆阿勒泰地委党校 新疆 阿勒泰 836599)
新疆阿勒泰地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调查研究
杨薇薇
(中共新疆阿勒泰地委党校 新疆 阿勒泰 836599)
摘要:在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方面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阿勒泰地区基层党组织在建设中存在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手里缺少为群众办事的资源,服务手段单一;农村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民权利和义务的脱节让基层组织在管理上无从下手等问题,必须通过以发展集体经济为重点,提高基层组织为民办事的能力;坚持规范和下放事权,让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掌握为民服务的话语权;坚持狠抓作风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以村规民约为载体,逐渐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等措施加强建设。
关键词:新疆 阿勒泰 农村 基层党组织 凝聚力 问题
一、阿勒泰地区基层党组织基本情况
阿勒泰地区辖55个乡镇、3个国有农牧场、3个街道,511个行政村、54个社区。全地区共有8个地方党委、2 554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基层党委90个、党总支124个、党支部2 340个。截止2014年底,全地区共有党员39 729名,占地区总人口的5.68%,属全疆比例最高地区之一。据调查,地区农村党员年龄在45岁以上的为5 256名,占到农牧民党员总数的60%,而35岁以下的农牧民党员仅为1 248名,占到农牧民党员总数的14.18%。在学历方面,地区大专及以上的农牧民党员为511名,仅占到农牧民党员总数的5.8%,而初中及以下农牧民党员为6 337名,占到农牧民党员总数的72%。
阿勒泰地区村干部2 339名,其中少数民族1 747名,党员1 527名。“两委”正职“一肩挑”491名。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村干部905人,占38.69%;36~45岁867人,占37.06%;45岁以上567人,占24.25%。从学历上看,初中以下791人,占33.82%,中专及高中1 115人,占47.67%;大专及以上433人,占18.51%。村党支部书记508人,其中女村党支部书记9人,仅占1.77%;35岁以下78人,占15.35%,36~45岁的242人,占47.64%;46岁以上的188人,占37.01%。学历上,初中以下的支部书记109人,占21.46%;高中及中专的285人,占56.1%;大专及以上114人,占22.44%。
村干部报酬情况,2014年1月27,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提高基层干部报酬补助标准的通知》,要求村“两委”正职基本报酬每人每月增加800元,其他村干部报酬每人每月增加300元。自治区补助标准提高后,村“两委”正职每年达到22 212元,其他村干部每年13 644元。目前,阿勒泰地区村“两委”一肩挑、分设正职和“两委”成员每年报酬已经达到23 077元、22 212元、13 750元。提高后,阿勒泰地区“一肩挑”村干部人均每月高出自治区标准72元,其他村干部人均每月高出自治区标准9元。
二、影响阿勒泰地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主要问题
1.干部作风是影响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四风”问题是引发干群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乱批条子”“开后门”导致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难办事。部分领导干部不经调查乱“批条子”,做好人,甚至“开后门”办事,扰乱基层办事程序,造成基层工作被动,基层干部为保证群众的利益和公平,被迫做“恶人”,引发干群矛盾。在工作中有的基层干部存在搞“家长制”“一言堂”,作风霸道;有的存在“官本位”思想,喜欢遥控指挥,习惯于“我说你做”的行政命令式工作方法,做群众工作简单粗暴;有的脱离群众,下村入户接触农牧民时间较少,经常驻村的时间更少,服务意识不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难事解决力度不大,遇到问题有拖延、回避现象;有的工作贯彻在文件上、落实在会议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2.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调研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都是一批“刚出校门就进衙门”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怎么去跟老百姓打交道,如何去做群众工作,甚至有部分干部是分不清哪是韭菜哪是麦苗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类“不知农事,不懂农时”的干部。有些干部养成了“娇骄”二气,不愿意到贫困户家中去,不愿吃他们的饭,不愿喝他们的水,做不到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还有些干部不会说群众的话,办群众的事,与群众说上两句就说不下去,被群众冲上一句就委屈万分,与群众有点冲突就装病不干,有好的政策不会宣传,只会照本宣科,死板教条,群众听不懂,搞不明白。这些都是造成基层干部与群众疏远、影响基层组织凝聚力的原因。
3.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手里缺少为群众办事的资源,服务手段单一。各种惠民惠农的优惠政策在执行上绕开了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尤其是最前沿的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干部。近年来,中央、自治区、地区和各县市出台了许多的惠民政策,地区和各县市在现有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对很多的工作进行了资金补贴,但在实施过程中,部门(单位)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很多资金都是由县财政直接打入部门(单位)账户,由部门(乡镇)或乡镇干事直接实施,将村级组织的作用架空,同时部门(单位)在宣传方面有时做的不足,村级组织和群众对很多惠民政策和补贴不了解、不清楚,导致老百姓只认国家政策的好,不领基层干部的情。从在福海县调研的情况来看,73项补助补贴类政策中,由财政部门直接以“一卡通”形式发放的有25项,通过代理机构(银行、信用社)发放的有6项,由各部门直接组织实施的有37项,所有事项里面真正通过村来组织实施的只有农牧民培训和民政临时救济这两项。农村基层组织在上级眼里就是个传达站,在农牧民眼里就是个传声筒,唯一能做的服务就是开个证明。
4.农村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从我们在福海县调研的情况来看,全县六个乡镇中,债务最少的也有120万元,最多的达到1 500万元,乡镇想要为群众办点实事就得“找米下锅”,乡镇“无钱办事”现象比较普遍。农村的情况也是如此,从全地区农村集体经济情况看,2013年底,全地区集体经济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村还有127个,其中,不足2万元的有84个。集体经济薄弱,发展门路窄,基层干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严重制约了基层组织为群众办事的能力,导致群众有困难也不愿意来找基层组织,有村里的群众说“村里比我们还困难,找他们有什么用”。村级组织没有钱办事,没有能力办事,在村里就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发挥不了战斗堡垒作用,有的根本就成了摆设。
5.农民权利和义务的脱节让基层组织在管理上无从下手。“三提五统”和农业税曾经是基层组织抓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曾经是基层干部和群众加强联系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三提五统”和农业税取消后,到现在为止,农村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管理空白期,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没有了约束和管理群众的手段,造成群众权利和义务的脱节。对农民群众愿不愿意参与村级事务、投工投劳完全没有约束力。而这几年我们过于强调服务,对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高压式管理,却忽视了对群众履行义务的教育和管理,造成群众在不履行义务的同时,却一直在享受权利。有个别认识到问题的干部想改变这种现状,却因为群众习惯了享受权利,不给就闹,上级一闹就压,下面一压就给,让基层干部无所适从。
三、增强阿勒泰地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对策建议
1.以发展集体经济为重点,提高基层组织为民办事的能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各类公益事业才能得到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不安定因素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消除。但从目前来看,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底子薄,增收渠道狭窄,各村大多依赖传统的“一块地、一群畜、一片林”的方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缓慢,遇到灾年,更是会出现集体经济不增反降的情况。因此,要加大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帮扶和支持,创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土地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村级作为基层政权,维持基层正常运转,必须赋予村级一定数量的土地经营权,确保村级通过土地经营获取稳定的收入。同时,活化土地使用权,允许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以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投资,获取土地使用收益。健全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机制,各级财政应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建立集体经济发展扶持金,并连续几年确保扶持金达到一定总量,才能更好的应用。
2.坚持规范和下放事权,让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掌握为民服务的话语权。“三提五统”和农业税取消后,乡村干部就少了很多跟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第二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发张银行卡、贴个招工告示虽然简单,但这样一杆子插到底,乡村干部就没有联系和管理群众的抓手了。”以福海县调研结果为例,汇总三年来中央、自治区、地区、福海县进村入户的优惠政策共有95项,其中补助补贴类政策73项,项目建设类政策22项。但按照政策和程序支持下放到村级组织实施的原则,初步梳理可下放事项16项,均为补助补贴类。如低保发放、救济救灾、新农保、计划生育奖励等,这些事务都可以交给村实施。基层干部可以借此机会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宣传国家政策,拉近干群关系,增强群众的认可,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让基层组织真正成为百姓的贴心人。
3.坚持狠抓作风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在乡镇、村、社区来说,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是第一能力。一是要改进作风,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强调,要“通过作风的转变赢得民心”。作风出问题,从本质上讲一定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一定是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出了问题。作风的改进必须依靠铁的纪律和有力的制度来保障。我们党加强和改进作风的制度已比较健全、规定也十分明确,关键是如何把这些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要从制度层面为基层干部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二是要选好干部,要摒弃学历偏见,从最了解基层、最熟悉基层、与群众走的最近的群众中选用干部。要注重选拔优秀乡镇站所长,拓宽乡镇事业干部晋升空间,并改善乡镇领导班子专业结构。要制定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进乡镇领导班子的具体规定,通过法定选举程序,使其走上领导岗位。要制定措施,把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能人,让群众信服的人成为基层组织的带头人。三是要培养干部,基层最大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有钱办事的问题,另一个方面是有人办事的问题。优秀干部在基层留不住,能干的人在村里留不住。乡村环境苦,条件差,年轻干部人心浮躁,都不想留,不愿留。创造留人的环境,不仅仅是提高待遇、提高生活水平,更要让干部看到在乡镇工作的前程,让干部愿意主动留下来。有计划的选派没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后备干部到乡镇去锻炼,充实乡镇干部队伍,学做群众工作。
4.以村规民约为载体,逐渐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现在的村民自治还在一个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如何做好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一直是基层组织的一个重点课题。“两会两票”村级民主决策机制只能说开了个好头,对于加强村级管理还远远不够。现在我们正在探索,以村规民约的形式,把我们现行的“两会两票”和“一线惠民8+1”有效结合起来,让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学会利用这个管理手段,填补“三提五统”和农业税取消后在农村留下的管理空白。“两会两票”建立了党组织领导下村民自治的基本框架,先由党组织出建议,再由村民代表进行决议,最后由村“两委”组织落实。“一线惠民8+1”下放的不仅是事权,还有裁量权,可以让基层组织自主裁量,根据村民履行义务情况,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利,而把这一切做到规范有机统一的就是村规民约。把村规民约细化成类似村里的《宪法》,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对村民履行义务、享受权利进行详细规定,基层组织可以自主裁量,村民履行多少义务,就享受多少权利,做到农村管理中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把村规民约提交村民大会逐条讨论通过,使之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规范,全村议事的规则。
[参考文献]
[1]周挺.乡村参与式治理与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探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
[2]徐行,田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存问题与对策思考[J].学习与实践,2011(03).
责任编辑:张新友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4641.2016.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