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学困生也有春天
——以教学《夸父逐日》为例
2016-04-11耿翠霞
■耿翠霞
让语文学困生也有春天
——以教学《夸父逐日》为例
■耿翠霞
曾经有段时间,我沾沾自喜于课堂上有问必答,逢答必对的美好境界,以为是自己教得好。时间久了,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端倪。原来是部分优秀的学生借助参考书做好了充分的预习,在课堂上把答案对号入座,就能又快又准地回答出老师的问题,而我也因少数优秀学生的回答自欺欺人地以为大家都会了,都懂了,便匆匆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长此以往,那些学习中等的学生还能听听课,做做笔记,而语文学习的困难生就只有打打瞌睡、走走神或干扰一下课堂秩序了。学困生们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失守了,教学成绩下滑了。我赶紧悬崖勒马,反思以往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到两个主要症结:1.课堂上问题呈现的面孔太呆板,无法激起学生深入思考、讨论、整理的欲望;2.问题设计没有梯度,一下就将难题推到学生的面前,优秀学生凭借充分的预习能够准确说出答案,老师就此匆匆进入下一环节,一节课下来对学困生而言似大雪无痕。
问题的症结找出来之后,我通过备教材、备学生,打算从问题的设计和课堂节奏的掌控两方面来打破以往的僵局。下面以《夸父逐日》为例,谈一谈我的尝试。
一、优化问题设计
在对《夸父逐日》的文意梳理完毕之后,我故弄玄虚地对学生说:“下面的问题啊,更具有挑战性了,大家要全力以赴啊。”在学生期待的目光中,我通过投影出示了第一个问题:在理解神话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再发挥想象,说一说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当我把问题大声念一遍之后,我分明看见了学生眼中的光芒,一种急于表达的光芒。甚至有一个学困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叫了出来:“这个啊,我也会!”话语中透露出了一种兴奋,一种“千年等一回”,一种终于等到了适合自己回答的“难题”的激动。我知道他是想用这样的语言引起我的注意,希望发言时,我能给他一个机会。于是在等他们短暂的思考和语言组织过后,我首先请了把手举得高高的他。他站起来给了我一个答案:夸父想和太阳赛跑,比一比谁跑得快。当他的答案一说出来,其他学生都盯着我看,想知道我对这么天真的回答是怎么评判的。我说:“你真厉害,夸父想挑战太阳的心思都被你看出来了。”我在他感性回答的基础上进行了理性的提升。他很得意地坐了下去,听我这么一说,其他同学的手举得更坚定了,我把机会优先给了平时在课堂上“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学困生。于是一个个看似离奇,实则富有想象力而又贴近神话创作本意的回答不断地涌现了出来。当一个学生说:“夸父想知道太阳落下山后到哪儿去玩”时,我赞赏地说:“古人很有好奇心啊,想打探一下太阳下班后的娱乐生活。”孩子们笑了。另一个学生紧跟其后说:“夸父想了解太阳到底有多大,有多热。”我赶紧说:“嗯,古人真了不起,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夸父想捉住太阳,让它夜晚也能照着人们”,一个终日只在课堂上端坐着的学生终于忍不住了,不等我叫他,就大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我没有批评他不遵守课堂纪律,我理解他的心情,接过他的话说:“嗯,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古人想要充分利用太阳为人类服务。”我一边说,一边板书。我把每一个的孩子说法都进行了理性提升,回答问题的孩子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其他同学也向他们投来羡慕的目光。就这样,关于本则神话主题的这个问题,不用参考书,不用老师拼命灌输,就以他们说,我提炼、润色的方式完成了,孩子们还经历了一次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之旅。
改变常规提问方式,把问题设计得朴一些、拙一些、浅一些,是我提高学困生课堂参与度的措施之一。回顾一下学生回答“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的过程,就能发现这则寓言的主题就是揭示古人想要探索自然,想要挑战自然,想要征服自然的愿望。但是学困生只用一步是得不出这个结论的,这个结论对学困生来说太“高大上”。“这则神话故事的主题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会让学困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望而却步,保持缄默。而“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这个问题贴近初一学生仍然天真、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提问方式易于学生打开缺口,使他们有话说,有兴趣说,有欲望说。
二、放慢课堂节奏
我趁热打铁,抛出的第二个问题是:夸父逐日失败了,他还是你心目中的英雄吗?这个问题刚出来,一些性子急的学生就开始喊起来了,于是在这些学生的带动下,瞬间教室里“是”和“不是”的叫喊声此起彼伏。我即刻请了一个喊得最凶的学困生起来回答,他仅仅回答了一个“是”就说不下去了。我没有立即让他坐下,而是等待,这时教室里完全安静了下来。他终于不好意思地说:“这个问题,我还没想好。”我面向全体学生说:“这个问题,回答‘是’或‘不是’毫无意义,关键是要结合具体内容陈述理由。下面我给你们五分钟,把你们的观点和理由写下来,然后我们再交流。”五分钟后,我请写好理由的学生举手示意一下,发现还有几个学困生没写好,我又等了一小会儿。叫答时,我先请了那个仅说一个“是”就说不下去的学困生,当他再次回答这个问题时,他显得自信而流畅。他说:“夸父逐日失败了,但他还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因为他敢跟太阳赛跑。”“是的,有挑战的勇气,有宏大的志向便是值得钦佩的。”我补充道。接着我请了一个举手不那么坚定的学生发言,他犹豫道:“我也觉得夸父仍然是英雄。因为他在死前还扔了一个手杖化作了桃林,嗯……”他说不下去了,也许还没想好。我帮她补充道:“是的,夸父想让他的手杖化成桃林造福后人。真可谓‘落红不似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个个学生接着说下去,虽然表达的意思大同小异,但措辞上也是有差别的。也许都想表达一下自己心中的“英雄观”吧。我想难得他们愿意说、想说,就让他们说个尽兴吧,说的过程不也是学习的过程吗?所以我没有急于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步子慢一点,老师的帮助多一点,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更落实一点,是我提高学困生课堂参与度的措施之二。当一个问题让学困生有想说的欲望,而又说不好的时候,教师不妨放慢节奏,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组织语言的时间,能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再往前走一步。如果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思维受阻,点拨和时间对他们来说尤为可贵,在这两点上教师必须慷慨地给予,否则又会把他们打回原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解冻,也非一日之“暖”。提高语文学困生的课堂参与度,帮助他们一点一滴地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一点一滴地积累起语文知识的基础,一点一滴地培养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如果仅限于一两节课,这样美好的愿景也很难实现。要想真正地让学困生迎来自己的春天,需要我们语文老师长期智慧地备课,坚持不懈地耐心十足地引导。让语文学困生在课堂上有适合回答的问题和积极参与的兴致,允许他们慢一点再慢一点,让他们在课堂上寻找到属于自己语文学习的春天,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