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中的“说演”策略
2016-04-11吴锡珍
□吴锡珍
古诗文教学中的“说演”策略
□吴锡珍
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运用“说演”法,把古诗文创编成直观生动的故事,同时巧妙运用道具、器材,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中感悟语言特点,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让学生爱上母语文化。
说演 古诗文 语文味
古诗文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优美,不仅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然小学生因为年龄、认识等原因,无法想象诗歌文字描述的情境,没有类似的生活经验。如果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运用“说演”技巧,就能把古诗文创编成直观生动的故事,课堂变成互动的舞台,让学生学好古诗文,爱学古诗文。
说演,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说得浅近、有趣,演得形象生动,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化解学习难点,提高学习趣味。
一、物态说演,读之舞之
如果在诵读诗歌时能结合拟物状态的身体语言,把“诗”回归成能“歌之舞之”的“诗歌”,那样就会别有风味。
比如笔者教学生诵读《江南》和《敕勒川》,运用了“物态说演”的方式,学生觉得很有趣,诵读起来特别开心。
1.仿物。诵读《江南》,学着鱼儿的样子,把手放在身后,双手晃动成为“鱼尾”,曲着身子轻快移动,忽左忽右,模拟鱼儿“游到东、游到西”,把“鱼戏莲叶间”中的“戏”的趣味读出来了。
2.拟形。将诗歌中的形象用夸张的语言或者动作比画出来。《敕勒川》中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抬起头,夸张地用手环抱、张开,表现“穹庐”;再把张开的手往四面拢下来,表现“笼盖四野”。用眼神配合拉长音的诵读声表现“天苍苍、野茫茫”,仿佛能看到敕勒川那苍茫原野一样。
3.添加。诵读《敕勒川》的最后一句“风吹草低见牛羊”,把双手手掌部分做成角状,放在头顶两侧,再添加“哞——”“咩——”的拟声,此起彼伏,遥相呼应,把牛羊的“现”体现出来,以动物叫声作尾声,诗歌一下子活了一般。
诗歌诵读,把声音运用好,处理好音节的高低、快慢、轻重、长短,诗歌就有了“韵”;再加上恰当的眼神、表情和夸张的形体动作,“说”得好了,“演”得活了,古诗就“舞”起来了!
二、情境说演,读之悟之
朱文君老师在小古文教学中,将“说演”的教学用到极致,边读边说边演,充分展现了语文“语”的魅力。朱老师用身体语言、手势,配合抑扬顿挫的声音,绘声绘色地创设故事情境。学生“边读边演”,读出了活灵活现的故事,读出了作品语言的鲜明特色,更读出了他们个性化的理解,自己说,自己演,这样的说演技巧把学生带进了文本构设的特殊情境中。
这样的“说演”训练,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扎实,明白了怎样才能把故事“说”得绘声绘色,那就是要用好自己的嗓子,利用声音的高低起伏、轻重缓急,甚至可以用多种戏剧演唱的方法,配合身体语言,把文章读出“情”,把故事人物的形象读活。如在教学《狐与葡萄》中“之”的这一环节,借助音乐的节拍,通过长短轻重不同的读,把这个文言虚词教得充满情趣,学生把那个“吃不着葡萄”的狐狸的可笑、可怜、可气,深深印入脑海。
说演,不仅把文章读“好玩”、读“有趣”了,更读出“语”味来了。
三、互动说演,说之得之
在六年级语文综合课《古诗文诵读》的教学中,一教师用说演故事的方式,把词牌名的教学与宋词流派的认识整合在一起。请看以下片段。
师:说到宋词,大家都会想起一个人——苏轼。(课件出示人物头像)苏轼,苏东坡,大家认识吗?
生:我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生:苏轼的弟弟和父亲都很有才气,并称“三苏”。
师:是呀,他是宋朝的大文豪,著名词人、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长得比较高大,性格也很豪爽。而且,大家都叫他“大胡子”,因为他留了一脸的络腮胡子。(学生笑)有一天,苏大胡子心情很好,约了几个朋友到酒馆喝酒。酒喝得兴起,要干吗呀?(生答:大家来猜拳)档次太低了,“李白斗酒诗百篇”,文人之间要比文采,流行填词呢!于是叫一个童子,拿上一个小竹篮,里面有很多写了字的板子呢!上面写有“蝶恋花”“虞美人”“青玉案”等等,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蝶恋花”“虞美人”这些都是词牌名。
师:是的,这些都是词牌名,还有很多这样的词牌呢!你们看,词牌名跟词的内容不一定有关,但是跟词的什么有关呢?
(课件呈现十多种词牌名,选“卜算子”与“水调歌头”为例)
师:大家来行令,闭着眼,抽个词牌。(请学生上来当词人)呀,我抽到的词牌是《卜算子》,短词!
(让学生说抽到的词牌)
师:敢问李词人,您这词的第一句字数是——(学生纷纷说自己的词牌和填词规矩,并开始作词、吟诵自己作的词)
学生在课堂上,和教师互动,进入到“词人填词”的情境中,自己当了一回词人。说演故事把关于词的多个知识点直观形象地说清楚了。学生学得有趣,教师教得也轻松。
运用“说演”的方法,教师就要敢演敢说,让课堂充满欢乐趣味,让古诗文穿越历史时空,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语感的训练在了解母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更为扎实、有效。抑扬顿挫,音变而情动。说演扮唱,“语”化而神往。课堂语言的魅力,莫过于此。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文君.小学生小古文一百课[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2.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尼山小学 3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