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必要和可能
2016-04-11马秀昀
马秀昀
(兰州交通大学图书馆 甘肃 兰州 730070)
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必要和可能
马秀昀
(兰州交通大学图书馆甘肃兰州730070)
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是否必要?这里既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要求,也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何以可能?这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取决于客观方面,即客观上是否存在着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实现条件;另一方面,取决于主观方面,即主观方面是否探索了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实现途径。而从目前来看,这两方面的条件都已经具备,因此,提出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是切实可行的。
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必要可能
一、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是否必要
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是否必要?这里既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性要求,也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特殊性要求。
1.坚持共享发展是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要求
一般来说,所谓共享即分享,也就是将一种物品或信息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其他人共同拥有。所谓共享发展,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也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同享有。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引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适时地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作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在我们看来,坚持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首先,环顾当今世界,只有推进共享发展,才能引领时代发展潮流。从世界视野看,发展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发展实践的反思和超越,其中既有深刻教训的总结,也有成功经验的积累。从以往看,一方面,一些国家在长期发展中由于不注重共享发展,特别是把一部分人的“获得感”或是“幸福感”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失落感”甚至“被剥夺感”基础之上,从而造成民族分裂和国家动荡。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历史经验的总结,一些国家先后提出了“分享型增长”、“包容性增长”等全新的发展理念,从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可见,一个国家的建设是其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事业,一个国家的发展也是其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发展成果的过程。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共享发展,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国家兴旺发达。这是时代潮流,大势所趋。
其次,放眼当代中国,只有坚持共享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在中国视域下,如果说谋求经济发展以摆脱贫穷落后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那么,在经济得以发展、人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共同成就的伟大事业,而要成就这一大业,就必须坚持共享发展这一科学理念。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1]应当说,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要义,也是衡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尺度。
2.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首先,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是我国社会最大的不公。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虽说有了巨大的发展,然而这种发展是不全面、不平衡的,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不公平的,这种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其中,既有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问题,诸如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设施等等,也有现代意义上的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问题,这主要是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传统教育资源与现代网络平台进行了有机结合,新兴的网络教育社区、教育博客、校园网等平台,已将教育资源在网上进行了共享,从而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与地域的概念。然而,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当城里的父母费尽心思为自己的孩子寻找更好的学校的时候,农村的孩子只能别无选择地接受低水平的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孩子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而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在这一巨大反差面前,人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这就是,在一个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只有实现资源共享,才能解决教育不公的问题。
其次,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所谓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一般是指通过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手段,对各种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贮、检索和传递,从而达到高校图书馆之间文献信息相互交流的一种资源利用方式。然而,这里所谓的资源共享仅仅局限于高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之间,至多是高校与高校之间,而笔者所主张的是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之间的共享。因为在笔者看来,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是社会实现共享发展的重要体现。只有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进一步说,高校是公民享受高等教育的场所,实行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的共享,是高等教育资源实现社会共享的重要体现。一句话,开放大学图书馆,与社会共建共享,这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
二、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何以可能
实行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何以可能?这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取决于客观方面,即客观上是否存在着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实现条件;另一方面,取决于主观方面,即主观方面是否探索了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实现途径。而从目前来看,这两方面的条件都已经具备,因此,提出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是切实可行的。[2]
1.客观方面: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所谓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我国公共图书馆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据有关资料显示,按照全国行政区划,我国公共图书馆虽说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我国公共图书馆仍然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可以从国际标准和国内实际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国际标准来看,按照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规定的每5万人一座图书馆的标准,目前我国每50万人才拥有一座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应达到1.5-2.5册,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只有不到0.5册,这与国际标准之间还存有很大差距。从国内实际来看,县级图书馆虽然是我国最基层的具有独立建制的图书馆,但是由于受服务人口众多、服务范围较广、服务条件有限等因素的制约,实际服务效果受到严重影响。长期以来,除一些较大城市以外,许多地方公共图书馆经费短缺、设备简陋、文献资料有限、自动化程度低,很难满足民众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
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着资源利用率偏低的现象。据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的1700多所公立大学图书馆藏书量达6.6亿多册,然而,其中相当一部分资源被闲置,文献利用率不足30%,个别高校不足20%,近4亿册图书被闲置,这一数字相当于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总藏书量,从而造成了馆藏资源、设备和人员的极大浪费。应当说,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有责任和义务承担公共图书馆的压力。一直以来,欧美等国家的高校图书馆都十分重视其社会化职能的发挥,特别是凭借先进的设备、丰富的资源、及时的信息、专业的服务、齐全的功能,高校图书馆往往成为公众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尤其是日本,98%的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我国虽然对高校图书馆建设制定了一系列评估体系,在建筑面积、生均藏书量、生均新书量、阅览座位等方面都有着相应的硬性规定,然而,资源利用率偏低现象的普遍存在,既不利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也无益于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
2.主观方面: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实现途径初露端倪
早在2002年2月21日,教育部就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并明文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但时至今日,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却阻力重重。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图书馆自身管理观念的问题,当然也有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为此,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都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从而使得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实现途径初露端倪,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转变发展理念,增强资源共建共享意识。在传统的图书管理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总是习惯于以藏书量大小作为评价图书馆等级的标准,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严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实现。应当说,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发展理念正确,才能保证发展行动正确。高校图书管理部门只有彻底摆脱本位主义,真正撇开门户之见,才有可能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
第二,建立协调机构,健全资源共建共享体制。如果说封闭的发展理念是制约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根本因素,那么,滞后的管理体制是制约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关键因素。我国高校图书馆一直处于分散管理、各自为政的状态,虽说成立了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由于缺乏权威性,很容易造成各高校图书馆内部资源的分散无序和重复浪费。资源共享是一个多方协作的过程,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以发挥统筹规划、协调各方的作用,这是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建共享的组织保障。
第三,加强业务素质,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由于各种原因,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学历徧低、专业知识缺乏、人员结构老化,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极大地阻碍着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在现代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业务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如数据库建设、文献传递方式、硬件设备建设等,都是网络条件下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必备条件。只有不断培养和引进掌握现代技术的新型人才,才能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第四,制定相关法律,完善资源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多行业共同参与协作的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很强的工作,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以规范各方面的行为及其利益关系,因此完备的法律规范是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指南。而眼下,基于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的考虑,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必需通过图书馆法对其可能引起的一系列法律问题进行统一的界定,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总而言之,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建共享,既十分必要,也切实可行。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共建共享终将成为必然并且不断走向成熟。
[1]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光明日报,2015-11-4.
[2]吴群.基于资源共享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J].现代情报,2011(12).
1007-9106(2016)08-0146-03
G258.6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