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节点 育心传德
——语文课堂德育渗透之浅见
2016-04-11邢台县浆水中心学校翟利敏
邢台县浆水中心学校 翟利敏
用好节点 育心传德
——语文课堂德育渗透之浅见
邢台县浆水中心学校 翟利敏
关于教书育人,我周围的一些老师曾有过一次争论。
正方:教育,就是教书育人,先教授知识,后教学生做人。
反方:教育是教书育人,但现在与以前不同了。应当先育人后教书。一个品德有问题的人,即便知识渊博,最终也会倒在人生的路上。比如马加爵案、药家鑫案、复旦投毒案等等。
正方:这些只是个案。
反方:恰恰是这些个案,暴露出先教后育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
正方:难道教师不传授知识,整天育人吗?
…………
我觉得两方都陷入了一个误区。教书育人虽然在字面上有先有后,但在实际工作中是一种并列关系。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传授知识,二者相辅相成,不分先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课前设身处地,引发思考
在讲授《永生的眼睛》前,我用了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离开座位,然后全部闭上眼,再走回到座位上,并在桌上找到规定的东西,体会盲童安静的世界,体会她的生活。学生走得很慢,小心翼翼,时不时会碰一下桌子。在此过程中,我让几名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生一:“世界是黑的,毫无色彩。”
生二:“我感觉到孤单,害怕。”
生三:“我看不到方向,总觉得自己站不稳。”
我借机引导:“是啊,这就是盲童安静的生活,她的一生都是这样度过。你们觉得难吗?”
“难。”
“就在这时,温迪的外婆捐献的眼角膜移植给了安静,安静第一次睁开眼睛,看到世界。大家睁开眼,看一下。”
生四:“哇!我们的世界原来是这么精彩。”
生五:“以前怎么没发觉教室这么明亮,墙壁这么白呢?”
生六:“盲人的生活太困难了。”
生七:“我觉得我们应该感谢温迪的外婆,是她给了我们光明。”
体会盲童安静的生活,再体会从盲到重见光明的感受,让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捐献器官的意义,对捐献器官者由衷敬佩。
“你们愿意做像温迪外婆一样的人吗?”
“我愿意!”
一节课结束后,大家都明白了:永生的不只是眼睛,还有那种精神。课前设身处地亲身体会,这一环节起到了重要铺垫作用。
二、课中循循以诱,高点激发
在讲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首先给学生们讲明白什么是租借地:租借地指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使用和管理的地区,在租借期内主权属于租借国。在此基础上,随着课文的行进,当讲到受害妇女孤独无助,肇事者洋洋得意,巡警为虎作伥,旁观者漠然无视时,同学们看着课件中的图片,听着凄凉的背景音乐,脸上满是愤慨。
“为什么受害者得不到公平的待遇?为什么肇事者洋洋得意?”
“中华不振。”
“少年周恩来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大家找一下课文中的答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我们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应该怎么做呢?”
“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
学生的感情跟随老师的讲解自然升华,在高潮时对学生进行点拨、激励,事半功倍。
三、结课回顾全文,升华境界
讲完《小珊迪》,我带领学生共同回顾了课文内容。
师:“小珊迪和小利比是一对孤儿,他们怎么生活?”
生:“靠小珊迪卖火柴维生”
师:“在小珊迪拿到一先令后,是不是离开了,用这一先令改善他们的生活?”
生:“没有,他去给作者找零钱。”
师:“在不幸被轧断腿后,小珊迪做了什么?”
生:“他让弟弟去归还剩下的钱。”
师:“通过这个故事,你从小珊迪身上学到了什么?”
生:“我要像小珊迪一样言而有信。”
“我学到了诚实、守信、善良。”
…………
通过回顾,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抵近文章的中心,获得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