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探索

2016-04-11石家庄市鹿泉区教育局任丽娜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交流科学探究

■ 石家庄市鹿泉区教育局 任丽娜

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探索

■ 石家庄市鹿泉区教育局 任丽娜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改变了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现阶段,多数学校的研究型课程已初具规模。其中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校本教材内容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是一种重要体现形式。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存在政策性支持欠缺,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认识等不足,科学探究活动总是不尽如人意,成效较低。有的是目标不明确,有的是要求不清楚,有的是小组不会合作。这就需要指导教师能够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指导科学探究活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说问题是探究的材料,那么创设的情境便是促使探究的动力与“调味剂”。教师要善于在课的开始创设各种有趣的问题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要的“不平衡”,学生就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很快地投入其中,主动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和产生要探究的欲望。比如,一位教师在教授《确定位置》一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老师在上课之前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好心人看到一位老大爷摔倒了,赶紧拨打120电话。只听到他说“您好,是120吗?”对方说:“是。”“快来这里有人摔倒了。”“在哪里啊?”“幸福小区。”“幸福小区在哪?”“别问了,就在石家庄市北二环呢,你们快点来呀!”说完好心人就挂断了电话。故事讲到这同学们心中都产生了这样疑问:“幸福小区到底在哪?”“好心人没有说明白小区的具体位置,光凭这个电话老大爷怎么能得到救助?”其实这个问题也就是本节课同学们要研究的核心问题: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能够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那么的重要。这样一来,问题一下子就激起了大家探究的兴趣,从而展开后续的探究活动。

二、重视猜想与假设,确定探究方向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思维的一种形式,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也是对问题中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做出的假定性解释。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一思维训练往往不被教师重视。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和价值。学生如果能够提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除了为探究活动指明方向外,还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帮助学生猜想和假设。例如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在晾晒衣物、粮食等过程中家长的做法。根据这些生活经验,学生会提出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空气流动的快慢以及温度高低等有关的猜想和假设。

三、关注实验方案设计,扎实探究过程

小学科学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很多,有些教师在上实验课时用一句话就将学生带到了他所认为的“探究”活动中。一次下乡调研,刚好遇到该校教师讲《磁铁的力量》。教师一进班级,就对学生说:“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玩磁铁,看谁最会玩,开始!”教师的话音一落,整个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从表面上看,学生活动的场面挺热闹,似乎也挺投入,其实当我们留心每一组学生的活动时,我发现他们只是在热热闹闹地玩,至于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怎么实验,实验的方法步骤如何,他们一概不管。想一想,在这样所谓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能收获什么?通过分析不难发现,问题出在了教师身上。是教师没有提出实验目的,没有关注实验设计,更没有指导实验设计。那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呢?首要的是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只有明白了实验目的,才会避免实验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次,教师要有思路上的指导,教师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再次,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要科学、新颖、多样;除了这些还有实验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这些方面的指导。在指导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相信在我们教师经过长时间地指导和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述能力,乃至他们的科学素养就会得以形成、发展和提高。

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要让学生明白“在实验什么”“怎么实验”“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怎样观察”等。如此一来,实验就有了目的性,观察才会有针对性,我们的数据才会更准确,我们的实验才会更有成效。

四、充分表达交流,促进探究深入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了表达与交流的具体内容是: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它为我们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发挥表达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指明了方向。表达和交流是相辅相成、同生共长的,学生必须首先学会表达,才能实现交流。表达是为了交流,交流是要以表达为载体的,交流是学习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取得共识,解决问题,实现发展的纽带。那在课堂上如何进行表达与交流呢?首先指导学生要学会倾听,教师要提醒全班学生当有同学在汇报实验现象或结论时我们其他的同学要认真地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与自己相同或不同之处,以便进一步地去修改或完善。其次指导学生善于表达,学生对于自己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或得出的结论要用简洁的语言清楚表达,对于倾听了别组同学汇报之后的表达要做到相同的内容不重复说,没有说到的内容及时补充。在这样的交流与表达中不断地去补充完善,最后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五、加强课外探究活动,拓展延伸课堂探究力度

课外探究活动是课堂探究教学的重要补充,在课堂上学生探究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对于科学知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不能尽兴地去解决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课后继续探究。

比如《山脉的变化》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亲自探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但结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所需要的时间稍微长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完成,这时候我们很多教师都采用实例验证的形式进行教学,虽然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很多学生还是愿意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给予学生这方面的意愿,我们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先在课堂上设计好实验方案,课下充分利用家中的可用资源,继续探究结冰对岩石的影响。其实在科学课上还有很多这样的内容只能作为课堂探究的拓展和延伸,教师要及时地抓住这些内容,在课外探究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评价,比如定期交流探究收获,及时召开成果展示等,这样的探究活动会对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要想使探究活动有趣有效,不仅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还要注重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不仅要在材料创新、思路指导、实验设计等方面下功夫,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探究方法和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明白怎样才是真正的探究活动,学生在感悟有效探究的乐趣的同时,促进了科学素养的形成,彰显了科学探究的魅力,科学课的生机和活力得以焕发。

猜你喜欢

交流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