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究
——以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模块为例

2016-04-11张家口市宣化区第一中学杨和军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模块教学对联逻辑

■ 张家口市宣化区第一中学 杨和军

“模块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究
——以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模块为例

■张家口市宣化区第一中学杨和军

2003年高中开始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其最大的亮点便是课程的调整和模块教学的引入。所谓模块教学就是以模块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围绕着某个能力和素养的教学目标,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并举,集中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践经验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从而实现具体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目标。该教学模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

一、“梳理探究”模块概述

“梳理探究”模块是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教材的四大模块之一,它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名著导读”相并列。它是以语文专题活动的形式呈现的,全套教科书共设计了十五个专题,每册安排三个专题。顾之川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梳理探究”:编辑意图与教学建议》中指出:专题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围绕学科特点,突出语文性;符合学生实际,增加趣味性;联系社会现实,注重实用性;突出过程与方法,增强探究性;增加文化含量,丰富思辨性。顾先生的话突出了“梳理探究”这一模块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但是,在我们所能搜集到的材料中,对这一部分内容几乎没有较详备、较系统地进行教学策略研究的,有的只是某一个专题的讲析。研究这一模块教学策略,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和熏染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梳理探究”模块教学策略

“梳理探究”模块的教学应遵循“一个宗旨”“二条主线”“三个侧重”“四个关照”的原则。“一个宗旨”即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宗旨;“二条主线”是以教师训练和学生体验为主线;“三个侧重”即侧重学生的行动力,侧重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培养,侧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锻造;“四个关照”指关照学生的兴趣,关照学生的参与度,关照学生的过程发展,关照评价机制的合理和有效。

(一)内容的重构策略

为了满足不同学习群体、不同学习兴趣的学生的要求,我们对五册书的内容进行归类,分别是:语言类,文学类,文化类,其他类。

(二)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策略

灵活多样是指教师可根据教学的整体规划以及学生的爱好兴趣进行有选择的教学,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三)教学评价的运用策略

评价一要突出无形成果,兼顾有形成果;二要体现选择性;三要注意评价标准的差异性。力求让所有学生都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从而用评价促进学习。

三、“梳理探究”模块教学范例呈现

基于模块的内容丰富、门类多样的特点,限于篇幅,笔者就模块教学策略进行整合,选出三个模块进行范例展示,以期达到管中窥豹、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奇妙的对联(一册)

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和研究。

1.课题的提出和意义。对联,以简练的语言,工整对仗的格式,言志抒情,描物写景,又以高度的概括力引人深思,寓教于乐,既有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又积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2005年,国务院把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提高,对联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日益密切。但是,现在的高中语文教材中,虽然选编了一些名联、趣联,却没有系统地讲解,绝大多数的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很缺乏。因此,“奇妙的对联”这一专题则是对教材对联知识的有益补充。研究也旨在突出其文学性、实用性和生活性,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促进学生的文化发展。

2.研究的目标。一是了解对联的种类、起源;二是欣赏对联,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学习对联的奇妙和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三是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对简单的对联;四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研究方法。阅读法,讨论法,走访调查法,搜集资料法。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从而在实际运用中加深对对联的认知。

4.研究过程。

(1)专题研究的准备工作。为使探究学习落到实处,成立专题研究小组,分别就研究的内容、考察的地点以及网络资源开发和资料整理等作了明确的分工。研究内容包括对联的历史、特点、艺术手法、社会功用;研究的地点涵图书室、资料室、网络教室、社会各种活动场所、家庭等;同时做好研究的物品准备和相关人员联系调查事宜。

(2)实施研究。①专题研究成员利用阅读课到图书室、资料室、网络教室搜集有关对联的资料,利用节假日到社会各种活动场所搜集各种对联;②将资料汇总、选择、分类整理。和同学一起交流收集到的对联,说说自己喜欢的一副对联的来源、表达的意思以及喜欢这副对联的原因;③举办有关对联研究的交流会,认真倾听同学的交流,对同学们的喜欢的对联进行分析,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了解学习对联的相关知识,从搜集的对联中了解学习各类型对联的特点、功用。

5.评价。注重过程,分享成果。对研究过程中小组和小组成员的表现作评价,对分享成果的质量以及小组成员自己拟的对联作互评,采用小组内评价、小组间评价以及生生和师生评价,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鉴赏力。

(二)逻辑和语文学习(四册)

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自学及研讨课的方式,在师生共同的分析、思辨和讨论中,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标。鉴于本模块的抽象和枯燥的特点,教学策略要突出趣味性和实用性。

1.课前准备。

(1)讨论:在对生活逻辑和语文学习中的逻辑两部分知识了解、掌握的基础上,同学们讨论生活中逻辑的体现,形成兴趣点。例如:故事中的逻辑、脑筋急转弯中的逻辑、文学作品中的逻辑、逻辑中的数学问题、语言中的逻辑、生活中的逻辑等。

(2)分组:经过对问题难度的分析,扣住“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将问题细化,形成研究课题,按照同学自愿原则,结成若干小组。

2.课上活动。一是查找资料;二是展示资料;三是讨论交流,并适时讲解其中涉及的逻辑知识,教师可适当点拨;四是研讨总结:总结生活中常遇到的逻辑知识。

3.完成自行创新拓展研究。将研讨课转换成研究性学习课题,下发研究性学习手册并完成(此活动安排高二年级班级完成)。

4.布置学生论文。经过对本专题的学习,将同学们的看法、观点表达出来,形成小论文。(不要求多么规范,重点是自己的感悟)

(三)优秀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四册)

采用教师示范,学生品读,合作研修及召开作品讨论会的方式。

师生将读书内容分为必读和自由阅读,课内主要完成必读内容,课外主要完成自由阅读内容。学生的读书时间分为课上、课余和假期。课上主要阅读必读书目;课余阅读师生共同推荐的作家作品;假期则自选名著阅读。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课型。

1.研读课。师生在课堂上一起研读,边读边做读书笔记,或是在语文阅览课上,学生自己边读边写下感悟。

2.讲座课。读书之前、之后都可安排,力求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讲座课请一些有阅读经验的教师或专家,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对作品的感受力,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合作交流。

3.读书分享课。读书分享课是为学生提供的读书交流平台,是整个读书过程的一个总结环节。学生读书之后,写出研读论文,然后在班级交流分享。好的文章,教师帮助学生向好的刊物推荐。

4.举办文学常识竞赛活动,以问答的形式考察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学大师的生平及作品等方面的了解程度,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广度,知识面宽度以及阅读的效果和识记能力。

猜你喜欢

模块教学对联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职体操模块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模块教学开展的现状分析
谈模块教学在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中的应用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