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幼儿音乐感知力发展水平及特点研究
2016-04-11陈蓉晖
陈蓉晖,吕 英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5—6岁幼儿音乐感知力发展水平及特点研究
陈蓉晖,吕英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摘要]幼儿期是音乐学习的最佳时期,了解和把握幼儿音乐感知力的发展水平,对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5—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测验、观察等方法对幼儿音乐感知力的发展水平及特点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5—6岁幼儿音乐感知力发展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并且差异性不显著。研究同时发现,幼儿音乐感知力发展具有形象性、对比性、单一性等特点。
[关键词]幼儿;音乐感知力;发展水平;特点
一、问题提出
音乐是依靠人的听觉器官来接收和感知的艺术,若要很好地理解和表达音乐,就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感知力。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人的感觉与知觉发生是紧密联系的,当物体或现象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人的意识会对它们进行反应[1]271。感觉是对刺激的觉察,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是一种富有主动性和选择性的构造过程[2]31。因此,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脑的更加高级的分析综合活动[1]278。以心理学为基础,音乐感知力同样包括对音乐的感觉和知觉两个部分。音乐感觉反映的是音乐的个别属性;音乐知觉则反映具有各种不同属性并由各种色彩、形状、动作和音型节奏、乐段组成的乐曲总体形象[3]74-75。从国外学者西肖尔对音乐能力的分类可以看出,作为音乐能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感知力包括音高感、音强感、音长感、音色感及节奏感等。此外,捷普洛夫也指出,音乐感是由曲调感、节奏感和音乐听觉表象能力三个基本要素构成[4]152。分析两位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西肖尔对音乐感知力的概括更倾向于音乐感觉,而捷普洛夫的界定则更倾向音乐知觉。笔者认为,音乐感知力是人对音乐的觉察进而对音乐形成表象的能力。音乐感知力既包括对音高、音强、音值、音色、节奏等音乐基本要素的感觉,同时,也包括对基本要素综合形成的音乐主题及音乐情绪的知觉。
音乐感知觉的形成与发展在婴幼儿时期就有明显的表现。国内外研究证实,婴儿天生对音乐具有一定的感知力,并表现出对声音的某种偏好。1岁左右幼儿已开始自发地“咿呀”歌唱,并在音乐刺激下身体的运动显著增加。2—3岁的幼儿开始对歌曲片段进行模仿,同时,动作与音乐协调的能力逐步提高[5]415-420。3—4岁幼儿能初步感知旋律轮廓[6]138-141,并出现了对力度的感知,而后出现对节奏和音高的初步辨别能力[7]116-117。到了4—5岁,幼儿已能识别常用的音高、音区的变化。而5—6岁的幼儿已能够感知和判断和弦的和谐与否,分辨音乐的响亮或柔和等[5]415-420。从婴幼儿音乐感知力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幼儿期是音乐感知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深入了解音乐感知力发展的水平,对有针对性地实施音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已有研究发现,国外关于婴幼儿音乐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早,且大量研究采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对幼儿的音乐能力进行研究。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较为匮乏,目前,已有的研究多偏重于理论层面,而缺少深入细致的实证性研究。本研究将以此为突破口,基于普通音乐教育的视角,了解和把握幼儿音乐感知力发展的水平及特点,为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及家庭音乐教育实践提供思考和借鉴。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测验法”[8]196,并运用自编测验工具对5—6岁幼儿的音乐感知力发展水平及特点进行研究。依据西肖尔和捷普洛夫关于音乐感知力的界定,并借鉴国内外音乐感知力方面的相关研究,本研究设计以“音高、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音乐主题、音乐情绪”作为音乐感知力测验的七个维度来设计测验题目。为确保测验的信度和效度,在确定测验题目后,研究者通过多次预测对试题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并对题目的鉴别度及各维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同行专家鉴定,最终确定正式的测验题目。
考虑5—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测验采用“音乐与图片对应”的方式让幼儿进行选择,并将测验时间限定在幼儿可接受的范围内。测验选择安静的环境,采取主试与被试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并当场计分,同时,录音记录每一个幼儿的测验过程,以确保后期数据分析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在儿童实验中,主试的指导语是否恰当对儿童完成实验有重要的影响[9]254。为减少测验中的误差,事先对测验者进行了培训,规范引导语、评分标准及特殊情况的处理方式等。正式测验从两所普通幼儿园中随机抽取140名5—6岁幼儿(男女各70名)为测验对象,测验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728,各维度信度系数均在0.672—0.828之间,表明研究数据真实可靠。
在测验基础上,研究还通过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观察、教师访谈及与幼儿谈话等方法,获取与研究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测验结果进行一定的补充和验证。
三、研究结果
(一)5—6岁幼儿音乐感知力发展的总体水平
1.七个维度音乐要素整体的感知水平
研究首先对幼儿在“音高、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音乐主题、音乐情绪”七个维度要素的总体感知水平进行的分析。测验题满分为84分,根据一般教育测验得分的划分标准,得分率≥90%为优秀,≥80%为良好,≥70%为中等,≥60%为及格,<60%为不及格。通过SPSS17.0对140名幼儿测验得分总体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幼儿总体得分率为76.14%,表明幼儿音乐感知力发展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见表1)。
表1 七维度音乐要素综合的感知水平
为了解幼儿测验得分的具体情况,本研究进一步对幼儿得分等级的分布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15%的幼儿为优秀,25%为良好,33%为中等,14%为及格,13%为不及格。可见,“中等水平”得分所占比例最大(见图1)。
图1 幼儿总体得分的等级分布
2.各维度音乐要素的感知水平
在了解幼儿七维度音乐要素总体感知水平的基础上,分别对各维度音乐要素的感知水平进行统计,结果显示,5—6岁幼儿对“音色、主题、速度和力度”的感知水平良好,对“节奏和情绪”的感知水平为中等,对“音高”的感知水平为不及格(见表2)。
表2 各维度音乐要素的感知水平
3.各维度音乐要素内部的感知水平
为进一步了解幼儿对各维度音乐要素具体的感知状况,本研究还对各维度音乐要素内部不同指标下幼儿的感知水平进行了分析。
(1)对音色的感知
测验结果表明,幼儿对打击乐器、键盘乐器音色的感知水平为优秀,对弦乐器及管乐器音色的感知水平均为良好(见表3)。
表3 5—6岁幼儿音色的感知水平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观察中也发现,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经常能够接触到钢琴及各种打击乐器。因此,幼儿对于打击乐器和键盘的音色更容易辨识。
(2)对音乐主题的感知
测验结果显示,5—6岁幼儿对情境性音乐主题如“春野”、“赛马”和具体的音乐形象如“狮子”和“大象”等感知均为良好水平(见表4)。
表4 5—6岁幼儿音乐主题的感知水平
在访谈中教师也谈到,幼儿对音乐主题的感知与他们生活经验有着密切联系,音乐内容与幼儿的生活越接近,幼儿感知得就越准确。
(3)对音乐速度的感知
首先,5—6岁幼儿能够较准确地感知速度的快慢变化,绝大多数幼儿都达到优秀水平。其次,幼儿对极快速度的感知处于良好水平,对中速和快速的感知水平为中等(见表5)。
表5 5—6岁幼儿音乐速度的感知水平
(4)对音乐力度的感知
首先,在音乐单一力度的感知中,幼儿对很强(ff)或很弱(pp)的力度感知较好,而对中间力度的感知模糊。其次,在对力度变化的感知中,对力度对比(fp、pf)的感知准确,而对力度多次变化则无法准确感知(见表6)。
表6 5—6岁幼儿音乐力度的感知水平
在对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观察中同样发现,5—6岁幼儿更容易感知鲜明的音乐力度,并能够用语言或动作表达出对音乐力度的感受。
(5)对节奏的感知
测验结果表明,幼儿对相同音值组成的单一节奏(xxxx或xx xx)感知较为准确,而对不同音值组成的复杂节奏感知力较弱(见表7)。
表7 5—6岁幼儿音乐节奏的感知水平
(6)对音乐情绪的感知
测验结果表明,5—6岁幼儿对音乐情绪的感知水平较低。数据可见,幼儿对恐惧的音乐情绪感知水平为优秀,对欢快和优美的音乐情绪感知水平为中等,而对悲伤音乐情绪的辨识处于不及格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这与幼儿本身情绪发展的分化不成熟有关(见表8)。
表8 5—6岁幼儿音乐情绪的感知水平
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观察发现,幼儿接触的音乐作品情绪风格较为单一,多为欢快、优美的情绪,而较少接触悲伤、激昂、紧张等情绪多样的音乐。因此,也使得幼儿在音乐情绪感知和体验上有所局限。
(7)对音高的感知
测验结果显示,幼儿对旋律的感知力较弱,无论是对直线形走向的旋律感知,还是对曲线形走向的旋律感知均处于不及格水平(见表9)。
表9 5—6岁幼儿音高的感知水平
观察中发现,目前许多幼儿的旋律感知力较弱,从唱歌活动中即可明显看出,幼儿“走调”、无旋律感的现象较为常见。虽然,这不排除幼儿歌唱控制力方面的问题,但也反映出幼儿旋律感知方面的欠缺。
(二)5—6岁幼儿音乐感知力的差异性比较
1.幼儿音乐感知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利用SPSS17.0对被试男女幼儿各70名的测试结果进行性别方面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男女幼儿音乐感知总体水平无明显的性别差异(sig=0.847>0.05)(见表10)。
表10 音乐感知总体水平的性别差异
2.幼儿音乐感知力发展的教育背景差异
研究者对140名被试有、无接受“专门音乐课程训练”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47名受过半年以上专门音乐课程训练(包括声乐、舞蹈、器乐、视唱练耳等)的幼儿,与无专门音乐训练的93名幼儿音乐感知能力的总体水平进行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在不同教育背景下,幼儿音乐感知力发展的差异不显著(sig=0.760>0.05)(见表11)。
表11 有无接受专门音乐学习幼儿的差异性描述
四、结论与讨论
(一)5—6岁幼儿音乐感知力发展的总体水平
从5—6岁幼儿音乐感知力发展测验的结果来看,总体得分率为76.14%,幼儿音乐感知力发展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同时,从幼儿得分等级的分布情况来看,多数幼儿得分围绕中等水平上下波动。优秀率和不及格率均较低,说明幼儿音乐感知力发展的总体水平不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
从诸音乐要素的感知水平来看,5—6岁幼儿对“音色、主题、力度和速度”的感知水平良好,对“节奏和情绪”的感知水平为中等,对“音高”的感知水平为不及格。国外学者齐默尔曼(Zimmerman,1981)研究指出,儿童音乐概念发展的顺序为:音强、音色、速度、时值、音高及和声[10]52。由此可见,本研究结果与齐默尔曼的研究基本一致,并且可以看出,幼儿对诸音乐要素的感知水平呈不均衡状态,在节奏、情绪,尤其是旋律的感知水平上还有待提高和加强。
(二)5—6岁幼儿音乐感知力发展的差异性
本研究以“性别”及“有无接受专门音乐课程训练”为两个变量,对5—6岁幼儿音乐感知力的差异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显示,5—6岁幼儿在音乐感知力水平上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同时,有、无接受专门音乐课程训练的幼儿在音乐感知力上也没有显著差异。虽然,研究者无法控制被试接受专门音乐课程训练的质量和时间的长短,但从某种角度而言,现有研究的结果值得引发我们对当前幼儿所接受的各类音乐教育质量的考量。
(三)5—6岁幼儿音乐感知力发展的一般特点
1.形象性。受思维发展形象性特点的影响,幼儿音乐感知同样具有形象性特点。从对音乐主题的感知即可以看出,幼儿对情境性和形象性音乐主题的感知较为敏感,同时,在音乐速度感知上也显示,幼儿对鲜明的“极快速度”感知准确,而对中等速度的感知较为模糊。
2.对比性。虽然5—6岁幼儿在思维发展上还不能很好地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认识事物,但在感知音乐时,幼儿却能够运用对比的方式来识别音乐要素。例如,在音乐力度和速度感知上,幼儿都表现出对力度对比和速度变化,如“强弱”和“快慢”变化极为敏感。这说明在一定情况下,对比是幼儿倾向的一种感知音乐的方式。
3.单一性。受幼儿年龄发展特点的影响,幼儿音乐感知力发展仍存在单一性特点。从5—6岁幼儿对节奏的感知上可以看出,幼儿对单一节奏的感知较为准确,而对复杂和变化节奏的感知不准确。同样,在音乐情绪感知上,幼儿对音乐情绪感知常局限于简单的风格上,如“恐惧”、“欢快”等,而对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情绪还不能清晰地辨识。
4.直觉性。测试中与幼儿交谈发现,5—6岁幼儿的音乐感知往往不是以逻辑的方式来分析音乐的规则和特点,而是“在一种模糊的意识下,以跳跃的思维方式径直指向事物的结果”[11]156,当问及幼儿为什么做出某种答案选择时,幼儿通常无法给出明确的解释和说明,而是说“就是这个”,从中可以看出幼儿音乐感知力发展的直觉性特点。
5.经验性。本研究发现,已有经验对幼儿音乐感知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对音色感知上可以看出,幼儿对乐器的已有经验对其音色辨别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音乐主题的感知也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因此,经验性既是幼儿音乐感知力发展的一个特点,也是影响幼儿音乐感知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建议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力
幼儿音乐感知力的培养离不开音乐实践活动。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充分注重幼儿音乐感知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应积极关注幼儿音乐感知力的发展水平,了解幼儿音乐感知力发展的不同特点,在不同类型的音乐活动中,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对多种音乐要素的感知。其次,多为幼儿提供体验音乐的机会,并提供不同速度、力度、音区及不同情绪风格和主题内容的音乐材料,以丰富幼儿对多种音乐要素的感知经验。
(二)幼儿园日常活动中,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良好的音乐环境可以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丰富幼儿的音乐感知经验。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教师应多为幼儿提供接触音乐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一种音乐的环境氛围。如,在幼儿就餐、休息、区域活动及自由活动等环节选择播放适合的音乐。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如,小小音乐会、音乐游戏、节庆日的文艺表演等,一方面,增强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另一方面,从中不断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知经验。
(三)开展家庭音乐活动,促进幼儿音乐感知力发展
家庭音乐教育对幼儿音乐兴趣和感知力培养同样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家长应重视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积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音乐环境,经常播放一些优质的音乐,使幼儿随时可以倾听和感受音乐的美。其次,家长应多为幼儿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如,带幼儿听音乐会,参加社区组织的音乐活动或表演等。在此过程中,家长可以同幼儿一起聆听、感受,相互交流、表达,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幼儿对音乐的爱好。此外,父母可以与幼儿在家中进行一些亲子音乐互动,与幼儿共同听音乐、唱歌、进行音乐表演等,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不断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
[参 考 文 献]
[1] 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M].朱智贤,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2] 王稣. 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 张凯.音乐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张帆.专业音乐教育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5] 罗小平,黄虹.音乐能力[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6] 赵松广.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4.
[7] 汪爱丽.幼儿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8]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9] 孙杨,张向葵.经典实验再验证:4—6岁儿童数学思维的当代探索及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10] Zimmerman,M.P.Child development and music education. In Documentary report of the Ann Arbor Symposium,Reston,Va.: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1981.
[11] 郑茂平. 音乐教育心理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何宏俭]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and Characteristics of 5 to 6 Years old Children’s Music Perception
CHEN Rong-hui,LÜ Ying
(Education Faculty,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Abstract:Early childhood is the best period of music learning. Knowing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ldren’s music perception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music education practice in preschool.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hildren of 5 to 6 years old,and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music perception by adopting the method of test and observation,et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children’s music perception was medium,and the difference of music perception development was not significant between different children. Meanwhile,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music perception has characteristics of image,comparison and simplicity,etc.
Key words:Children;Music Perception;Development Level;Characteristic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16)02-0224-05
[作者简介]陈蓉晖(1968- ),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学博士;吕英(1988- )女,山东潍坊人,大连市沙河口区第二教师幼儿园教师。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DHA090177)。
[收稿日期]2015-01-19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