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解语汤治疗大脑前循环梗塞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
2016-04-11周红霞刘学文程先宽王新志
周红霞,刘学文,程先宽,王新志△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区,郑州 450000; 2.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中医科,北京 101100;3.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 100068)
芳香解语汤治疗大脑前循环梗塞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
周红霞1,刘学文2,程先宽3,王新志1△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区,郑州 450000; 2.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中医科,北京 101100;3.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 100068)
目的:观察经验方芳香解语汤治疗大脑前循环梗塞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0例大脑前循环梗塞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芳香解语汤治疗,并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自发语言评分、听力理解评分、复述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有效率均存在差异。结论:芳香解语汤治疗大脑前循环梗塞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芳香开窍;大脑前循环梗塞;运动性失语;临床疗效
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大脑前循环梗塞后所致的运动性失语,若不及时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中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主要发病机制为气血亏虚,肝肾心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其长期劳累、饮酒饱食所致,因此治疗缺血性中风主要治疗原则在于化痰开窍、祛瘀通络。笔者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选取100例大脑前循环梗塞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分别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和加用经验方芳香解语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发现芳香开窍药治疗效果具有显著优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大脑前循环梗塞性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动态随机化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期间未发生病例脱落。治疗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2.67±2.74)岁;病程1 d~18个月,平均病程(58.34±3.51)d。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3.94±3.26)岁;病程3 d~23个月,平均病程( 52.19±4.38)d。所有患者在就诊48 h内经头颅CT或MRI影像确诊,治疗前2组病人一般资料及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脑梗死及运动性失语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大脑前循环脑梗塞。脑梗死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修订的《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2]中有关脑梗死诊断标准拟定;中风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拟定;运动性失语诊断标准参考《神经病学》(第2版)[4]拟定。其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合并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严重糖尿病等严重疾病者;孕妇、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不具备法律能力或法律能力受限者;不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依照中国脑血管病最新防治指南[5]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其中包括给予患者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每日1次,每次10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日1次,每次10 mg)治疗,奥拉西坦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次4 g)每日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次500 ml),包括降纤及抗凝药物的应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芳香解语汤:郁金15 g,冰片0.3 g(另包冲服),石菖蒲12 g,远志12 g,天麻15 g,制附片9 g(先煎),胆南星12 g,桔梗12 g,全蝎6 g,僵蚕6 g,川芎15 g,丹参15 g,甘草6 g。将其熬至药汁,留取200 ml,每日1剂,每日2次温服。血瘀加桃仁、红花各12 g;痰涎壅盛加制半夏、陈皮、竹茹各10 g;阴虚阳亢加生地黄15 g、麦冬15 g、玄参15 g、生石决明30 g。
1.5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语言改善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有效率及安全性指标。
语言改善评分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测出患者的失语指数(aphasia quotient,AQ)评分与自发言语、理解、复述、命名等4个成分评分。自发言语为20分,理解、复述、命名各10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可通过患者的面肌、上肢肌力、言语、意识、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等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标准为0~45分,分值越高说明脑神经缺损越严重。
安全性指标包括生命体征、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末各观察1次。
1.6 疗效标准
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将临床疗效分为三大类(治疗显效、治疗有效、治疗无效),具体内容如下。显效:大脑前循环梗塞性失语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恢复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效:大脑前循环梗塞性失语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逐渐好转,且能够简单发音。大脑前循环梗塞性失语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好转且病情呈恶化状态,即为无效。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神经功能缺损、自发语言、听力理解及复述能力的评分采用t检验,总有效率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语言改善评分
表1显示,2组患者AQ评分及理解、复述、命名、自发言语4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组提高幅度更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2组治疗前后AQ及理解、复述、命名及自发言语评分比较(分±s)
表1 2组治疗前后AQ及理解、复述、命名及自发言语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时间 例数 AQ 理解 复述 命名 自发言语治疗组 治疗前60 49.5±4.6 7.9±1.3 5.1±0.9 5.6±2.2 7.2±1.3治疗后 79.4±8.31,2) 11.5±1.21,2) 8.9±1.41,2) 8.7±1.91,2) 10.3±1.41,2)对照组 治疗前 40 49.1±5.2 8.0±1.2 5.2±0.6 5.2±2.3 7.3±1.1治疗后 64.8±7.21) 10.1±1.41) 7.2±1.11) 6.6±1.71) 8.2±1.61)
2.2 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表2显示,患者大脑前循环梗塞性失语经不同治疗后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
表2 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表3同)
组 别 例数 神经功能缺损/分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60 24.95±2.61 14.62±0.321)对照组40 25.91±1.96 18.42±1.25
2.3 患者的总有效率
表3显示,患者经不同治疗后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 93.3%,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70%(P<0.05)。
表3 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2.4 安全性分析
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未发生临床不良事件,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改变。
3 讨论
失语症主要是由脑血管疾病、外伤、颅内肿瘤、脑组织炎症等脑组织损害引起的语言功能丧失或受损,其中大部分患者为左侧大脑优势半球病变[6]。而脑梗死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为运动性失语,主要表现为可理解他人语言但无法自己表述,且伴有不同程度的书写障碍和阅读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现代康复医学认为,脑血管病变可使大脑内神经细胞的数量、传导速度及神经树突的生长程度受到损害,引发语言的理解与表达的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失语症的发生[7]。目前,治疗脑梗死主要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溶栓、降纤、抗凝、扩张血管等方法,但长期治疗患者用药依从性差,治疗周期较长,预后较差。而本病最佳恢复时间为病后6周内,因此在病后1个月左右对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可帮助患者恢复其语言功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因此对其研究已成为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中医治疗失语疗效肯定。对此笔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取自《妇人大全良方》之神仙解语丹并化裁而来的中药芳香解语汤治疗,不仅可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还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中风失语症属于中医学“暴喑”“不语”“舌喑”“喑痱”“风懿”等范畴,系风、火、痰、瘀阻于心肾经络,热扰神明,闭阻舌窍,致舌强不语,病位在心脑,涉及肝脾肾等脏腑,与心、脾、肝、肾四脏关系密切。针对大脑前循环梗塞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发病特点,笔者临床应用芳香解语汤治疗,其主要由郁金、冰片、石菖蒲、远志、天麻、制白附子、胆南星、桔梗、全蝎、僵蚕、川芎、丹参、甘草等药材组成。其中郁金具有芳香活血、行气解郁之功;冰片芳香开窍,镇静安神,具有消诸窍之火功效,可载药上行透过血脑屏障促进药物吸收,同时易对抗脑缺血损伤,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双向调节和保护作用[8-9];石菖蒲、远志豁痰开窍、化湿通络,从而宁神利语。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郁金、石菖蒲的挥发油成分可直接入脑,还具有改善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脑功能减退、减轻脑神经细胞损伤等作用[10]。天麻息风止痉、平肝潜阳,善治“风痰语言不遂”。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可通过扩张血管、抗缺血缺氧及抗凝而起到保护神经细胞和促进学习的作用,因此在治疗中风失语症中能及时修复受损的语言神经,并具有良好的促进语言学习作用[11]。有研究发现,天麻提取物天麻素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诱导的细胞死亡和凋亡,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而石菖蒲制剂可明显抑制小鼠脑损伤后引起的大脑皮层、海马两部位NMDA受体的激活,用药后胆碱乙酰化转移酶(CAT)的活性明显提高,促进乙酰胆碱的合成,提示该药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平衡,增强神经功能的灵活性,提高脑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这些药物通过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对失语有保护作用[12]。白附子湿化寒痰,善治头面之风;胆南星清化热痰兼可开窍,二者寒温并用,痰邪无所留滞。加之桔梗祛痰利咽,全蝎、僵蚕搜风通络,川芎、丹参活血化瘀通络,甘草调和诸药并能清利咽喉,全方共奏化痰通络、开窍利音之功。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大脑前循环梗塞性失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大脑前循环梗塞性失语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采用芳香解语汤治疗大脑前循环梗塞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现象,并未发生不良事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王敏,朱文荣,何春艳,等.多奈哌齐对脑梗死后失语的治疗效果评价[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22):43-45.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5,22(5):388-39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4]吴江.神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1.
[5]姜文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解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2):49-50.
[6]余齐卫,王红.卒中后失语症弥散张量成像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6,37(5):769-772.
[7]齐燕,殷星,赵晶晶.针刺金津玉液联合解语丹加减方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6,22(3):88-90.
[8]吕旭潇,孙明江,孙凤志.冰片促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7):878-881.
[9]王玉宇,徐宁,董卫华,等.地黄饮子加减治疗肝肾两虚证中风失语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23): 172-175.
[10]胡增峣,黄晏,刘港,等.中药复方治疗老年痴呆的用药规律分析[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2,28(5):252-254.
[11]王宜艳,滕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中风病古方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21):197-201.
[12]齐有莉,王丽华,李占欣.天麻醒脑胶囊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10):1315-1316.
R285.5
B
1006-3250(2016) 09-1206-02
2016-03-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72799)
周红霞(1979-),女,河南濮阳人,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王新志,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脑病的临床与研究,E-mail:znqznq@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