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高配合力糯质玉米一环系通系5的选育及利用

2016-04-11陆虎华薛林郝德荣陈国清

江苏农业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选育玉米利用

陆虎华++薛林++郝德荣++陈国清++石明亮++冒宇翔+++胡加如+++黄小兰++程玉静+++张振良++周广飞

摘要:报道了糯质自交系通系5的选育过程,对通系5的优良性状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通系5不仅农艺性状优良、糯性好、配合力高,而且对玉米粗缩病的抗性也优于其他糯玉米种质;通系5或衍生品种被国内多个育种单位作为种质资源广泛应用,育成了28个优良的鲜食糯玉米品种。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开展通系5优良性状的遗传机理研究,将进一步提升其在糯玉米育种中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玉米;糯质一环系;通系5;选育;利用

中图分类号: S513.0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2-0138-03

收稿日期:2015-02-25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编号:CARS-02-50];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2)2032];江苏省南通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编号:CP22013005)。

作者简介:陆虎华(1974—),男,江苏启东人,副研究员,从事玉米新品种选育及区试研究。E-mail:1094849519@qq.com。糯玉米起源于我国西南亚热带地区,是受突变基因wx控制的特异淀粉类型,表现为蜡质,支链淀粉含量高,其鲜食时,籽粒黏软清香、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深受广大民众喜爱。长期以来,糯玉米作为自然授粉品种,由农民零星自由种植,自产自销,由于缺少系统育种选择,这些品种表现为株型松散、茎秆柔软、易倒伏、抗病性差、果穗小、产量低,难以市场化规模生产[1-3]。20世纪80年代初,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谢孝颐研究员带领下,开始进行长江下游地区糯玉米地方品种的搜集、整理工作,筛选出一批适应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代表品种,用于组建复合品种大群体,并开展群体改良,最终获得高配合力群体,选育出优质高配合力自交系通系5(已获植物新品种权授权),并进一步利用通系5号与衡白522杂交,育成了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质高产鲜食糯玉米单交种苏玉(糯)1号,推广种植遍布我国大陆20多个省(市、自治区),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1-3]。此后,项目组以通系5为核心材料,进行种质创新,培育出T361、W15等优良自交系,并育成在国内有广泛影响的鲜食白糯玉米单交种苏玉糯2号[4](200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现为国家黄淮海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苏玉糯5号[5](2003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现为国家东南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等。本研究报道通系5的选育过程和杂交利用,旨在为糯玉米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1通系5的选育经过

1981—1984年,笔者所在项目组利用来源于江苏启东、海门及上海崇明地区的雪花糯等8个糯质自然授粉地方品种,通过多轮农艺性状选择和配合力测定产生的“分离小群体”作为基础材料,经所内(江苏如皋春、秋播)和海南(海南冬种)两地三季不同环境下农艺性状、抗逆性和适应性的强化选择,结合配合力测定,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白粒糯质自交系通系5(图1),于2001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授权。

2通系5的优良性状

2.1农艺性状优

通系5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色浓绿,熟期适中。株高170~180 cm,穗位80~85 cm,双穗率50%左右。果穗外观品质佳,雌穗苞叶包裹紧密,圆锥形,穗型大,籽粒白色,行列直,结实到顶不秃尖;穗长14~15 cm,每穗14行,每行25粒,千粒质量230 g左右,籽粒为白色、糯质、硬粒型。克服了一般糯质系株型松散、果穗小的缺点。

2.2品质性状优

以通系5等9个糯质自交系按NCⅡ遗传交配设计(5×4)配制20个杂交组合,研究糯玉米自交系感官品质、甜糯性、皮薄厚、风味、柔嫩性、色泽等6个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表1) [6]。结果表明,通系5的6个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均表现出较高的正向值,表明通系5易组配出品质优良的糯玉米组合。此外,对130份糯玉米自交系的籽粒淀粉黏度特征值测定结果表明,通系5崩解值最大,消减值最小,说明其黏度性状优良,且最不易回生。

2.3配合力高

选用通系5等10个糯质自交系,按NCⅡ((5×5)遗传交配设计,对通系5及其衍生系T361、T354进行产量配合力分析(表2)。结果表明,通系5及其衍生系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且与热带种质T2有着较好的特殊配合力(SCA)效应。

2.4对粗缩病具有较好的抗性

2012—2013年,笔者所在项目组连续2年对64份糯玉米自交系进行田间粗缩病抗性自然鉴定,64份自交系中,地方种质6份,衡白522血统15份,通系5血统20份,外引系23份。结果表明,通系5血统的种质对粗缩病的抗性显著好于其他种质(表3)[7]。

表34类自交系抗病差异性(2012—2013年)

来源平均病情指数差异显著性

(P<0.05)衡白522血统67.7a地方种质60.0b外引系54.7c通系5血统43.6d

3杂交应用

笔者所在项目组以通系5直接作亲本系育成苏玉糯1号、苏玉糯5号等玉米新品种4个,利用其衍生系作亲本育成苏玉糯2号等玉米新品种12个。其中,苏玉糯1号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鲜食糯玉米品种,自1992年推广以来,成为国内影响最大、推广应用时间最长的糯玉米品种,到目前为此,推广20多年,其优良的品质仍受到消费者肯定和加工企业的欢迎。2002年开始,苏玉糯2号和苏玉糯5号在全国迅速得到示范推广,苏玉糯2号矮秆早熟,是适合设施高效栽培的优良品种;苏玉糯5号果穗商品性好,品质优良,是加工企业的首选品种。从2008年起,苏玉糯2号、苏玉糯5号分别被确定为继苏玉糯1号后的国家黄淮海、东南鲜食糯玉米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以及江苏、浙江等多个地区的主推鲜食糯玉米品种。

通系5或衍生品种,还被安徽农业大学、海南绿川种苗有限公司、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作为种质资源加以广泛应用[8-10],育成了28个优良的鲜食糯玉米品种(图2)。江苏省审定定名的23个糯玉米品种中,含有通系5血统的品种14个,占60.8%。2012年,以通系5为核心种质主报的“优质鲜食糯玉米种质创新与应用”项目获江苏省2012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4结论与讨论

4.1重视长三角地区种质利用

位于西南生态区的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高山地区是我国糯玉米地方品种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起源中心),理所当然成为研究重点。地处长三角的江苏启东、海门和上海崇明以及杭嘉湖平原地区,是我国糯玉米地方品种分布又一集中的区域。启海崇地区品种类型多样,品质优良,代表长江下游地区糯玉米品种资源的种质特点,有较高的育种利用价值,应引起关注。

4.2加强地方种质改良方法的研究

中国糯玉米地方品种资源丰富,但是采用常规一环系方法选系时,往往因地方品种性状差、配合力不高等问题,得不到理想的结果。可借鉴通系5的选育经验,采用同一生态区的不同地方种质合成基础群体,再经过农艺性状、抗性选择,结合配合力测定,实现优良性状聚合,构建目标性状基因库,培育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糯玉米新自交系。

4.3重视品质性状选择

鲜食糯玉米产量当然十分重要,但强调优质是前提,在外观上要穗形美观、粒行整齐、着粒到顶、粒色鲜嫩;在口感上,要黏软皮薄、风味好。通系5因为穗形隽秀,结实性好,穗形美观,黏度好,遗传力强,以此育成的品种品质优良。因此,在育种时,要自始至终重视品质选择。

4.4加强现代分子技术在糯玉米种质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

研究表明,糯质玉米一环系通系5不仅品质优、配合力高,而且对玉米粗缩病的抗性也好于其他种质,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通系5优良特性的遗传机理,对重要性状进行QTL定位,挖掘出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种质创新,将会进一步提高其在鲜食糯玉米育种中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谢孝颐. 玉米良种苏玉糯1号选育及加工利用[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5.

[2]谢孝颐,薛林,石明亮,等. 高产优质多抗糯玉米杂交种苏玉(糯)1号选育报告[J]. 玉米科学,1997,5(3):11-15.

[3]谢孝颐,蔡志飞,印志同,等. 糯玉米育种概论[J]. 玉米科学,2003(增刊2):58-67.

[4]陈国清,陆虎华,薛林,等. 早熟优质糯玉米杂交种苏玉糯2号的选育及应用[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6,14(1):71-74.

[5]陆虎华,陈国清,薛林,等. 优质高产糯玉米单交种苏玉糯5号的选育[J]. 玉米科学,2006,14(5):61-63.

[6]陆虎华,胡加如,薛林,等. 9个糯玉米自交系主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及遗传参数分析[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11,18(3):1-4.

[7]陆虎华,薛林,等. 鲜食糯玉米品种(品系)对粗缩病的田间抗性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277-282.

[8]赫忠友,赫晋. 美玉(加甜糯)3号鲜食专用玉米的选育[J]. 长江蔬菜,2005(12):43-44.

[9]赫忠友,赫晋. 美玉(加甜糯)8号鲜食专用玉米杂交种的选育[J]. 作物杂志,2005(5):68-69.

[10]袁建华,颜伟,陈艳萍,等. 糯玉米杂交新组合——江南花糯[J]. 江苏农业学报,2002,18(4):240.

猜你喜欢

选育玉米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收玉米啦!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