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高最低缴费标准的可行性分析
2016-04-10田建明
田建明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高最低缴费标准的可行性分析
田建明
绵阳市梓潼县自2012年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5年12月,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16万人。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缴费档次、人均领取待遇与老龄化趋势、经济发展水平、物价上涨程度的矛盾。
为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本文对梓潼县2012至2015年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标准更有利于提高参保居民的经济保障水平,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事业新跨越。
当前养老保险的基本执行政策
待遇领取标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2012年7月开始每月每人55元,2014年1月调整为每月每人60元,2014年7月调整为每月每人75元。对正常缴费超过15年的,每超过1年,基础养老金每月增加2元;对正常缴费超过30年以上部分,每超过1年,基础养老金每月再增加2元。个人养老金= 75元+(n-15)×2元+(m-30)×4元(15≤n≤30,m≥30) +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139。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个人缴费标准低。梓潼县参保居民的缴费98%左右都集中在十档1000元以内,其中,92%以上的参保居民缴费集中在一档100元。缴费在十档1000元以上的只有2%左右,属于低端缴费水平。这种缴费标准的直接影响是到龄后参保居民领取待遇标准在最低生活保障低限以下。
养老保障水平低。近3年,梓潼县参保居民到龄后月人均领取个人账户养老金基本都在15元以内。月人均领取养老金不超过90元,该项指标没有达到2015年四川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限370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限190元 /月。可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月养老金保障水平极其有限,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低限。
财政补助低。每年参保缴费居民财政补助总数的绝对数大,但分配到每个参保缴费居民的个人账户则很少。以2014年财政补助为例,参保居民缴费100元,财政补助占个人账户收入的29%,但参保居民缴费200元及以上的,财政补助占比就越来越低。可见参保居民缴费越少,财政补助越高;缴费越高,财政补助越少,没有达到激励多缴多得目的,反而成了低端缴费标准的“羊群”效应。
政策宣传下沉不到位。4年来,利用广播、电视、培训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进行了县、乡、村、社的四级宣传且取得了良好成效。但由于工作人员少、乡镇工作人员变动频繁等原因,进村入户的宣传力度不够,存在少数老百姓不知道有或不清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
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低。目前县(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机构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方式只有在银行存定期一种,最长为5年,但定期存款利率远远达不到同期的物价上涨指数,基金保值增值的能力不高。
提高最低缴费标准的可行性
最低生活保障低限的要求。目前梓潼县到龄城乡居民人均每月领取待遇88.56元,该待遇标准没有达到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低限。为使待遇标准达到最低生活保障低限目标,并按缴费15年和现有标准计算,农村居民最低缴费为1000元/年,占当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14元的8.39%,到龄后月人均可领取191.55元;城镇居民最低缴费为3000元/年,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53元的12.22%,到龄后月人均可领取416.01元,只有按这些标准到龄后才能领取到现在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因此必须按最低生活保障低限和物价上涨等因素适时调整最低缴费档次。
共享改革红利的要求。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要让“利”更多地落在百姓身上,就要加大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财政支持,增强城乡居民到龄后的经济保障,增加财政补助和基础养老金。财政补助可以按缴费比例30%进行补助,基础养老金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等情况适时调整。
加快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接的要求。目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远远高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只有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标准和增加财政补助,逐渐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看齐。
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改革的建议
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为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基金安全和各级财政补助到位,以及139个月后的待遇支付问题,建议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由县(区)级提升为省级。同时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有利于对整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协调安排和投资。
合并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加快实施养老保险信息系统统一开发、应用,节约开发和运行成本,减少人为操作的空间,规范业务经办,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作者单位:梓潼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