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近”文本 升华情感
——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探索

2016-04-10威县教育局教研室李金豪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史资料蒙学宗璞

威县教育局教研室 李金豪

“亲近”文本 升华情感
——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探索

威县教育局教研室 李金豪

语文是一门极具人文色彩的学科,而阅读教材中的文章大多都是饱含深情之作。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带领学生融于文本的情境中,使之得到心灵洗礼与情感升华。

一、植根文本诵读,激发学生情感

诵读,是我国语文学习中的传统经验。《周礼。大司乐》中云:“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云:“诵非直背文,又为吟咏以声节之。”由此可见,“诵”是一种能表现语气、语调、语速的有韵律节奏的读法。我国古代的蒙学教育就相当重视诵读,在蒙学要义、蒙学须知中,关于讽诵、吟咏均有专门论述,我们所知道的《百家姓》、《三字经》,甚至四书、五经都是古代读书人诵读的经典。在现代语文教育中,语文大家也非常重视诵读教学,例如叶圣陶与朱自清曾合著《精神指导举隅》,在其前言中,就有“吟咏”一节。

诵读是诵读者用带有感情的声音与文本无声的文字的碰撞、交流、融合,是走进文本、解悟作者之心的一条康庄大道。

二、借用文史资料,引发学生共鸣

编入初中语文教材的阅读文本,大多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佳作,而这些作品,不仅蕴含着作者的心路历程,而且都有时代的烙印。因此,必须让中学生跨越时空的差距,深刻体验文本的精神世界。因而,在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的策略之一就是:借助文史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为《紫藤萝瀑布》。作者面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思绪起伏万千,想到花儿的由衰及盛,豁然释怀,进而感悟到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然而,如果不结合文章写作背景,一些关键性语句就会令读者感到困惑,也就很难体察作者的内心感悟及文章的主旨。比如,“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要深解这些语句,就必须借助于相关的文史资料来解答。

此文章写于1982年5月,此时宗璞的弟弟已身患绝症。宗璞与其姐弟情深,想到正值盛年、才华横溢的弟弟饱受病痛折磨,将不久于人世,悲从中来,焦虑、悲痛压抑于胸。而所谓的“那时”指的是“文革”期间,当时宗璞一家受到极大的迫害,像这样的悲剧并非发生于他们一个家庭。“文革”期间,连养花都被视为生活腐化。“文革”结束之后,“花儿”还是再次迎来了春天,我们国家和民族也逐渐走向繁荣富强。了解了这些背景,学生就能深入理解这篇散文的思想感情了。紫藤萝的命运,正是国家民族命运的写照。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其压倒,要永存坚定的信念。

三、写作拓展练习,强化学生体验

对语文学习来说,读写是不分家的。当学生和文本、读者发生了心灵的碰撞,自然而然就会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情绪,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或是写作训练。可以是仿写、改写、续写、评写等,让学生以文字的方式延续阅读效果,既是对文本的升华再创造,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强化学生体验。

比如学习纪伯伦的《浪之歌》《雨之歌》时,教师就可以避免滔滔不绝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在充分阅读之后,进行仿写训练,比如仿写《风之歌》《雪之歌》等。学生在仿写过程中,对纪伯伦诗歌语言特点会有更深理解。再如,续写一下《皇帝的新装》中皇帝回到皇宫中的所作所为所想;以第一人称写一写《散步》中,我把瘦弱的母亲背在背上后,母亲的心理活动,等等。不管哪一种练笔方式,都是对文本理解的升华。

猜你喜欢

文史资料蒙学宗璞
基于CiteSpace的蒙学教材研究可视化分析
浅谈新时期文史资料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日新才能启蒙
论档案与文史资料的关系
走进书里瞧一瞧
宗璞:喷发英武正气
穿插文史资料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
我与宗璞大姐
宋明蒙学中的音乐教育对当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
“互联网+”时代政协文史资料保管与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