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园里的探究活动
2016-04-10浦东新区澧溪小学顾莉萍
□ 浦东新区澧溪小学 顾莉萍
葡萄园里的探究活动
□ 浦东新区澧溪小学 顾莉萍
我们学校以前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基本是农家子弟,天天和农民、农产品、农具有接触,有时还要下地干农活。现在社会发展,关于“农”的人和事逐渐远离了我们,现在的学生已经很少接触,农村的孩子分不清庄稼和杂草,不会干农活。正好学校不远有一个葡萄园,我们借此开展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们能了解和参与一些农事。
孩子们对于葡萄的了解,大部分仅限于好看好吃,对于它的其他方面了解很少。这次我校五年级少先队活动的一个点,就围绕着葡萄来展开,希望能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葡萄的相关知识,亲身体验葡萄的成长。
一、葡萄园里的各种问题
去葡萄园之前,大家做了一点功课,关于葡萄的品种,葡萄园中可能会用到的农具,施的肥料,如何浇水之类的。
到了葡萄园,大家听了园里老农马师傅的一番讲解后,孩子们一个个变身为问题宝宝:这葡萄藤怎么这么少?棚里这一根根铁丝干什么用的?这藤上冒出来的花苞以后长葡萄出来吗?为什么要除掉这些杂草,留着也挺好看的?为什么有的枝条要修剪掉,多可惜啊……大家把探究课上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验证,全拿出来了。有的能当场解决,就把结果记录下来;有的需要回家后再去找资料研究答案或者再进行补充,就把问题记录下来。最有趣的是那些杂草,有的马师傅能叫出名字,但是怎么写不知道,有的连马师傅都不知道叫什么,所以大家回家就拿了各种各样的草,准备再去问问家里的爷爷奶奶,或去网上对比着图片找名字。还有的孩子表示这么漂亮的花,怎么叫杂草呢?拿回家做插花也很好啊。这就又诞生了新的问题:杂草一定都没用吗?
活动后,参加过的同学把活动的内容以及后来找的资料,做成了PPT,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让那些没去的孩子大为羡慕,争取下次也能去,能亲身体验。
二、葡萄园里的有趣劳动
葡萄园里的劳动课程有很多,挖沟、除草、摘葡萄等,设计中的浇水和施肥并没有出现,因为这些都是通过皮管和预埋来解决的,和以往经验中的纯农业不同。
劳动中笑话百出,乐趣也是最多的。
活动之前,孩子们知道除草可以用手,用镰刀,用锄头。对于这些除草工具,有的家里有,看见大人用过,有的只在书本上学过,第一次总算看见真的了。工具一拿出来,大家争先恐后抢着玩,学着马师傅的样子来除草。有的力气大,甩着膀子一锄头下去,锄头柄把周围的老师和同学吓出一身冷汗,可结果让大家又忍俊不禁:土飞出去一片,草还在地上;有的蛮像样,一锄头一锄头的草除掉了不少,可是那块地像瘌痢头一样,杂草有一棵没一棵;最搞笑的是一个孩子,锄着锄着,锄头和锄头柄分开了,结果摔了屁股墩,然后一阵大笑之后再想办法把锄头装上去,大家七嘴八舌主意特别多,却没怎么管用,还是一边同来的一个家长指导着大家装上了这把锄头。
挖沟的时候看着马师傅轻轻巧巧就挖好了一小段,大家觉得挖沟很简单。真动起手来,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孩子们使出了吃奶的劲,脸涨得通红,铁锹还是没插入土中。于是就请马师傅再示范了一次,这次大家发现了不少小窍门:铁锹要斜一点,不要垂直着,要把一个脚踩上去,一用力铁锹就下去了。原来仔细观察在学习劳动中一样管用,劳动中也很有学问。
三、葡萄园里的生活数学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数学课上出现的米、克、千克、平方米、单价、总价等词,要让孩子们理解掌握总是很困难,因为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太少了。在葡萄园中,这些词让孩子们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大家看到一个葡萄棚,感觉很大,究竟有多大?先估一估,再动手量一量它的长和宽,有多少米,最后计算出面积,和自己的估算进行验证,不知不觉中巩固了对米和平方米的认识。
摘好的一篮子葡萄,有多重?称一称,发现一串葡萄大的能有1到2千克,大家问过工作人员单价后,计算它的总价。然后惊叹不已,原来这一棚葡萄可以卖很多钱!
四、葡萄园里的开心语文
其实来葡萄园活动虽然很开心,但是大家还是有点小情绪的,因为要写啊!无论什么活动,大家最头疼的就是要写作文。
在活动中,老师每次提供了活动学习单,大家可以先对活动进行探讨,然后在现场问、说、记录,活动后再后续探究。结果大家发现这样的作文很好写,因为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现场体会过、动手操作过、亲手记录过的,只要稍加整理,就是一篇作文,再经过老师指导一下,一篇小论文就新鲜出炉了。
有了第一次的体会后,接下去的活动大家都轻松无压力了,现场的气氛也特别活跃,许多词语甚至能脱口而出,成为作文的好素材,大家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葡萄园里的品社拓展
我们学校有一个传统的活动项目:绿叶对根的情意。旨在号召大家要学会感恩,品社课中也有很多课程,引导大家爱父母、爱集体、爱祖国。葡萄园的活动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个宗旨。
在一次采摘葡萄后,让孩子们把采摘的葡萄带回家去品尝,大家特别高兴。晚上一个家长边哭边打电话告诉我:“孩子摘好葡萄回家后,自己去厨房洗了一串葡萄递给我吃,说这是他曾经除过草、整过枝的,你尝尝甜不甜。”自家孩子平时哪有干过这些活,从来都是洗好了送到嘴边的。之后还要求马上开车去住在老房子的爷爷奶奶家,让他们也尝尝孙子种的葡萄,以前他们在农村里种田很辛苦的。
劳动的过程身教更重于平时的言传,一点一滴,让孩子们亲身体会劳动的艰辛,成果的喜悦,对抚育自己长辈的感恩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六、活动后的体验
葡萄园里的一次活动时间并不长,但是前后期的准备工作和拓展并不少。在活动中,大家有了很多的体验。
有不少的孩子出身农村,但是真正的劳作并没有参加过,很多只是听长辈们讲过。在体会了种植的快乐与艰辛后,大家懂得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转变了对待劳动的态度。在劳动中体会到了乐趣,增长了知识,愿意参加到劳动中去,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体会了劳动的艰辛,就会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从而把这种精神引入学习、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