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承传统 存史育人

2016-04-10上海市洋泾中学校史馆馆长陆晨虹

少先队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校史馆校史党校

□ 上海市洋泾中学校史馆馆长 陆晨虹

继承传统 存史育人

□ 上海市洋泾中学校史馆馆长 陆晨虹

今年是《新少年报》创刊70周年。《新少年报》传播科学理念,倡导进步思想,直面社会问题,抨击反动统治,引领少年儿童走向自由解放。这份知名的红色报纸,与中共地下组织在上海发起的学生运动紧密相关,与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前身——上海地下少先队血脉相连,也铭刻在洋泾中学的校史中。洋泾中学1952届校友、作家章大鸿正是当年《新少年报》的积极传播者、首批上海地下少先队员。

洋泾中学成立于1930年,为上海最早的市立中学之一,浦东最早的市立中学,是新中国上海市重点中学,今天也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她是浦东平民教育的起源,奠定了洋泾中学悠久的革命传统。

抗日战争时期,进步教师连柏生投笔从戎,号召师生走向抗日战场,在浦东组建抗日武装,转战浙江四明山区,建立浙东革命根据地,孕育新四军浙东纵队,引领顾正均、林有用等洋中学子投身抗战,为民族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

洋泾中学学生党建工作始于1948年。在白色恐怖统治下,地下党员马问青、曹文玉在同学中建立党的外围组织——地下学联,传播民主思想,声援上海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地下党员陆桢秀带领同学赴杭州参与了纪念浙大学生运动领袖于之三同学悼念活动。在进步思想的指引下,共产主义开始在洋中薪火相传:章大鸿同学参与中共进步报纸《新少年报》发行工作,成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前身——上海地下少先队首批“铁木儿团”队员,高茵、陆敏芳两位同学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保护洋泾中学地下学生党员度过黎明前的危险。

新中国成立以来,洋泾中学涌现出歼八、歼十两代歼击机总设计师、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系统副总指挥等国家栋梁,“文革”结束之际,校友张孝中冒着风险主演“文革”反思话剧和电影《于无声处》,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佳话。

红色校史是历史和时代孕育的丰碑,当年章大鸿同学曾在《新少年报》编辑的指引下,到黄浦江畔杨家渡芦花滩棚户区深入生活,体察百姓疾苦;在放学后和假期,利用周边学校的学生关系,到浦东地区塘桥、泥墙圈、张楼、其昌栈小学发行报纸;和同学们一起在陆家嘴平民区办起小图书馆,馆名为“影光书室”,既反映内战的刀光剑影,也象征黑暗与光明的搏斗。《新少年报》在洋泾中学的发行和传播,成为学校“责任教育”的悠久源头,孕育了校史文化中追求真理、不懈奋斗、严谨务实、情系百姓的精神品质。70年来,洋泾中学几代师生继承革命传统,扎根浦东社会现实,关注底层民众命运,心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20年,我们坚持创建责任教育特色。2009年,我们在原有学生党章学习小组的基础上成立学生党校,2010年我们在全市中学范围内建立具有一流水准的校史纪念馆,打造其为德育基地。校史馆建筑是抗战胜利、洋中复学后,师生向社会募捐始建于1947年秋,系学校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经历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洋泾中学学生党校和校史馆,充分发挥红色校史“感染人、塑造人”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弘扬悠久校园文化,孕育师生中国梦想的载体:每年五四青年节,我们在这里举行入团仪式,每年夏天,我们组织高一新生在校史馆开展入学教育活动;每年春天,我们组织高三学生重温“邦国才俊”展厅,切身感受一代代洋中学子为民族复兴和中国梦想的实现作出的伟大贡献,写下一封“十年之约”的信为自己的未来理想许下愿望……

依托校史资源,我们与一批离休干部和革命前辈建立了深厚的忘年友谊。同学们走访老教师、离休干部张为濂老师,听他讲述坚持民族骨气、抗战期间迟考交大的故事;同学们探望洋中首任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徐汇区原副区长陆桢秀,邀请从《新少年报》成长起来的作家章大鸿校友在建队纪念日带领第一代少先队员重返母校与大家座谈交流。我们每年循着学校的红色校史,组织浦东和浙东四明山社会实践活动,师生追随校史中的抗战足迹,感受洋中先辈的革命战斗历程和艰苦奋斗精神。

随着社会思潮的多元化,社会上对党史和党的理论的观点和评价变得复杂,学生的思想发展和价值取向、理想愿望也呈现多元的态势。我们在强调创新思维、独立思考、健全人格的教育大背景下,引领学生养成广泛汲取、全面思考的学习态度和作风,引导学生通过红色校史的切身感悟,来深入理解党史。迈入新世纪以来,学生党校日益成为洋中学子追求政治进步和成长的摇篮。据初步统计,2001—2011年,1000多名学员完成洋泾中学学生党校培训。近30名优秀学员在洋泾中学加入了党组织,仅2008—2011年,就有152名参加过洋泾中学学生党校培训的学员在大学期间加入了党组织。2013年4月洋泾中学学生党校被共青团上海市委授予2012年度上海市优秀青年学习型组织称号。媒体对学生党校实践成果的报道《啄木鸟女孩》《烈士纪念地在收费公园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些成果,都起源于70年前《新少年报》在洋泾中学校园播下的种子。

今天,洋泾中学校史馆存有全套100期《新少年报》电子版,校园里以章大鸿同志捐种的银杏树为基础命名了地下少先队纪念林。70年前,《新少年报》如星星之火,点燃少年儿童的梦想和希望,在黄浦江两岸留下了闪光的足印。我们由衷希望,当年一起参与过传播《新少年报》的学校,今天能够再次携手,让我们汲取这段历史中那一代青少年身上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险、勇于奋斗、灵活机智、善于创新的精神,继承发扬少先队赋予我们的启蒙动力,努力学习,刻苦实践,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猜你喜欢

校史馆校史党校
校史馆建设在精神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山城老年大学校史馆建设持续推进中
坚持革命教育 强化党性锻炼
——主体班学员参观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校史馆
校史故事演出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高校校史馆育人功能研究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