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音乐教育助推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2016-04-10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市直第二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6年9期
关键词:美的情感幼儿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市直第二幼儿园 王 倩

用音乐教育助推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市直第二幼儿园王倩

艺术教育作为五大领域内容之一,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是其他领域都不能比拟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全国幼儿园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指南》和《纲要》都把艺术领域分为音乐和美术两部分,可见音乐教育在整个艺术领域所占的重要地位。

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将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通过音乐的教育实践,揭示美的规律,探索美的本质,并以审美感受的特殊方式,实现人类的自身塑造,并最终推动整个社会进入趋于完美、和谐的理想境界。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意义主要还在于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音乐教育,不仅可培养幼儿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而且能促进自身各种素质的平衡和协调,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一、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现状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审美意为“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审美是“主体对客体审美特征的审辩、感受、体验、判断、评价和能动创造,体现了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关系”,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复杂而高级的精神活动。

早期审美教育有利于开发右脑的功能,挖掘右脑的潜力。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幼儿园更是把音乐审美教育的研究范围扩大,可见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审美实践来达成的。音乐审美教育在当今国民素质教育中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拓宽审美视野,增强非音乐的审美能力,对于提高音乐审美教育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音乐审美教育本质上是在于塑造情感。长期以来,音乐审美教育一直被人们忽视,随着半个世纪以来的神经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共同努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音乐审美教育对儿童的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音乐教育仍然偏重音乐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训练,功利性的追求替代了音乐教育的正确目标;在教育内容方面,侧重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教师仅满足于让幼儿唱几首歌,跳几个舞,玩几个游戏等等,而对教育内容本身的审美价值没有很好地挖掘。忽略了审美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二、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与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包括5种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领域:歌唱活动、韵律活动、音乐游戏、打击乐器演奏和音乐欣赏。这五部分内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那么这几部分内容与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呢?

1.在歌唱活动中体验审美愉悦

例如在学习《小海军》这首儿歌时,我们可以先让幼儿安静地倾听音乐,帮助幼儿熟悉音乐,仔细体会优美的旋律、明朗的节奏、饱满的和声等,初步产生印象美;其次让幼儿边听边打节奏,培养幼儿对音乐速度、力度和节奏的感受力;最后让幼儿边听边想,我们可以借助图解演示、观看表演、讲述故事等使幼儿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对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形象和情节进行想像,为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提供表象依据。

2.在韵律活动中体验审美愉悦

律动、舞蹈艺术活动由于它的直观性,更容易让幼儿直接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性的表现美,因此,我们将韵律活动作为培养幼儿美感,产生审美功能的主要手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⑴在韵律活动中让幼儿感受美和发现美。音乐中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和声、音色、曲式、情绪、风格都能让幼儿感受美,幼儿的美感多处于直观感受水平,具有形象性和功能性的特点。如《捉螃蟹》,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观察过、玩过螃蟹后,随音乐合拍做动作,当节奏为× ××|×× ×时学螃蟹走,当节奏为× -|×× ×|×× 〇×时学螃蟹吐泡泡,这样,不仅能让幼儿感受音乐美,还能体验生活美,尽情地陶醉于螃蟹的律动中。

⑵在韵律活动中创造性地表现美。韵律活动主要有律动、舞蹈、音乐游戏等。①在律动中创造性的表现美,教师首先应选择节奏鲜明、结构工整、便于幼儿用动作来表现、具有丰富的教育和想像潜力音乐,这样能激发幼儿创造性的表现音乐的欲望。同时教师要帮助幼儿掌握动静交替规律,使幼儿的动作更能表现出音乐的形象、强弱等富有变化的美感,或欢快,或宁静,或雄赳赳气昂昂,或柔美飘逸……这样的乐曲容易启发幼儿相应的情绪、联想、想象,有了想象,律动的创作可以自由发挥,不拘一格;②在舞蹈中创造性地表现美,组织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跳集体舞,能增强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有利于艺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如《新疆舞》,幼儿在欢快、活泼、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跳着踏点步、进退步,时而舞动双臂,时而托帽,动作协调,脸上洋溢着微笑,自由结伴,并根据以往对维吾尔族舞蹈的认识,还创编出摘葡萄、甩鞭等动作,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③在音乐游戏中创造性的表现美。音乐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游戏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情绪愉快。

3.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审美愉悦

随着幼儿音乐知识、经验的积累及情感的发展,他们渴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理解,萌生了音乐的创造力。这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培育。如我让幼儿表演《小海军》之后,幼儿余兴犹在。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再想一想:小海军还能做什么!启发幼儿创编歌词和动作;怎样使小海军的歌更动听,引导幼儿创编音乐节奏型、配乐器演奏。通过这些创编活动,让每个幼儿都有充分展示自己创编音乐美的机会,使幼儿逐渐从感知音乐表面形式美过渡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在美。同时,当幼儿对音乐作品的兴趣越来越浓时,要抓紧时机,设法将幼儿头脑中丰富的美感体验引入表现阶段,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并通过启发和引导,培养幼儿对音乐美的创造能力。

4.在打击乐器演奏中体验审美愉悦

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打击乐器,如木质类、金属类、散响类、鼓类,训练幼儿按简单的节奏型进行打击乐合奏练习和表演,学习初步的协调、配合能力,尝试集中注意看指挥,体验乐器演奏的美妙。

5.在音乐欣赏中体验审美愉悦

音乐欣赏能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愿望。我们可以选择美感强的作品,经过长期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欣赏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构成音乐美的要素。如《赶花会》就是一首很美的民族轻音乐曲,是ABA结构的,A段乐曲欢快、跳跃,表现了小鸭子跟着妈妈急急忙忙赶路去花会的情景,幼儿听了,跃跃欲试;B段乐曲较为悠扬,表现了花儿开放的不同造型。全曲基调欢快、热闹,让幼儿感受到强烈的审美享受,同时通过欣赏也激发他们创编动作的兴趣,从而创造性地表现美。

三、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方法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音乐教育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审美本身是既具体又抽象的对象,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而往往却又显得难以捉摸、难以界定。音乐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高的一个境界和最终的目的。幼儿园是审美教育的启蒙期,孩子们喜欢在活动中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中美的作用,健全儿童美的心理结构,发展音乐审美能力。那么应该怎样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呢?

㈠运用多通道参与模式,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

心理学表明,个体在认识过程中感知通道越多,个体对认识对象的体验越细致、越丰富, 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儿童因年龄特征需要更多的依靠外部可见的操作活动来感知音乐。因此,让幼儿以积极的情感高度投入音乐,在听、唱、演、奏、舞等活动中学习、感受、激发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进而提高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

㈡发挥教师功能,激发儿童音乐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审美活动的核心,它贯穿于音乐审美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善于组织情感沟通双向活动,通过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形象,以美的使者激发儿童丰富的音乐审美情感。

1.教师为幼儿创设美的意境。

利用音乐艺术擅长抒发、鼓励、表述情感的特点,从情感教育人手,把音乐活动设计得生动活泼、富有艺术感染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愉快的情绪、美的感受中学有所得。

2.教师应关注不同层次幼儿的学习状态。

教师以美的语言、体态分析评价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关注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困难,调整儿童的心理状态,以鼓励为主,对学生的音乐活动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评价。

3.教师以美的角色、美的形象与儿童进行交流。

教师不仅是教师也是青蛙妈妈、大树、狮王。因此,教师应将教学当作美的享受,乐意和善于扮演各种美的角色,塑造美的形象,以美的使者,陶冶儿童美的情感。

㈢创设情趣,萌发儿童审美创造能力。

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让幼儿忘情投入是培养幼儿的审美素质,是帮助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关键一步。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有利的氛围,“制造”特写的情境,让幼儿触发联想而产生“顿悟”,从而产生创造性的灵感。那么,如何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呢?

1.寓教育于游戏中,激发幼儿兴趣。

寓教育于游戏中,力求教育内容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情绪愉快。

2.用积极的情绪影响幼儿。

用成人愉快、饱满、积极的情绪直接影响孩子的兴趣,孩子们喜欢老师,他们渴望老师像妈妈和朋友一样和他们一起玩耍,老师要善于利用这种关系,调动幼儿愉快情绪,从而激活他们的兴趣。

3.教师为幼儿创设表现的平台。

教师要努力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氛围以及爱表演、敢表演、会表演、有机会表演的条件,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参加者。

4.消除恐惧心理,满足成功需要。

激发幼儿创造性地表现美,人人都渴望成功,幼儿也一样,音乐教学要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轻松愉悦地在音乐活动中品味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的愿望,从而激发他们创造性的表现美,潜移默化的受到美的教育。

四、结论

音乐在抒发感情、激励人的内心情感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它激励人的感情,常常使人感到有一种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觉。音乐教育是个体音乐才能发展和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手段。

1.儿童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必须重视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2.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启蒙期,孩子们喜欢在活动中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中美的作用,健全儿童美的心理结构,发展音乐审美能力。

3.幼儿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也不在于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唱跳跳,而是为了让幼儿在音乐中受到美的熏陶,在音乐活动中满足幼儿活动与交往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要,美化和丰富幼儿的心灵,使音乐成为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需要幼儿教师做“有心人”,发挥教师美的使者的角色功能,抓住音乐的特点,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利用生活美、艺术美去熏陶幼儿,加强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5.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比如可以创设审美环境,培养幼儿感知美的能力等。

猜你喜欢

美的情感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