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业“变脸”势在必行

2016-04-10胡欣红

新班主任 2016年2期
关键词:暑假作业变脸作业负担

□胡欣红



作业“变脸”势在必行

□胡欣红

近年来,学生的作业负担常常引发热议。2015年8月27日,《中国青年报》刊文专题探讨了“是暑假还是灾难”的问题。家长们纷纷吐槽当下暑假作业太高难、太折腾,看似是留给学生的作业,实际上变成了家长的负担。调查显示:63.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有帮孩子做暑假作业的家长,64.5%的受访者认为代劳孩子的暑假作业让家长很无奈,72.5%的受访者更希望学校布置一些能够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暑假作业。

无独有偶,此前媒体也报道了类似的新闻:长春的张女士纵容女儿没完成暑假作业,获得家长们的纷纷点赞。可以说,这与中青报调查中家长们的纷纷吐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实事求是地说,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家长们的心声。除了暑假作业之外,平时也有不少不愿过分逼迫孩子做作业的家长常常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孩子减轻过重的作业压力,甚至还有家长越俎代庖。

这些年来,在推进教育改革时,我们常常听闻有人抱怨受阻于家长观念这一现实,不敢进行减少学生作业量之类的变革,甚至传出家长因不满意学校减少作业而闹事的消息。然而,纵容女儿不完成作业获点赞这件事和家长集体吐槽作业太高难却明确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有相当一部分(甚至可能是大部分)家长希望能够切实减轻孩子的作业负担,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这样的家长一定会越来越多。毫不夸张地说,家长的纵容是在倒逼作业“变脸”。因此,学校必须正视并回应民意,有效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

当然,减负并非简单地一减了之,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就作业负担而言,大抵可归结为量与质的问题,或者量大,或者质低,或者兼而有之。因此,我们必须巧做“加减法”,做到适量优质。

所谓减法,是指秉承精选精练、合理适量的基本原则,避免题海战术,尤其要减去那些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诚如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于龙所言,家长对于作业有异议,主要在于作业设计科学性不足,而这又与老师教学水平相关。现实中,的确有教学理念和水平有问题的老师“小题大做”的情形,比如学生不经意间犯了一点诸如写错别字之类的小问题,就任性罚抄几十遍乃至几百上千遍,还美其名曰帮助学生“长点记性”。

所谓加法,则是在减去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吸引学生的实践性、活动性的非强制性“素质作业”,诸如:家庭劳动、体育锻炼、课外阅读、组织活动、思维训练、文艺鉴赏……不要求学生每天都完成,老师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布置,学生亦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选择。在中青报关于“学校布置哪些暑假作业更合理”的调查中,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暑假作业(72.5%)、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情况的暑假作业(66.4%)和自由发挥程度大的暑假作业(47.2%)占据前三位就很能说明问题。

事实上,即便是书面作业也完全可以“变脸”。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老师在布置作业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学习长度知识时,孩子们对量书本与课桌的长度没有什么新鲜感,有老师就布置学生去量人体的“三围”;学习东南西北方位知识时,某老师要求每名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房间的平面图;学习概率时,某老师在乒乓球上标注记号,模拟彩票中奖的形式,请学生观察每个数字被选中的机会……这些探索,颇具创意,不无借鉴意义。

作业“变脸”,路在脚下,只要坚定地走下去,天堑一定会变通途。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二中)

师者建言

从作业入手,为学生减负,值得期待。寻回作业的多元价值,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改革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机制,也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客观理性地研究、定位作业的性质、功能和任务,正本清源,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成长”。

猜你喜欢

暑假作业变脸作业负担
谁偷了暑假作业
三国漫——暑假作业
暑假作业
探析小学生作业心理负担的定量分析
减轻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杜特尔特回国后“变脸”了吗?(社评)
土耳其的“变脸”幅度才是关键
希拉里缘何“变脸”
有效识字 减轻写字作业负担
暑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