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创建实验教学素材库

2016-04-10陈庆合

生物学教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学进度生物学科作物

陈庆合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上京初级中学 366102)

1 熟悉教材,心中要有素材谱

怎样才能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实践过程中发现素材、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完成素材的收集和后期处理呢?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发现,要真正挖掘“劳动实践基地”的生物学科的教学价值,教师应对教材相当熟悉,哪个知识点需要哪些素材,如何处理素材,做到心中有数。作物生长有其周期性,通常都是按种子萌发到生长发育再到开花结果。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操作也有其周期性,通常情况,学期初是播种期,学期中是管理期,学期末是收获期。显然,这与生物学科的教学进度是不相符的。如果简单地将“劳动实践基地”当作教学时“现用的”观察点,也是不合适的,很难发挥出“劳动实践基地”的真正教学价值。

例如,学期初,学生兴致勃勃地整好了地,播下了菜豆种子,插上了蒜苗,埋下了鱼腥草根……教师千万别忘了在这时候录段像或拍几张照!经后期的处理、加工和整合后,在教学第七单元第一章“植物的生殖”一节的课时进行展示,播种、扦插、分株和嫁接……这些生物学重要概念的解释和分辨以及它们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操作要求就显得一目了然,也无需另外安排实验。既节省教学时间,保证教学进度,又能收到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

2 合理安排,兼顾教学与实践

“劳动实践基地”是讲究收获的,这往往也是维持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期待中的用劳动换来的“硕果”无疑是学生所渴望的,但许多作物收获时往往只是作物生长周期中不完整的片段(以营养器官为主的白菜、萝卜等);而为了实现完整的教学引用,又往往要求作物能实现完整的生长周期。针对这一矛盾,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例如,生长周期不完整的作物到了收获的季节,总是留下几棵继续观察和记录(以不影响下茬作物的栽种为主要原则,常留边角地);探究对照的数量适量就好,一旦探究结束,就马上安排合适的作物继续栽种,不影响作物的采收。这样一来,既能收集到教学所需的直观素材,又不至于打击学生的实践积极性,能够一举两得。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建议生物学教师要学一些农副产品的加工技术,如韩国泡菜的制作方法等。当大白菜采收时,带领学生亲手制作和品尝韩国泡菜。这样,既能为“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节的教学提供直观素材,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3 学习本领,有素材处理能力

收集素材为生物学教学服务,要讲究精炼有效,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素材处理能力,要能对收集到的素材借助电脑软件等工具进行取舍、加工、梳理和整合,制作成图片、课件和视频等资料,从而有效地为教学服务,而不应该将素材笼统地搬到课堂上。

例如,教师记录学生劳动前(安静时)、劳动中和劳动后的身体变化情况(呼吸频率变化、脸色变化、出汗情况、学生体温感觉和饥饿变化等),这些记录是片段式的、不连续的。如果不加处理,是很难在教学实际中加以运用。而教师通过取舍、加工后,在教学“生物圈中的人”各个章节中都得到很好的利用。如“劳动前后呼吸频率”、“脉博变化”、“出汗情况”等,学生都能直观感受真实效果,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4 依本梳理,完善实验素材库

借助“劳动实践基地”收集来的素材,特别是在刚开始操作时,无疑是“随意”、“杂乱”或“不完整”的,甚至是“过期”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教师能逐渐拥有一个“独一无二”、“难以复制”和“极具挑战性”,并能很好激发学生兴趣的学科教学素材库。

例如,在“劳动实践基地”管理绿色蔬菜的过程中,由于在11月底天气较暖和,蔬菜的叶子上长了不少菜青虫。在捕捉虫子的过程中,细心的学生就发现有些蔬菜叶子有很多的菜青虫,而有些蔬菜的叶子却不长虫。教师就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菜青虫喜欢取食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却不喜欢其他的蔬菜。这样,学生既了解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又懂得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知识。

亲身体验过的是最有亲和力和说服力的,所以,让学生成为素材主角,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时能时时看到自己的影子,是最易引起他们共鸣的,让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获得体验,知识得到增长。这较之用生硬无趣的挂图、模型要直观、形象和有意义得多。对知识信息的接受也就不会存在死角、抵触情绪,学习过程就会轻松、自然和情愿。同时,这样实施探究实验、积累素材,还能有效化解几个教学中的矛盾,如学生时间精力分配在学科上的矛盾、生物学科探究实验过长与课堂时间局限的矛盾、教学进度与课时安排的矛盾等[1]。

猜你喜欢

教学进度生物学科作物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进而不顾其安”是师德问题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关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接受度
一个教学实践差异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