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生成教学反思与对策
———高中政治课堂情境教学实例分析

2016-04-10张龙

中学政史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主体目标情境



问题生成教学反思与对策
———高中政治课堂情境教学实例分析

●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张龙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当今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问题生成更多体现的是学生的被动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问题生成中,情境只是生成问题的背景,通过背景生成的问题应该是学生的问题,要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否则问题的有效性就无法发挥。

一、问题生成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体验,进而生成问题。然而,对情境的过分重视却导致教学出现泛情境化现象,忽视问题生成的主体性,问题呈现虚假化。具体表现为:问题生成过程缺失,主体探索变为主体解答。

例如,在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哲学”这部分内容时,有些教师先呈现情境材料和探究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并让学生展示成果,最后进行点评与讲授。

从一开始,该教师就明确设问的指向与要求,引导学生联系教材知识,组织答案要点。这在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不妥,但仔细研究后不难发现,虽然这样的课堂教学组织有序、环节清晰、讲解到位,但学生探究的过程,与其说是问题生成的过程,不如说是问题解答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根本就没有问题的生成,只有问题的解答,学生也讨论不出有价值的成果,导致了问题生成虚假化。

由于问题不是学生自主生成的,因而问题生成的过程学生也无从知晓。按照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学生就只能揣摩解题方法、技巧,总结和完善参考答案。这就是在新课程改革下出现“假探究、真表演”现象的原因。

二、问题生成教学对策

要想发挥问题生成的主体性,教师就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不是被动性。

1.把教学目标转变为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的预设性会固化教师的教学思维,阻碍问题生成,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目标转变为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把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以学生为归宿”。

2.把教师主导外化为教师引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生成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提供思考情境和方向。

例如,对于“意识的特点”这部分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给出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或探究,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模式更多体现的是教学目标的预设性,无法促进问题生成。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答案,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对此,我在给出图片或文字资料后没有直接展示探究问题,而是进行如下引导:①从给出的图片或文字资料中找出你认为有用的信息;②根据资料设计一个问题,以体现资料所包含的知识点,或者提出自己的困惑让别人来解答;③怎样提出问题才更有针对性?

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问题解决模式,体现了问题生成的主体性与有效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3.把学生主体外化为学生主动。

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与探索的主体,防止学生被主体化。

例如,在教学“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时,我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列举能体现这一知识点的生活案例。这样,我就把学生主体外化为学生主动,有效地防止了学生被主体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学生思考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利用问题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得以迸发。

猜你喜欢

主体目标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