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史料促进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2016-04-10李艳清

中学政史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史料教学效果新课程



用史料促进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李艳清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史料拓展历史课堂教学途径,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历史是一门系统性强、结构严密的学科,因此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能否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而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脉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历史是由史料组成的,史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要利用史料使历史成为学生喜欢的学科。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往往不重视历史,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历史知识复杂枯燥、理论性强,对学生的记忆能力要求较高,因而学生往往提不起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因此要想改变中学历史教学现状,教师就要设法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点。对此,教师要运用浅显易懂的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拓展学生的视野

历史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时往往过于重视基本史实,将其当作孤立分散的知识点,忽视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阻碍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打破教材章节之间的限制,灵活运用史料,使课本知识更具系统性。

例如,在教学“世界历史”这部分内容时,我引用了工业革命的相关史料,清楚地展现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提高了知识的系统性,促进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世界近代史。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历史资料进行整合、归纳,揭示结构,形成体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整合、归纳历史资料的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

三、遵循教学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教学原则,引导学生感受史料、认识史料、评价史料、思考史料,提高教学效果。

1.准确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钻研史料,精心设计,科学讲解,总结经验,契合历史事实,提高教学准确性。

2.适度性原则。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恰当运用史料,突出重点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史料只是教学的辅助资料,不宜过多引用,以免喧宾夺主,影响正常的历史教学。

3.实际性原则。

在运用史料的过程中,教师要契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引发学生的共鸣。

4.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原则。

多媒体技术可以动态地展示史料,演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可利用图片、视频、声音等形式的史料,讲解历史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精心设计,巧设疑问,恰当运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浓缩史料,化繁为简,促进记忆;梳理史料,理清思路,促进理解;拓宽视野,培养能力,提高知识系统性。教师要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教学原则,避免走入误区。我相信,只要教师不断探索、创新,中学历史教学就一定会开出绚丽多彩的花朵!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效果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