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6-04-10李文彪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贵州省盘县第二中学李文彪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不断更新。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传授知识。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分析、推理能力。因此,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就成为摆在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渐成为历史教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方式。尽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不可忽略的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有些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功能,走向了两种极端:认为多媒体技术会使课堂教学容量过大,学生难以消化;认为多媒体技术无所不能,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完全脱节。
(2)很多高中历史教师生搬硬套,无法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3)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很多历史教师过分重视知识展现的方式,忽视知识的梳理和总结。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原则
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对高中历史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辅助性等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必须契合现代教育技术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契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契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发挥历史学科的价值。
艺术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要符合美学标准,这对历史教师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实用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目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辅助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要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念,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积极作用,实现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三、多媒体技术对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
1.提供丰富的信息。
多媒体技术可以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料,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和探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提供丰富的信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引导学生根据兴趣进一步探索知识,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提高课堂教学生动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关键环节。传统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过于依赖教师的语言描述,这就对学生的想象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一形势下,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形象具体的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生动性。
例如,在教学“甲午海战”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站在丁汝昌的立场上对问题进行探究。这样,学生就能通过情境,正确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调动参与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学习质量的好坏,都是以兴趣为基础的。学生只有对学习充满兴趣,才能激发出学习欲望。对于学生而言,历史知识大多是枯燥的,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知识,以引发学生共鸣。
例如,在教学“甲午海战”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资料,将甲午海战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总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