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文化与中学历史公民教育关系初探

2016-04-10胡波

中学政史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东莞市民俗文化公民



民俗文化与中学历史公民教育关系初探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中学胡波

一、问题的出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但社会道德却严重滑坡,诚信缺失、假货泛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公民素质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现象日益突出。那么,教师应如何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培养出合格的公民呢?对此,教师可通过公民教育培养具有独立、平等、自由等意识的理性公民,这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现实的思考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新课改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都指出,要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公民教育却相对缺失。

历史学科课时较少是制约和影响历史学科公民教育实施的瓶颈。以东莞市普通中学为例,文科班一周有2节到3节历史课,而理科班一周只有1节历史课。在这种课时安排下,教师只能把教材知识讲完,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公民素质培养。另外,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分数才是最重要的,公民素质可以以后再培养。这种“重分数、轻素质”的观念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公民素质的养成。

三、实践的探索

2008年以来,围绕立项课题《东莞市民俗文化调查研究》和东莞市高效课堂建设项目,石龙中学历史科组的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了历史研究性学习案例评选、综合实践学科论文评选、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广东省魅力岭南DV创作大赛、“身边的历史”全国中学生写史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亲身参与了历史学习,感受了历史的人文魅力,形成了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指导和参与这些活动中,我对民俗文化与公民教育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些体会。

1.丰富公民教育的资源和手段。

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需要丰富的资源,但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和家庭,都比较缺乏开展公民教育的资源,这阻碍了公民教育的发展和实施。国外的公民教育最重要的特点是校内与校外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由于中学历史公民教育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教师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取得实效的,因此教师必须拓展公民教育途径,提高公民教育的实效性。

对学生实施公民教育的途径之一是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东莞市民俗文化调查研究》课题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表明,校外资源尤其是民俗文化资源能够为公民教育的开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2.有助于国家意识的培养。

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行为规范,是民族身份的象征。培养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最重要的是培养公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因此,教师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感受我国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产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敬和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形成强烈的国家意识。

在《东莞市民俗文化调查研究》的一系列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调查,对东莞的历史文化和近代影响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认识,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3.有助于民族精神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结合。

民俗文化可以为公民教育提供丰富的社会资源。从现代公民教育来看,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资源。民俗文化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综合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历史教师要结合民俗文化,挖掘其中的优秀文化,开拓公民教育新途径,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文化环境中感悟历史,提高公民素养,将民族精神内化为道德修养。

综上所述,不管采用哪种模式开展公民教育,教师都不能忽视民俗文化的作用,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中获取公民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可以说,发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进中国公民教育、实现民族精神教育与公民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是一个视角、思路上的创新,而且是推动社会发展、提高文化生产力的一种实际需求。

猜你喜欢

东莞市民俗文化公民
论公民美育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莞香杯”第四届东莞市诗歌大赛启幕
东莞市耐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