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问题研究
——以初中《历史与社会》为例

2016-04-10浙江省温岭市城南中学

中学政史地 2016年23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预设教学活动

●浙江省温岭市城南中学

徐君芳



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问题研究

——以初中《历史与社会》为例

●浙江省温岭市城南中学

徐君芳

预设指的是教学活动发展的预测和设计,是在课前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设想与安排;生成指课堂教学活动的发展和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教学各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对话,促进教学目标达成、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此背景下,课堂教学的生成是多元的、动态的过程。课堂教学生成的新特点对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学过程既不能僵化地执行预设的轨迹,又能够对变化的、动态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引导、把握与掌控,使生成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价值性和精彩性。

一、以开放思维进行预设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遵循事前设计的教学方案。在进行预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生成中的不确定因素,将各种动态的、随机的生成引导和统一到教学目标中来。

1.目标预设。

在进行目标预设时,教师不仅要明确《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存在三种可能:一是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和思考顺利达成;二是过于容易地达成;三是难度较大,大多数学生不易达成。第一种是较理想的状态。在预设时,对第二、三种情况,预设的空间要足够开阔,即当出现这两种情况时对目标进行及时调整。在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实现三维目标的一致发展。

2.内容预设。

《历史与社会》教材的每一个教学单元,都有其特定的主题,在教材主题之间,都暗含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预设时,要在遵循教材编排逻辑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对于重点知识,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整合。在完成单元教学任务的同时,进行系统知识建构,将单元知识放到宏观的知识架构中进行审视,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3.方法预设。

教学方法的预设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目标,使其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对于一般的、简单的内容,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然后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复述、概括和串连。对于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在教师引导下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允许和倡导学生勇于表达个性化的见解。

二、构建科学的生成机制

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实践中,教学生成要素复杂多元。对此,教师要有效调动各种生成资源,构建科学的教学生成机制。

1.营造良好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营造开放、自由、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思考、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深入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质疑,包容学生的个性化解读,避免唯一性、权威性评价对学生思想造成的束缚。只有在地位平等、受到尊重、关系融洽的环境下,学生才会产生安全感,进而激发自信心,才会乐于学习、积极思考、勇于表达。

2.以提问激发智慧。

提问是推动教学活动发展和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动力之一。在提问时,一方面应避免简单化,否则难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也不宜过难,而应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在已掌握知识的范围之内,再稍具难度,给学生以思索的空间。如在教学《人权的足迹》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些西方国家经常批评中国的人权问题,有没有道理?然后再让学生分别思考“有道理”和“没有道理”的原因。经过这样的提问,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广更深的层次发展。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要以开放性的思维,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预设,引导教学活动遵循科学的发展轨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遵循科学预设的情况下,通过营造良好氛围、巧用提问激发等方式,调动各种积极的生成资源,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预设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