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正在成为新经济的重要引擎
2016-04-10作者顾嘉
作者│顾嘉
连接,正在成为新经济的重要引擎
作者│顾嘉
顾嘉
中国移动员工,移动Labs顾问,中国移动新闻宣传智库成员,作为一名ICT产业变革的观察者、思考者和参与者,善于站在运营商视角、运用互联网思维分析和解读问题。
在运营商界,关于做管道还是做内容其实早已争论多年,“大连接”战略正是要统一两种思想,用一个更加完整的逻辑框架来涵盖运营商的职责——管道+内容。
在运营商界,关于做管道还是做内容其实早已争论多年,两种观点的主要焦点在于:
做管道的容易陷入边缘化、低值化境地,甚至随时有可能被OTT蚕食;做内容虽然看上去很美,但机制体制的种种枷锁导致身法不对、应接不暇;而我理解的“大连接”战略正是要统一两种思想,用一个更加完整的逻辑框架来涵盖运营商的职责——管道+内容。
管道层面:强化B端、优化C端,重在提升价值
谈起管道,也就是运营商借以谋生的能力。多年来,中国移动早已在网络的规划设计、建设优化等方面拥有大量的实战经验。如果说还有哪里可以有提升空间,窃以为有两点尚未形成完整的能力。
首先是面向B端用户的端到端服务能力。简单说就是为B端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体验。尽管中国移动是“移动通信专家”,但在面向B端用户方面,无论从服务能力、手段还是体制流程方面,都缺乏端到端的整合能力。要做好“管道”生意,起码应该具备面向B端用户的端到端服务能力,让客户信赖才能建立依赖。
其次是面向C端用户的体验分级能力。简单说就是在网络层面建立不同的服务等级。要充分发挥中国移动的网络资源优势,只有走产品化、差异化的道路,说白了就是将网络当产品来运营,牢牢把握用户的“痛点”和“痒点”需求。将网络能力转化为生产力,用做产品的理念来经营网络。
内容层面:摆正心态、重构模式,重在建立生态
说到内容,也曾在运营商界风生水起。昔日的基地模式最终还是偃旗息鼓,取而代之的是专业化、公司化运营。如果说在内容上有什么好建议,窃以为有两条。
首先是摆正心态,放弃赢家通吃。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典型现象是“文化反哺”,时代在急速变迁,前辈们的经验往往不管用了,还需要反过来向年轻一代学习。对于企业也是一样,尽管中国移动在通信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内容方面却是地地道道的新手,还是应当放下“世界第一”运营商的架子,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耐下性子,放弃“赢家通吃”的心智模式,强化开放、协作、生态、共赢的心态,才有可能在市场中占据独特的地位。
其次是重构模式,建立生态系统。毫无疑问中国移动最大的资本是8亿用户,而合作的模式则是开放市场和底层能力,引入社会上的专业团队来开发运营。
协同层面:权责调整、强化协同,重在生产关系
如果说管道层面是做好本分,内容层面是提升价值,那么在协同层面,就是建立一整套全新的“游戏规则”,让“雪球”越滚越大,最终形成正向循环。
站在顶层设计的角度看,这其实更像是一个组织层面的问题,讨论的主要是生产关系而非生产力,简单来说就是“权、责、利”对等。事实上这很困难,但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未来中国移动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业务层面正在经受OTT的蚕食,网络层面会不会也有类似的入侵者呢?因此,要考虑这个问题,不可以单纯讲网络、讲业务、讲终端,而是应该统筹考虑。具体来说主要有两点。
首先是调整权责,打通前后端壁垒。通常情况下运营商售前、售中、售后是分散在几个部门的,促使大家朝着同一个项目目标迈进的,只有忠诚的“革命友谊”,缺乏真正的利益捆绑和责任均担,最终的后果就是厚重的前后端壁垒以及令人担忧的服务交付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这种问题就要调整前后端的权责关系,建立利益分享机制,不论前端还是后端,让项目的参与者都可以有参与感、获得感。还应当建立责任分担机制,有利必有责,建立业务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矩阵,在各个环节上把控好,形成监督考核机制。
其次是强化协同,建立“产、运、销联合”。要找准定位,不仅要作流量的搬运工,更应该作生产者和营销者,或者说是“经营流量的贸易公司”。充分发挥网络分层、分级、分时、分域的技术特点,结合海量用户的大数据分析,为内容需求者找到合适的信息,为内容生产者找到合适的用户,为信息分发者找到更快的通路,让比特在生产、传输、消费、交易各个环节中都产生经济价值,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