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梁斌伯伯
2016-04-09孙晓玲
孙晓玲
1995年夏天,父亲孙犁病重住进市内一家有名的医院。早晨,我前去看望,送一些生活用品。一進病房,父亲就很郑重地对我说:“刚才你梁斌伯伯坐着轮椅来了,你代我去看望看望他吧!他很关心我。他和你方纪伯伯的病房挨着,住在二楼。”
推开一扇白色的门,有一个极小的过道,里面房间不大却洁净明亮。梁伯伯正躺在床上输液,身上搭着一条旧毛巾被。我向梁伯伯说明来意,转达了父亲对他的问候和挂念。老人眼里有些潮润,半晌无语。过了一会儿,他高兴地招呼我坐到床边,关切地问起我父亲的病情。我一一告诉他。他略有沉思,便给我介绍了四楼病房的一位主任,说:“这个人医术不错,也负责任,有事可找他。”接着,他又询问我父亲吃饭的情况,介绍了自己平日喜欢吃的几种食物,其中特别提到海参,说海参高蛋白,低胆固醇,有营养,吃了长劲儿,让我学着给父亲做。他又指着床边木桌上的一瓶药,让我记住药名,说让我父亲也吃一些试试。“得溜达,得活动,光躺着不行。我每天在阳台上来回走十几趟,在屋里就用健身器。”梁伯伯指指护理员身边那个纸箱,说那里面是他健身的器械。他还跟我讲他每天都写毛笔字,练书法也是一种修身养性。
虽然是躺着,可梁伯伯说话的底气很足,双目炯炯有神。我注意到他的头发虽然极短,也很稀疏,但黑发还不少,两颊微微带有红润,牙齿也不太残缺,特别是呼吸顺畅、精神健旺,身体情况比起上次我见到他时好得多呢!
几年之前,也是在这个医院,我和爱人去监护室看望过梁伯伯。老人气喘得厉害,四周围着监测仪器,左一根管子,右一条塞绳。我很紧张,可老人弯着腰、低着头一个劲儿地说:“我不要紧,我不要紧。”还瞅着我直问:“你爸爸怎么样?你爸爸怎么样?”弄得我心里酸酸的。这是一位多么坚强的老人啊!想的是别人,关心的是他人。
我怕影响老人休息与治疗,便起身告辞,想过些日子再来看看他老人家,顺便也去看看方伯伯。谁想,这竟是我们最后一次会面。一年后,82岁的梁伯伯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父亲与梁伯伯的友情可以追溯到40年代。1938年春,他们在烽烟战火的冀中相识。那时,父亲刚刚参加革命,到河北蠡县组织人民武装自卫会。梁伯伯是蠡县小刘庄人,当时已在县里领导着冀中区新世纪剧社。1941年,父亲从阜平这块号称“穷山恶水”但给他留下许多美好记忆的地方回到冀中平原,参加编辑《冀中一日》。从那时起,父亲与梁伯伯的接触就逐渐多了起来。后来在战争间隙,他常常翻越几个山头去看望梁伯伯。1946年,父亲又到蠡县,那时梁伯伯已身为县委宣传部长。他特别招呼村干部,在生活上照顾好我父亲。
(摘自《布衣:我的父亲孙犁》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