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
2016-04-09程雯
程雯
摘 要:高职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如不能合理引导,尽力解决,很容易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与冲突,成为社会和谐的不利因素。本研究旨在发现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对策,求寻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选取天津4所职业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计收回254份有效问卷,数据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理念上存在偏差,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如今,多数高职院校都设有就业指导课,不过都处于启动时期,尚许多问题需改进和提升,今后应该从多角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预期,通过在学期间的积极实践锻炼,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关键词: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8.037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化结构不断调整、高等教育大众化、用人制度的不断改革以及经济危机的影响,高职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有哪方面的问题?有需要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近况、存在的问题与来由、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调查分析,为政府职教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天津4所职业院校中不同的专业进行问卷发放。本次问卷共发放300 名学生,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54份,有效率为84.6%。其中男性学生85份,女性学生169份。
2.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研究对象相关信息。问卷分为两个部分五个维度,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调查,涉及性别、专业、学生来源和家庭经济状况等。第二部分为学生对就业状况的认知、意见及态度,问题涵盖五个维度:就业认知现状、就业心态、就业期望、就业方法和就业指导。并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结论
1.就业认知现状研究分析
经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高职生都认为对于成功就业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样本数比例分别为36.69%、38.50%。然后是表达能力、人际关系、荣誉证书以及面试技巧,样本数比例分别为6.43%、8.12%、5.18%和3.48%。其中人际关系的样本数比例位居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之后,数据显示毕业生的就业观相对比较积极,认同顺利就业与自身的不懈努力息息相关。
高职毕业生认为择业过程中,专业技能(23.16%)实践经验(18.36%)同样作为就职单位看重的主要指标,而人才市场的不正规(38.12%)和工作岗位的供小于求(24.08%)则是求职时遇到的最大障碍。关于性别在择业过程中的差别对待已超出中间数值3,平均数值显示为3.41。
2.就业心态的研究分析
低学历和缺乏实践经验使高职毕业在择业时处于劣势,与本科生相比,高职学生面临择业时,明显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目标不清晰、心理焦虑程度较高。根据高职生就业心态数据分析显示,个人职业发展(平均分4.8)为毕业生择业时的主要关注点。在对将来就业的态度方面,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表示喜爱(平均分4.25)。对于通过个人努力需找合适的就业岗位,大部分毕业生表示有信心(平均分3.58)。
3.就业途径的研究分析
部分高职毕业生(42.68%)会通过学校内承办的招聘会来找工作,因为校园招聘会比外界招聘会更为有保障,更能得到毕业生的认同,对毕业生顺利择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其次是通过人际关系介绍工作(35.13%)这种方式的就业机会也很较为普遍。通过报纸招聘信息和网络途径择业则占少数。
自身综合能力是毕业生认为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样本数比例分别为80.19%。排在其后的是人際关系,样本数比例分别为23.71,观察数据可发现毕业生就业心态较为乐观向上,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
4.就业指导工作研究分析
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的调查数据显示了解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的学生占76%,不清楚已开设此门课程的学生占24%。其中又对了解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的学生调查显示,认为此课程内容对自己很有帮助的占6%,较为有帮助的占17%,帮助作用不明显的占58%,对此门课程持否定态度的占19%。面试技巧(24.38%)和就业信息(21.22%)是学生认为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最为有意义的两个关注点。
四、讨论
高职生毕业时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就业,因此在学校和社会方面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应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实施更多措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准以及人才培育的主要体现。
经研究分析,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表现为下面几点:就业理念存在偏差;就业认知不合理;就业期望值过高;对国家及天津市就业政策缺乏必要的了解;专业去向不明确,淡化专业对口;择业准备不充分,心态不积极。
为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所有高校要从 2008 年起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高职院校需要开展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建立以就业为指导的办学模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合,能够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上提供更多新的就业信息,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高职院校应针对毕业生的特点和求职需求,从就业现状分析、面试技巧以及法律法范等对毕业生给以全方位的帮助指导,从而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
参考文献:
[1]顾明远等(1991).教育大辞典 (3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27).
[2]张念宏等(1991).中国教育百科全书[M].北京:海洋出版社.(92).
[3]唐冬生著(2009).高职教育质量管理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4]王前新,卢红学(2002).高等职业教育学.汕头大学出版社.(6).
[5]彭薇,王旭东(2002).就业概论.经济管理出版社.
[6]卢佼(2003).全球背景下我国青年失业问题及对策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黄才华(2003).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7).
[8]刘合群(2004).职业教育学6,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2).
[9]伊志宏(1994).劳动力市场.人民出版社.
[10]郑东辉,施莉(1995).国外高等教育发展概况.高等理科教育[J].(3):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