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经管类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2016-04-09张雯

新丝路(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

摘 要:随着社会对应用型、综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已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本文基于经济学与管理学学生实践能力需求的异同,分析了经管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和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管类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路径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8.035

實践能力是经济学与管理学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当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竞争。在高等教育提倡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创新创业、促进文理交融的新形势下,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不断加强。然而,由于长期受传统理论、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我国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无法达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积极探索地方高校经管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思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经济学与管理学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需求方面有何异同点?地方高校经管类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提升经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将尝试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

一、经济学与管理学学生专业实践能力需求的异同

1.经管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

所谓实践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就是在人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不是某种单一的能力,而是由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若干种能力所构成。同样,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指经管专业学生个体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实践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科研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发明创造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等)、专业操作与动手能力、分析、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新常态经济环境下,经管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符合国家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目标要求,坚持以服务地方、满足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强化应用性、地方性、重特色的学生培养内涵。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其办学目标应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经管类专业建设中能准确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能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人才需求结构情况为:科研人才5%,研究设计人才30% ,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人才65% 。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对基层应用型人才需求比例增大。地方本科院校应深入研究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及需求,以培养经济管理、经营服务等基层一线工作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为重点,优化资源配置并创新发展,体现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特色,通过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及专业办学影响力,同时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

2.经管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需求的共同点

从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的特征来看经管类大学生需要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包括了独立生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等,二是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包含了经管类专业经验能力、专业工作能力以及态度等,这就要求经管类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实践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自我专业知识以及专业实践能力。

3.经济学与管理学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需求的差异

经济学与管理学可谓理论研究中的近亲关系,两者关系密切。但也存在差异。(1)研究目的。经济学解释社会资源利用和配置的方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而管理学则提供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资源最优使用原理和方法;(2)研究视角。经济学主要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分析社会资源的利用和配置问题;而管理学则主要是从组织激励的角度来分析组织资源的利用问题;(3)研究内容。经济学研究一般社会资源的使用,是一门关于对社会资源使用方法进行选择的科学;管理学研究特定组织资源的使用,以如何充分利用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为研究对象;(4)人性假设。经济学假定人是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经济人”,其地位平等;管理学假定人性是变化多端,先后出现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管理人”、“文化人”、“复杂人”以及“学习人”假设;(5)研究方法。经济学运用解析主义的研究方法,以演绎法为主,主要运用定量方法研究个体之间的对立关系;而管理学运用整体主义的研究方法,以归纳法为主,运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办将组织作为一个有机体,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组织构成要素之间相互独立、转化和依存的关系。同时,主流经济学家主张 “价值中立”的研究态度,而管理学必须注重组织中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即包含了价值判断。

由于经济学与管理学存在以上根本差异,所以,在对其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也应有所区别。具体来讲,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应培养其对数字的敏感性,更加强调数理的运用,用数理去理解社会。同时,应培养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宏观思维能力,强调学生对宏观数据的获取、分析、利用,对趋势的推断和利用。而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应更注重的是规则与执行,强调个体体验。在对宏观经济认识的前提下,应更加注重心理学等学科,充分了解人,更好地激励人,帮助组织和人共同成长。所以,管理类的教学应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案例分析、讨论、实地调研、头脑风暴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二、地方高校经管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与不足之处

在教育部关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推动下,很多地方高校在经管类专业建设研究中,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通过开展研究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从人才培养方案、社会实践、实习、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方面入手,极大促进了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方面。

1.经管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近年来,为了提升经管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很多地方高校先后采取了一些列有力措施,具体包括:

课堂案例教学与实训。调查结果显示,经管专业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多辅之以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由于仍然属于课堂范围的教学,对很多内容学生只能获得感官认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显得不足。同时,很多学校拥有实训教学中心,方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模拟工作实践中,是学生在校期间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但由于课时所限,实训的作用效果还有待提升。

社会实践与毕业实习。部分地方高校通过教学实践周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取得很好的效果。社会实践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毕业实习的前奏,在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强化专业知识,更好地将理论结合实际,逐步提高实践工作的能力。同时,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前锻炼和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后环节,但由于采用集中实习与自主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也造成一系列问题,如部分学生实习岗位与所学为专业知识的相关性低、实习单位配合积极性不高等。

校内社团活动。根据经管专业的特点,我校师生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如联合校团委、学工部等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学生社团开展互联网+创业大赛、求职技能大赛、模拟招聘等系列活动,发挥专业所长,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但此类社团活动带有一定的随机性,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实际效果有限。

校际、校企合作。很多地方高校通过邀请其他院校知名学者来校讲座,有效拓宽本校学生视野,并通过校企横向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解企业、去企业锻炼的机会,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或者邀请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来学校为经管专业师生做讲座,或担任兼职教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2.经管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之处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经管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既要重基础又要有特长,能与地方社会文化相互融合,要求学生具备一专多能型的专业知识结构、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一定的职业素质与执业能力、切实可行的就业取向及踏实的工作作风。但是由于现行的地方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经管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设置不够科学,经管专业未被区别对待

经管专业的实验教学需要理论教学相配合,在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要求各个科目之间相互联系。学校应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的设置,使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针对经济学和管理学学士的专业实践能力的不同需求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构筑完善的專业知识体系,并及时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很多地方高校经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时间和学分比例(周数占总教学周数)较少,缺乏分阶段合理安排,其周数普遍只占总教学周数的10%左右。

(2) 实训经费投入不足,缺乏专业实验室建设

专业实验室有助于强化理论课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模拟仿真试验中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便捷途径之一。然而,实验教学需要完备的实验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实验室需要较高的经费投入,很多地方高校囿于资金的限制,专业实验室建设还有待完善。

(3) 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缺乏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高校和校外实习基地存在相对独立的利益,缺乏利益交集,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使得实习基地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导致实践效果不明显。

(4) 指导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实践教学方法有待完善

一方面,很多教师虽都拥有高学历,很少甚至根本没有相关实践工作经历和经验,在实习指导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会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实践教学方法僵化也是阻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5) 实践教学形式重于实质,缺乏监督评价体系

大多数高校的经管专业在招生时虽文理兼招,但仍被习惯性归属于文科,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中,实践教学计划仅从形式上规范、严谨,实质层面被当作理论教学的补充,实际操作性不强。实践教学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难以通过质量监控体系反映出来,再加上实践教学条件有限,所以实践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四、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高校应更好地服务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积极利用内外部资源,通过将实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学生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相融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相配合等方式,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需从学校、教师、学生三大主体进行完善与提升。

1.学校

(1).明确产教融合培养思路,精准培养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

很多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传统教学过程中,无论在教育基本理念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等方面,都未体现出产教融合的培养思路,使得学生知识结构单一,能力不强。随着地方经济实体对经济管理类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学校应结合经济学与管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需求的异同,明确产教融合的培养思路,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机制,切实确保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尽快为地方经济主体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2)完善课程设置体系,提升学生实践技能

地方高校应进一步完善经管专业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满足专业实践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奠定基础:一是增加实践课程比例。学校应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比例,强化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二是优化课程结构。学校应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衔接,确保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如在经管专业增加“职业生涯规划”、“创新与创业管理”等课程,在经济学与管理学专业分别增加“运筹学”、“数据分析”和“商务英语”、“商务礼仪”等辅修课程。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可采用“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相协调”的模式。一方面,个人与组织相结合:教师个人可以联系对应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与学习,学校也可以通过集体方式与合作企业沟通,为本校教师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相协调:一是派优秀的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接受经管专业核心课程的系统学习,或通过短期访学、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形式,参与本专业的前沿领域知识、实践教学经验的研讨;也可以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兼职或以产学研的形式开展校企合作,参与其具体工作,提升教师的实践素质;二是邀请企事业单位资深专业人士来学校为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或者直接聘请这些资深专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充实和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4)健全教学管理机制,重视创新实践培养工作

规范化的管理机制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为了能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必须制定一系列保障制度。在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以科学的量化指标代替主观性较强的简单评估。

(5).整合校内外资源,努力发挥协同作用

校内科研基地和校外合作企业是地方高校培养经管类人才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学校应努力整理以上资源。一是加强校内科研基地建设,基地开展的各类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的平台。二是整合校外资源,加强校际、校企合作,理顺校企合作机制。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协调校际间的联络沟通工作,积极塔建校际之间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同时,学校应积极探求科学的校企合作模式,使校企合作更加全面、深入、稳固。

2.教师

作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的指导者,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探讨经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路径,教师胜任力的提升是必经之路。

(1)拓宽育人视野,更新教育观念

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必须认识到,作为当代大学教育工作者,教师的职责已经不单是传授知识(how),更不是灌输知识(who/what/where/when),而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why),帮助学生构建个性化的学科知识体系,形成知识处理的创新思维。教学工作中,应积极关注学科前沿,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专业的案例,将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作为社会人的责任与担当融入课程教学,实现教书育人。

(2)完善实践教学方法,提升自我胜任素质

经管专业教师不仅要掌握全面、前沿的专业知识,合理的教学方法也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保障。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案例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通过讨论、分析、评价,帮助学生以专业的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此外,通过课外引导,教师能够为学生社团活动和学术研究指引方向,通过指导学生的科研项目、竞赛活动,教师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专业实践需求的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实践经验,为自己营造了深厚的实践背景,建立和开拓了教学思路。

(3)加强实践教学团队沟通,形成优秀稳固的指导教师团队

经管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说到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学术精良、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为其指点迷津,引导创新思路,而且需要形成优秀稳固的指导教师团队,从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管理机制等各方面予以研究和完善,从本质上完善学校实践教学模式,达到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作为专业实践能力引领的教师,应积极参与相关教学、科研讨论,认真履行自己的团队职责,确保本专业实践教学团队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3.学生

(1)重视课堂案例分析及校内实训,培养专业敏感性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经管专业学生应积极参与具体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训,感受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了解本专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经过认知实践学期的锤炼,对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有更多的思考,有利于规划未来,在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选择上会更加理性,不仅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本专业的业务流程和操作实务,提高教学时效和专业敏感度,而且能够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以此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相渗透和有机结合。

(2)认真履行社会实践责任,提高內在学习动机

课堂案例分析和校内实训不可能代替学生参与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因此,学生应经常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各行业、各单位经济管理的情况,在真实的经济环境中进行磨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以专业的视角解决问题,以拓展职业视野,培养自身专业实践能力,为以后毕业就业的有效衔接打下基础。

(3)重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通过毕业实习,要把几年来学习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实践,解决生产或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自己的专业技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应尽量寻求管理规范、企业文化鲜明、积极向上并有创新氛围的企业实习,在踏踏实实的工作中掌握知识,积极思考,努力做到学以致用,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五、结语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环境下,提升和完善地方高校经管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高校、政府职能部门、社会企事业单位等多方参与,通力协作。只有认真研究经济学与管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并针对性地多措并举,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进和完善地方高校经管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培养和塑造经管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全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J]. 教育发展研究,2011( 17) : 62-65.

[2]李琪. 经管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4)227-228.

[3]梁莱歆.新形势下培养工商管理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探索[J].高教与经济,2010(2) :8-11.

[4]牟延琳.地方本科高校发展定位再审视[N]. 人民政协报,2014 -05- 07.

[5]严欣平,陈显明.深化改革走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4 (22):58-60. [6]刘洋,吕宝云,逯野.高校经管专业教育课程建设策略探究[J].黑龙江教育,2014(10):29-30

作者简介:

张雯(1983-),女,陕西西安人,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心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管胜任力与企业社会责任,知识管理。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
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职能的提升路径研究
提升山东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研究
文学修养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要性分析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研究
甘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路径探究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