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事先张扬的弑夫事件

2016-04-09July

南都周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水是家暴普通人

July

日本人对婚姻的悲观常令友邦惊诧,日剧里要么《不结婚》或谋划《最完美的离婚》,要么堂而皇之地出轨(《昼颜》),《直美与加奈子》更是崩破了底线,开局就是一场事先张扬的弑夫事件。早在该剧凸显本季最佳的峥嵘之势时,就有大喇喇的“中国大妈”李社长教导直美的截图广为流传—“保护自己人生所说的谎言与策略,都是正当防卫”。

李社长这样一位深得嘴炮文化精髓的泼辣大妈,仿佛来自天朝的精神导师,浑身是戏的大女子主义带着生猛的市井气朝直美热辣辣地扑来,间接促成她毅然为好友加奈子两肋插刀,誓要弄死家暴男。前几集讲如何筹谋杀人计划,仿佛全宇宙的机缘巧合都在帮她们凑一个局。杀人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太多始料不及的纰漏,又让代入感强烈的观众提心吊胆,为这两朵末路狂花操碎了心。整部剧节奏带感、主线分明,人物个性丰富,几乎每集都有高潮和悬疑,也不乏逗趣角色的存在,将纠结痛苦表现得举重若轻。而共同担当的坦荡,同仇敌忾的愤懑,感同身受的紧张,则从情感上征服了观众。

为了让动机更充分,剧中花了大篇幅,对家暴男施暴的场面采取毫不避讳的正面描写。表面上的银行精英,背地里喜怒无常、暴戾恣睢、仇富凌弱,将出身的自卑和对社会的不满狠狠地发泄到妻子身上。夫妻的日常生活危如累卵,烂掉的梨子会激怒他,隔壁的富二代会刺激他,一个表情、一声叹息、一个措辞都会触动他的神经,令他兽性大发,拳脚相加。家暴就是种瘾,闸门一次都不能松开,一旦奔泻,就是万丈苦海。温顺的妻子仰人鼻息,匍匐于婚姻生活的囚笼,相比于肉体痛苦,更可怕的还是精神恐惧,将尊严和意志一点点磨噬和瓦解。

有人会说了,干吗不离婚、不逃跑?实在不行你告妇联,找警察啊!这也太小看家暴的杀伤力和后遗症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观念先行,“家丑”既羞于启齿又难于归咎。而现行的婚姻制度和社会伦理,对女性的保护还不足以将加奈子们拖出苦海。哪怕诉诸法律,也因取证困难、体系不健全、“家务事”的囫囵态度等不了了之。万一摊上个变态,就更是一人受难、全家遭殃的悲剧。天网恢恢覆盖不了同一屋檐下的“杀手”,结果就是,婚姻就像赌博,如果婚前没有火眼金睛,婚后遭遇的一切厄运就都是命,现状下难以翻盘—

除非打破现状。令人意外也激动的是,随着计划施行,加奈子像是活了过来,隐忍、懦弱、唯唯诺诺、优柔寡断蜕变为冷静、决绝、坚毅、斩钉截铁,以至于她与直美的主辅地位都发生了逆转。尽管蹩脚的犯罪手法和理论化的策略完全没有犯罪片的精妙,但越发说明她们是善良的普通人被逼上梁山。是的,普通人,加奈子跟直美之间的区别就是她最大的愿望只是想做普通人,嫁人辞工,相夫教子,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而木讷的中国偷渡客林先生说了一句有哲理的话:“其实普通很特别,做到普通非常难。”加奈子身不由己地变得不普通,她反复说,喝到的水是苦涩的。水是再普通不过的东西,是最低限度的生存必需,她却无法像正常人去品尝水的甘甜。当最低的生存都受到威胁,要么忍,要么残忍,别无他法。“你若嫌她恶浊,是因为你未试过像她那般沦落”,为了自我而非正义的伸张,必须以罪人的身份,才能活得像个有尊严的人。

剧集不是行为手册,绝非鼓动大家采用极端方式处理家暴问题。就算如原著所写逃过了法律制裁,但作为本性并不坏的人,直美与加奈子干净的双手沾染了血污,午夜梦回还会被梦靥围困,一辈子都会背负枷锁……但戏剧也不用一味歌颂真善美,而选择性过滤人生不可解决或者无法通过道德方式解决的困境。总有这样的人生,遭遇到的无助、无措、无解、无援,最终化归于一份无奈,不得不如献祭般,染指那些明明是对的错—毕竟加奈子活着,只是想喝到不苦涩的水而已。

并不是每一个加奈子都有直美的守护,关于家暴,现实也许要严峻得多。如果能够唤起个人和社会去正视隐匿在阳光角落里的罪恶,不再视之为不可外扬的家丑,不再将婚姻当赌博一样押下命运,不再只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样不负责任的字眼量度受害者进退维谷的处境,那么不管这部剧有多么“颠倒黑白”,我都为它鼓掌。

猜你喜欢

水是家暴普通人
普通人的梦
水是刚断奶仔猪最重要的营养物质
向这些普通人致敬
普通人拜登
反对家暴
滴水藏海
需要立法保护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
莲花云海(2)
Mac 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