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考纲 研究考题 科学备考
——以考纲为基准对比分析模拟题与高考真题

2016-04-09云南李春芹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6年3期
关键词:模拟题真题选项

云南 李春芹

解读考纲 研究考题 科学备考
——以考纲为基准对比分析模拟题与高考真题

云南 李春芹

我始终相信,只要是考试,就有规律可循。全国性高考,教育部早已发布权威的考试说明,同时也发布了命题者对上一年高考试题的评价分析。这些定期发布的资料,都是我们备考复习的指向标,仔细琢磨考试说明和试题评价分析,能让备考复习更有方向性、针对性。

不研究考试说明和考题评价分析的师生,往往容易受模拟试题的误导,迷失方向。现实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平时模拟考试很不错,师生都认为很有把握了,可高考下来,发现所复习的,所练习的并非高考要考的。结果平时考得不错,高考下来,成绩平平者大有人在。为什么?就是受模拟题误导,走入一个死胡同,难以应对命题专家几经思考和测试的高考真题。

一、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

考试说明的表述大多空泛,对备考复习没有多大的指导意义。但如果我们将模拟题与真题对比,再与考试说明对接,就清晰多了。

模拟题的共性 :①过分关注细节,要求考生死抠字眼。②与错误选项有关的原文一般只集中在某一句话上,和考生玩文字游戏。③模拟题,好像这项也有错,那项也有错,题目漏洞多,出题不严谨。

高考真题的共性:①要求考生从大处着眼,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用原文的意思来判断。②错误选项可能整合不同的句子,与选项有关的原文会分布在不同的句子或是段落中。③命题人喜欢把几件事糅在一起说,以此混淆视听,让考生来辨别。

考试说明中对一般论述类阅读的要求是理解和分析,那么反映到高考真题上就应是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而不是拘泥于一两个字词。所以备考复习中要注意句子整体意思的变化,看转述得是否完整。总之,高考试题注重从一个大范围内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显示出高考真题的大气、大度。

如果将考试说明细化后,该考点需要考生具有以下能力或是意识:识记文本信息的能力,对比筛选能力,判断句间关系的能力,运用文中信息推断能力,类比推理的能力,对文本转述的理解能力,整体观照的意识。

二、浅易的文言文阅读

1.文言断句

模拟题的断句相对简单一些。有许多标志词,运用断句口诀基本上能应对: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高考试题文言断句,标志很不明显,需要根据整体语意来断。提醒考生注意:①对于可断可不断之处,最好不断,保持一个整体。②从逻辑停顿上去判断,不同的停顿表达不同的意思,注意回归情境,追求合情合理。③建议考生使用比较法加排除法,通过仔细比较筛选,以防进入命题人设计的“陷阱”。

2.文化常识

此类试题的模拟题与真题区别不大,有如下共性:①考查考生平时的积累,很难提前预测。②考查的要点很细,涉及面广。③有可能在课内涉及过,也有可能没涉及过。对模拟题得分情况进行统计,经常做对此题的,往往是阅读面广,能打通文史地哲的考生。这也再次提醒考生要有学科的关联意识。

考生需要转变复习观念,一是回归课本,把每一篇文言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弄清楚;二是对平时的模拟题进行二度开发,利用模拟题的资源,把出现的古代文化常识弄清楚,不要只满足于翻译,要深入到文化背后去读文本;三是全面系统地、分门别类地积累,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资料,记牢记熟;四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读一些文史结合的文章,或是听一些讲座。比如杂志《文史天地》,电视节目《百家讲坛》等。

3.内容概括

该题考查的是对全文内容的理解,所以要着眼于全篇。据此分析,模拟题有如下特点:①命题者提供的文本材料过长,给考生增加阅读的难度和负担,有的原文材料近1000字,确实为难考生。②模拟题原文往往有明确的段落层次,一般分为4~6个自然段。考生筛选和比较信息,相对容易。③ABCD四个选项的信息未必按事情的先后发展顺序排列,这也给考生做题增加了难度。

高考题有如下特点:①命题者提供的文本材料不长,字数相对稳定,一般控制在600字左右。文本经过命题人改编,更适宜正规的考试检测。②命题者提供的文本基本上只是一个大段落,没有明显的层次标记,考生筛选和比较信息难度更大。③ABCD四个选项的信息按文本事情的先后发展顺序排列,这给考生做题降低了难度。

至于错误选项的具体设置方法,二者区别不大。需要考生要注意:①读懂原文是前提,记住原文信息再比较;②借用社科类文章阅读的思维方式来解答;③错因都能从原文中比较得出,不能凭空猜测;④其中正确的选项可以帮助考生理解原文,聪明的考生会先把这一题与原文结合起来阅读。

4.文言翻译

模拟题有如下特点:①有时题目设置过难,区分度不大,所以无法有效区别学生的阅读能力。②有时翻译起来非常别扭,不好表达,只能意译。③句子过长,采分点不明确。

高考题主要有如下特点:①题目设置偏向于对综合能力(实词、虚词、活用、句式、文化)的考查,有很好的区分度。②一般情况下考查直译能力,只要考生紧扣实词和虚词,基本能翻译正确。③所给句子不长,20字左右。有明确的采分点,要求考生要有命题者意识,力求在采分点上得分。

为了体现区分度,命题人设置的翻译题往往有“陷阱”,考生的答案有时在老师看来不可理解、啼笑皆非,但考生实际上有自己的“逻辑”。问题在于考生没有关注到文言现象和文言知识。高考真题,需要考生能以点带面,打通关联,这也就需要考生掌握的知识要全面一些才行。一道文言翻译题可能需要关联几个方面的知识,这就增大了考试的难度。考生对古代文化常识不了解,往往就难以理解许多文言现象。

三、古代诗词曲鉴赏

模拟题有如下特点:①不给注解,或是所给注解对解题帮助不大,增加了考试难度。②许多题目问法怪异,指向不明确,问得考生稀里糊涂。③答案不科学,大多来自百度百科的解析。

高考真题有如下特点:①会给注解,且注解对解题帮助大,降低了考试难度。比如2015年两套新课标卷都给了注解。②问题平和,基本都是平时常规训练的内容。 ③加大与课内的联系,相关的知识点、考点,基本上可以在课内找到影子。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全国课标卷近两年重视比较性阅读,需要平时多训练。

考试说明对此考点要求较高,已经达到鉴赏评价层次。但其实,读懂是第一要义,只要能读懂,诗词曲基本上也就能答对。建议考生从以下方面准备:①打通现代汉语与文言文的关联,理解古诗词中的字词句。②结合诗歌词曲的特点(跳跃性、空白美)读懂字面意思。③回归古代生活的情状(还原情境);④进行大胆的想象训练,一句一动感画,一诗一微电影。

四、名篇名句默写

名篇名句的考查,从2015年起改为理解性默写,分值6分,都是出自考试说明中规定的64篇。

模拟题有如下特点:①有些题目指向不明确,让人模棱两可,不知要填写哪两句。②考查的规律性不强,“两高一初”的特点不明显。③对全篇整体考查的意识不强,有些只想背几个重点句的学生,也能侥幸得分。④题目提示角度单一,基本上是从翻译或是从相同道理的角度来提示。

从近两年的考试来看,高考真题有如下特点:①所写内容指向性非常明确,不会让考生模棱两可。②高中4句,初中2句,而且选文高中偏向于长文,初中偏向于诗词。③对全篇整体考查的意识强,虽然只是填写两句,但要能背诵和理解全篇。④题目提示角度丰富,如翻译角度,内容和作用角度,结构角度,转述的角度,先后次序的角度……

备考建议:对模拟题中那些指向不明确的题目,考生可以进行改编,可以自己尝试命题。答题时看清题目指向,要求用正楷书写,注意通假字。准确背诵,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错字。

五、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选考题。从考试说明可以看出,现代文阅读既有对语文学科工具性的考查,也有对人文性的探究。

模拟题的如下特点:①选材丰富,少受政治因素的影响。②所给文本基本上保留作者原创。所以文本长短不一。③文学类文本阅读题设题难度大,实用类文本阅读设题难度大小。④问题设置隐晦,要求考生会挖掘更多的隐性要求。

高考题有如下特点:①选材更多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一般要能弘扬社会正能量或是有较强的人文气息。②命题人对文本进行了加工,所以文本长短相对固定,文本内容也会有删节。③命题人试图拉近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难度,以求考试的公平性。④问题设置直白,答案要求从文本中来。

不得不遗憾地说,这两道选考题,模拟题和高考试题都是问题多多,命题质量不敢恭维,高考试题中有的问题设置过大过空,甚至重复提问,考生答题时不知从哪里下手。比如,2014年全国卷Ⅱ文学类文本阅读《鞋》,第2小题“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个人认为此题问得很空,很大。好处应该指的是在情节安排上、人物塑造上和结构上的作用,好多考生从这三方面来答,不用多读原文也能答个八九不离十,就像问吃饭有什么好处一样。这样的问题一不能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解读文本,二是答案狭窄,只能答出套话。现代文阅读选做题部分,感觉这些年没有突破和创新,高考命题质量有时还不如模拟题。

需要说明的是,读文学类文本,需要读者与文本零距离接触,读者把自己放进去,进入角色中,进入情境里。而读实用类文本,则需要读者远距离观看,带着一份理智去体验和思考。两道题的答题思维和路径不一样,考生要能区分开来。文本中有后记或是相关链接的,不要放过,有些答案有可能在该部分中找。

六、语言文字运用

1.成语题

模拟题有如下特点:①有时考一些含义不确定,或者用法已经发生改变的成语。②有时考一些生僻成语,几乎不常用。

高考题特点如下:①所考成语使用含义明确,一般不会引起异议。②符合常见常用原则,所选成语是考生熟悉的。③非常注重代入语境中解决问题,相对而言,此考点难度不大。

备考时应注意:①不要离开语境空谈成语,加强语境意识的训练;高考非常注重语境考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②不要把精力花在模棱两可的成语上,从常用常见的入手。不要被模拟题误导,不要在一些有争议或是生僻成语上浪费精力。

2.病句题

模拟题有如下特点:①选项语言材料过长,增加考试难度。②同一病句类型,可能会重复出现。③有的选项语病类型不典型,起不到代表作用。

高考真题有如下特征:①每个选项字数差不多,在44字左右;②四个选项中,同一种语病只会出现一次;③句子形式和内容都是司空见惯的,有较强的迷惑性,乍一看好像都正确;④搭配不当,句式杂糅、中途易辙、成分残缺是高频考点。

建议考生:如果默读不容易发现错误,最好小声动嘴读出来,可以多读几遍;除非一眼就发现错误,否则一定要遵从先结构再判断的原则;平时要多加练习,增强题感语感。

高考语病题,需要考生从更专业角度去分析判定,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不是考查学生大众化的能力,经过“伪装”的病句,需要仔细分析比较。四个选项的语句,在常人看来没有错,可能生活中我们也这样说,这样写,各种媒体上也这样用,可从语文专业的角度看却是错误的。

3.排序题

有些模拟题,内在逻辑联系不突出,参考答案无法让人理解和信服。为了有区分度,命题人“露马脚”的意识也不突出,所以有些模拟题考生只能靠运气。

分析往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得出以下结论:①注意找到文段的内在逻辑联系;②找到呼应的字词,题目中总会有一些暗示;③“找马脚”的“排除法”和“代入验证比较法”往往很灵验;④命题人经过精心设计,题干迷惑性较强,考生要多一点细心和耐心;⑤文体不同,内在的逻辑顺序会稍有不同,但总分总、一一对应、递进、转折、因果等句间关系不会变。

4.变化题

变化题是命题人的自留地,但考生依然可以在别人的自留地里长出自己的庄稼。每年各地的模拟题,在17题上都有许多好题,考生可以参看。此题每年都有新变化,但不管怎样变,大趋势是:有着较强的人文性和浓厚的生活气息,都立足于语言文字运用。

建议考生:①读题、审题是第一要义,命题人在审题上设置了许多“陷阱”,需要有“停一下”的思维,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②考场上自己帮助自己打开话语系统,使答案更科学、更完备。

七、作文

全国卷定式考查材料作文。值得注意的是,从2014年起,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有变化,改为“其中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个别句子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新意”。给我们的备考启示是:一定要有亮点,哪怕是很小。

模拟题有如下特点:①喜欢在审题上为难考生,约三分之一的考生在审题就被卡住;②模拟题可能靠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人物故事进行改编组合等得到高分。而高考题却在审题上放过考生,重点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③可能给考生提供寓言故事、热点材料、名人名言、心灵鸡汤之类的文字,让考生据此进行作文。

从近两年的情况看,高考作文命题有如下特点:①所给材料不长,多为几十字。材料可能由两个以上内容的概述片段组成,要求考生具有思辨性、流动性思维。②材料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不会给学生陌生感。命题人不会在审题上为难考生。③很难有套作的可能,立意还是多角度为佳,但总有最佳立意,要注意命题者的意图。④注重考查写作能力中的探究能力,立意往往是对双话题的考查。⑤暗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要求考生对一年来的国家主要政策要有所了解。

我们把模拟题和高考真题对比,不是想要批评谁,而是要找到差异,找到应试的规律。对平时的模拟题答案,建议师生进行升级完善。由命题人给的“参考答案”升格为师生共同整理的“备考答案”。当然,这需要勇气和自信,更需要实力和资本。尽管每年语文高考试题也有不少瑕疵,但我们要看到“她”也在慢慢改进。

(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州弥渡二中)

猜你喜欢

模拟题真题选项
玩转高考真题——比较大小问题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
玩转高考真题——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式篇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篇
2020年高考数学模拟题选编(三)
2020年高考数学模拟题选编(四)
2020年高考数学模拟题选编(一)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