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剥茧抽丝,提炼文字背后的意蕴
——考场作文立意解读

2016-04-09江苏华庆富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6年3期
关键词:水仙花面包观点

江苏 华庆富

剥茧抽丝,提炼文字背后的意蕴
——考场作文立意解读

江苏 华庆富

考场作文,一般都是给你一段材料,让你阅读之后自主命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好这类作文的关键是透过文字提炼出其中的意蕴,给出一个紧扣材料的立意,在此基础上展开自己的叙述。那么,如何才能正确解读材料中所隐藏的深意呢?

1.抓住关键词

任何一篇给材料的作文考题,材料中都有关键词。找到了这些材料中的关键词,解读关键词的含义,材料中所要表达的观点也就一目了然了。比如有这样一道作文考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这是一道观点型的材料作文题。该题其实就是要求围绕“如何面对成功”这个核心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这类题型在审题时要注意仔细分析,对比解读,综合辩证。

材料中的“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2.多角度解读

一则材料,我们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解读,只要解读的到位,往往正反两方面都可以得到精彩的立意。

比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解读:文题属于对社会生活现象发表看法的给材料作文,作文要求很宽松,只要我们选好角度,表明态度、阐述看法即可。因此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立意。

从不认可此行为的角度立意,我们可以从“亲亲相隐”与当代司法的容隐权这个角度展开论述,说明举报父亲,是对父亲的不孝,是对家庭关系维护的破坏;从女儿举报的原因角度看,事件中可能女儿劝了,但是父亲不听,才导致如此举报。从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的角度进行分析,即使女儿为了及时制止父亲,无奈举报,事后,这个事件该不该发微博公开。

也可以从肯定此行为的角度立意,站在这个角度我们可以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角度看待问题。面对违法者,亲人若是“亲亲相隐”,就会造成更大的伤害。从举报的长远利益考虑,亲亲相隐维护了家庭感情关系的稳定,这次隐瞒不举报只是暂时维护,但举报更是对家庭成员违规的负责。从长远看,父亲会受到教育,改正错误,生命更安全,这才是对家庭最好的维护。

3.透过现象看本质

大部分给定的材料,往往是列举一些现象,作为考生的我们,就是要透过这寥寥几行文字所描述的现象,深入发掘其本质。比如下面的这道作文考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

你心中有一朵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感觉到一种心灵的愉快和精神的舒畅吗?

要求:自拟文题,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解读:表面上看,材料描述的就是“水仙花”和“面包”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的交换问题。实际上,这里的“水仙花”和“面包”仅仅是一个表象,它们的背后是有着深刻的寓意的。“面包”是指能够提供物质保证的东西,比喻“物质文明”;而“水仙花”是能够提供赏心悦目感受的东西,比喻“精神文明”。在有两块面包的条件下,我们的物质文明不但能够得到满足,而且还有了剩余,此时我们就要考虑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了,于是我们可以用一块面包去换一朵水仙花。透过材料,我们发现材料主要表达的意思是: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而精神文明又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须追求人生目标。

4.避免非此即彼

有时候,材料会给出一对看似矛盾对立的观点,让你就自己的理解写作文。实际上这些对立的观点中,存在着一种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我们在立意时要避免出现非此即彼的偏颇,要二者兼顾,辩证看待。比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①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材料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强调了我们每一个人面对生活时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信念;而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却是借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告诉我们,生活中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指导。如此解读竟然得出了两种对立的观点!究竟该采用哪一种观点?实际上,这两种观点虽然看似对立,实则两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正确的观点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做到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这样立意:生活中既要坚定信念,又要有虚心请教并接受别人指教的精神,这样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高考范例】

(2015·上海卷)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刚柔并济,和谐自我

上海 ××考生

如道家讲究的“阴阳相生”一般,人的内心也有着刚柔两极。人要有刚性:对待恶势力决不妥协,直面坎坷挫折而一往无前;人亦要有柔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渴望,对过往痛苦的缓慢稀释……人唯有懂得刚柔并济,才会于和谐中造就完整的自我,正如那太极图,黑白融合,丰满完整。

哲人老子云:“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意为:不因恪守规矩而搞一刀切,不因方正不阿而中伤他人,这难道不是对刚柔之道极好的解释吗?过于刚正的刚者如海瑞,虽两袖清风,却对人严苛到了令人难以接受的严酷;但过柔的圆滑却也造就了和珅般阿谀奉承、见风使舵、遗臭万年的小人。所以,追求和谐的我们应在刚柔并济中调和出最适合自己的人生准则,因为,亦刚亦柔的中庸才是和谐自我的王道。

细数古往今来的伟大领袖们,有哪个只是头脑发热的猛士?或只是唯唯诺诺的“老好人”?他们往往追求原则却不固执,顾全大局但不怯懦。

正如南非领袖曼德拉,他用刚柔之道坚实地踏出了人生的每一步。他极力反对种族歧视与种族隔离政策,用毕生心血为南非和谐奋斗着,致力于让南非人“把武器扔进大海”的他即使身陷囹圄仍不妥协。但对那些曾经在27年监狱生涯中虐待过他的狱卒们,他宽容释然并主动道谢,因为他认为:“自己若不能将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自己仍在狱中。”——与不正义斗争到底,与过往心酸“冰释前嫌”的曼德拉,在刚强地斗争与柔情地释怀中品味着和谐的真谛。

不仅是治国兴邦,在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家们也同样需要刚柔并济的品格支持着自己走向远方。享誉全球的电影导演李安,无论是做电影还是做人都有着毫不做作的谦卑。他甚至谦卑到表面看起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男人,毫无某些电影人固有的架子与霸气。在《少年派》的拍摄过程中,他曾用心倾听随行翻译对影片的真知灼见,不耻下问。然而,他对于电影的精益求精却是决不懈怠的,一颗水的动感于他要花上数天去雕琢。亦刚亦柔的李安用坚持完美的态度和谦卑的精神震撼着电影界,这也解释了为何李安的作品有着内在的和谐与细腻的美感。

维克多·雨果有言:“天平之上还有七弦琴。”我们恪守原则却不能遗忘内心之中宽容美好的柔情。在追求和谐之美的道路上,过刚或过柔的品性都无法保证旅途的顺利,因为极端的性格会令人深陷泥潭之中并无力自拔,直至被其吞噬自我,如此又何谈和谐的人生?毕竟,“天平”与“七弦琴”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心灵体验啊!任缺一样,人就会因有着致命的残缺,成为不完整的人。

刚柔并济,方能和谐自我!

微评:该考生准确的解读了心中的“坚硬”与“柔软”的关系,紧紧抓住了精神培育这个话题,重点论述了培育精神和谐,具有时代特征。在论证过程中,该考生旁征博引,涉及古今中外,所举事例既有先贤,也有当代名人;既有思想界泰斗,也有政治精英和艺术天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将“人唯有懂得刚柔并济,才会于和谐中造就完整的自我”的观点如行云流水般娓娓道出,而文章的结束,再次用简约的语言强调了作者的观点。如果说文章还稍有瑕疵的话,那就是没有联系到自己的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水仙花面包观点
水仙花
观点
养水仙花
“好吃”的面包灯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
面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