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纪围棋人机大战”等两则素材多维解读

2016-04-09广东陈新国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李世石人机人工智能

广东 陈新国

“世纪围棋人机大战”等两则素材多维解读

广东 陈新国

一、世纪围棋人机大战

2016年3月9日,围棋人机大战首局在韩国首尔四季酒店打响。谷歌人工智能围棋软件AlphaGo与前世界围棋第一人、韩国九段名将李世石对弈。

从3月9日到15日,AlphaGo与李世石一共大战五局,前三局AlphaGo大胜,第四局李世石扭转了败势,但第五局再次失利,总比分定格在4∶1。至此,备受关注的人机大战彻底落下帷幕,李世石错失了谷歌提供的百万美元奖金。“阿尔法围棋”团队把获胜奖金100万美元捐赠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STEM教育,以及围棋慈善机构。

在AlphaGo与李世石开战前夕,围棋界、互联网界的不少大佬都发表了自己对战局的看法,其中看好AlphaGo的人并不多。不少人担心围棋这块阵地一旦失守,将对整个项目产生灭顶之灾,因为不少人或许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号称棋类智力最顶尖的围棋也不过尔尔,从而使围棋的魅力大减。可实际的情况却是恰恰相反,很多平时不关心围棋或者说根本连围棋规则都不了解的人,也因为人机大战开始了解和关心围棋。

这场影响力遍布全球的人机大战,其意义已经远超围棋之外,人们热衷谈论AlphaGo更多是出于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关切。既然人工智能在门槛较高的围棋领域已经可以击败人类,那么在其他更多领域都有机会击败人类。随着这次棋局的胜利,人工智能被推到了人们眼前。围棋人机大战或许将扮演“起爆器”的角色,助推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吸引更多人投身相关研究。

【多维解读】

1.结果尚需理性看待

在“可测度”的领域内,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都将超过人类;但是在“不可测度”的领域,以数学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就只能望洋兴叹。凭借围棋比赛就说“人工智能战胜人类”,未免有失偏颇,而断言人工智能将要取代、威胁甚至控制人类,同样为时尚早。技术突变的“奇点”还没有降临,人工智能也还不具备自我推理、自我学习、自我进化的能力。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也远非数学算法所能解释或取代的。自从英国数学家图灵提出“机器能思考吗”这一命题,人工智能就开始进入人类的思想。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思想的产物,也再次证明人类的伟大。因此,虽然“阿尔法围棋”战胜了李世石,也是人类思想的高光时刻。

2.智能技术推动创新

这只“阿尔法狗”本身就是人类科技进步的结果,是庞大的科技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人工智能离威胁到人类生存还很遥远。就像很多新技术一样,往往要看人类自己出于何种目的去使用这些技术。在工业4.0版的革命中,智能制造、机器人时代正大步走来,如同蒸汽机到内燃机的工业革命,每次升级换代,带来的必是生产力的提高。科技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好地推动社会文明发展,人类并没有失去工作,只是工作的方式随之而变。机器人再聪明再厉害,也是受人脑控制的。智能技术本身是人类研究创新的,是顶尖科研人才动脑研制的,是需要一定的程序才可以运转的。

3.也是一次科普契机

阿尔法围棋最大的胜利是为人工智能打造了一场全球性的科普,也代表了高科技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充满“野心”的宣告。过去的人工智能只是存在于实验室的智慧探索;而未来的科学技术,人工智能将是基础,是推动商业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人类大脑的进化能力,远远不可能赶得上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想想人类已经出现多少年了,而人工智能出现才多少年,放在几十年前,这场“围棋大战”想都不敢想,可现在已经成为了事实。就当前来看,我们更应该把“人机围棋大战”当成是一场“科技盛宴”,“人机大战”是场没有输赢的比赛。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欣赏这场比赛,从中感受到智慧的力量,创新的力量。

4.思考人与机器的关系

第一是如何与机器为伴?机器能够帮助人类做一些服务,完成一些简单的体力、脑力劳动,使得人类可以解放出来做更高级的事情。这是未来一定会发生的事情,也是在“互联网 ”大的体系里面,需要人们去努力推动的方向。AlphaGo这次的胜利,会激发大家对人工智能的信心,推动这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第二,如果有一天机器比人类更聪明、水平更高,就需要重新反思人类和机器的关系。极端地来讲,甚至人造的机器未来取代人,也是人类一个整体的进化。对这次比赛的意义,从人工智能的角度看,“阿尔法围棋”胜出,将是证明深度学习技术潜力的有力证据。这些进步可能意味着人工智能正走向快速发展的时代,或能引领新一轮产业创新与变革的到来。

【适用文题】

科普、自豪、双刃剑、科技进步、产业创新、思想的尊严、欢呼还是绝望等。

二、拿什么拯救你,中国地名?

2016年3月22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视频会议,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要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并加强地名文化保护。

地名,是最能体现一个城市人文底蕴的地理信息,特别是一些老地名,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有事过境迁的烟雨沧桑,是城市变迁的刻痕印记。而近年来,地名的命名和更改引起的争议屡见不鲜。一些地方偏爱仿古,觉得越古越有文化;有些地名很古怪,例如某地把“土桥”和“八千米路”合并后竟直接命名“土八路”;重名现象更是严重,某城市中光是“新村路”就有6条;更有一些城市,热衷于起洋名,存在“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名扎堆的乱象。林林总总,光怪陆离,让群众看着是一头雾水。

2014年全国地名普查发布数据,1986年以来的近30年时间里,我国约6万个乡镇名字、40多万个村名被遗弃,从此永远地躺在了故纸堆里。2013年民政部资料显示,1980年到2003年,北京消失的胡同地名近40%。空间地理和历史脉络,由于地名的消失而中断。

2007年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上,地名被正式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我国早在1986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地名管理条例》,其中规定“地名管理应当从我国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很多地方政府也对该条例进行了细化。但由于缺乏明晰具体的操作,没有惩戒性规定的兜底,并没有遏制住地名更改乱象。

【多维解读】

1.保护历史记忆

地名既记录了丰厚的记忆与情感,也承载了大量的国家与民族文化历史,并非哗众取宠的工具。一旦头脑发热随意更改地名,改丢的不仅是“乡情”,更是历史文化的痕迹。地名不仅是简单的自然实体标记,更是不可或缺的历史记忆。地名“承载着普通人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加强地名文化建设,还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民对中华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重要手段。如果这个地方有其独有的历史与命运,地名便是这历史命运的容器。通过保护传统地名,对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加以储蓄留存,强化城市文化的涵养功能,树立浓厚的地名自豪感、传统文化敬畏感,将地名标准化和规范化真正落到实处,为一个地区的公众打造风格独特的“精神的田园”。

2.留足民意空间

地名,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相应地方群众生命和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对于地名的保护,特别是变更方面,尤其需要注重听取相应群众、单位的意见。所以,在规范使用地名中,应该坚持沿用为主,坚持尊崇历史、尊重民意、规范简明的原则哪怕是一条街道或一个乡镇,更改名称都不是件易事,除了要投入庞大的资金来宣传外,政府公文、单位名称、单位公章、工商执照、商店招牌、电话黄页,以及个人户口本、身份证、名片等的改变,都会给政府和民生带来一系列的麻烦。若有改名的必要,那么改成什么名字,也要听取民众意见,权改名利弊,提防粗暴的行政长官意志和政绩冲动。把拟命名交给公众广泛讨论,让全民知晓并参与。这既是尊重民意的表现,也有利于新地名的认同与推广。

3.敬畏民间文化

地名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承载着历史与文化。规范地名就是留住文化根基和历史传承,切不可因长官意志或眼前的经济利益而“任性”修改。近年来,一些地方轻易乱改地名,导致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名快速消失;一些地方在命名时盲目贪大、媚洋、求怪,丢了传统、断了文脉,对地名文化传承造成很大损害。当我们自己抛弃了自己传统文化的时候,丢失的其实是自己的灵魂。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对“洋地名”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就是十分必要的事情了,这不仅是方便市民生活的需要,更是对传统地名文化的敬畏。

4.暴露发展焦虑

地名不仅是一个地方的认知符号,还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不仅关乎群众生活的便利,还关系公众文化的认同。可是一些人却随意修改地名,粗暴割裂文化血脉,让文化受伤,这种行为暴露出一些地方的发展焦虑。一些地方正是因为发展无方,感到发展饥渴,才会企图以修改地名引起有关重视,获取利益。殊不知,这种行为是扭曲的政绩观和错位的发展观在作祟。一个地方要想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同,靠的不是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的名字,而是现实的成绩,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适用文题】

浮躁、活化石、守望乡愁、文化传承、城市公共精神、历史记忆、信息载体等。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东莞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李世石人机人工智能
人机“翻译员”
从内到外,看懂无人机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人机大战”人类智慧遭遇强敌
下一幕,人工智能!
未来深空探测中的人机联合探测
人机大战
李世石不代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