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的分析与解答
2016-04-09安徽鲍亚民
安徽 鲍亚民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的分析与解答
安徽 鲍亚民
【考点阐述】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是: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八个字。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
(2)中华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是:①富于凝聚力;②富于同化力;③爱好自然,追求光明;④主静,爱好和平;⑤中庸、稳重;⑥一统性;⑦知足。
(3)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文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以及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1)创作意图又称创作意向,指作家在对社会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某种意念或动机。它是策励作家进入创作过程的内在力量,也是引发创作冲动、创作灵感、艺术构思的主观因素。
(2)创作意图受作家生活经验、立场观点、艺术追求和审美理想等多种条件的支配和制约。创作意图是内隐的,但是也有外在表征。它可以指向主题,可以指向人物,也可以指向情节材料安排,还可以指向题目安排,等等。破解创作意图,是深层阅读和探究阅读的一个重要体现。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1)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并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这是文学作品自身的特性决定的。由于文学作品的意蕴往往具有多元性、模糊性,文学形象具有不确定性,文学语言常常具有多义性,所以,解读也应该往往呈现多元性和独特性。
(2)考生对文本所作的个性化解读必须持之有据,言之成理,而不是对作品的穿凿附会的解说,更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对作品任意曲解。
【技法探究】
历年来课标卷都重视对探究题的考查,但每年探究的侧重点或角度各有不同。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Ⅰ、Ⅱ考查的都是对内容的分析,以探究作者这样安排内容的用意;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Ⅱ考查的都是对小说结尾艺术的探究;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考查的是对小说某个具体内容及表达效果的分析;新课标全国卷Ⅱ则要求从人物、思想主题方面进行探究。具体的设问形式如下:
1.探究意蕴主旨类题的设问形式:
(1)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
(2)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
(3)纵观全文,作品表现了“我”这个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探究意蕴主旨类题,考生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可以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作品所蕴含的主题思想。这个主题思想是不固定的,可以是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可以是对道德伦理的观点,也可以是对生命与人性的思索,等等。考生答题时,只要能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加以佐证即可。换句话说,就是答题时要立足文本进行分析,同时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其基本的答题思路是:从某个具体的角度分析文本,即分析本文具体写了什么,包括歌颂、赞扬、弘扬,或者讽刺、批判、揭露、谴责,或者揭示什么人生道理,对某种现象的反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从文本出发,不可抛开文本随意生发、任意发挥。
探究文本启发类题的设问形式:
(1)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比如,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2)×××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
(3)小说结尾写到×××心存××。他是否应该××?请结合作品加以解说,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解答文本启发类题的基本思路:第一步,按题干的要求(或指向)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即立足文本。第二步,联系现实进行适当引申,谈自己的看法。可以谈认识,可以谈原因,也可以谈重要性(或后果),还可以谈怎么办。有的题目明确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但不管有没有明确指出,考生在回答时都要结合生活实际来谈。
3.探究多方观点类题的设问形式:
(1)×××对×××的态度是否值得肯定?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有人认为第一自然段可删去,有人认为不应删,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理由。
解答多方观点类题的要求是答出自己的见解、感悟和体验,并有创意地解读,鼓励的是创新思维。要求回答问题时力争有新意,有创意。解答方式有:一是“看法+依据” 式,一是“评判+看法+分析”式。解答这类题,还应注意两点:①在亮明自己的观点后,应确定自己探究的路径和依据。因为个性化解读和有创意的见解,最重要的是说明自己创新的依据。任何“独创”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所以一定要说明自己依据的文本材料和思考方式。另外,学会借助于一些文艺学、哲学或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它们是很重要的理论支撑;②展现探究过程。这是整个探究过程的主体部分,目的是展示自己观点的来龙去脉、形成过程,增加说服力。最好是依据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顺序,分条逐层地展示出对探究的问题的认识过程(有时也可以采用由主到次的顺序)。在这个展示中让自己见解的正确性或合理性得到证明。
【强化演练】
沉重的时刻
[德]托马斯·曼
他从书桌旁站起来,像一个绝望的人一般,垂着头,向对面屋角上的炉子那儿走去。他把手放在瓷砖上,但是砖已经完全凉了。他没有能够得到他追求的那一点幸福,就把背靠在壁炉上,咳嗽着。
十二月的寒风,在烟筒里呼啸,放荡而狂悖,听起来像灵魂在黑夜的草原里,在狂风暴雨中,在漂泊中呼吁。屋子里空荡、简陋、不舒服,烟草的雾气在上面飘荡着。在书桌上,在稿纸前面,点了两支蜡烛,屋子里充满了蜡烛的光。红色的窗帘像旗子一样,看上去很温暖,鲜艳。他爱这窗帘,它们把丰满、充沛、洋溢着生命力的东西带到他的寒伧得可笑的屋子里来了。
他站在炉子旁边,向他的作品迅速而痛苦地瞥了一眼。它是他的骄傲和不幸,他的天堂和地狱。这作品慢慢地进展,遇到困难,停住了——一次又一次!他站起来,为了要使他与那稿子之间有一些距离。离稿子远一点常常使人能够概观全面,能够有更广的视野,能够想出办法。
屋子里是一片寂静,只能听见扫过小巷的风声,以及打在窗子上的雨声。所有的人都熟睡了,房东和他的眷属,绿蒂和孩子们。只有他一个人孤独地醒着,站在那冰凉的炉子旁边,痛苦地看着他的作品。病态的不满足,让他对自己的作品失掉了信心。他的凹进去的受了伤的眼睛,投出来的目光带着点悲哀的神气。
失败了,一切全没有了!它是一堂干燥的、呆板的历史讲义,宽泛、单调,根本不能上演!完了。一次失败。一个没有成功的尝试。破产。
他叹息,用两手捂着眼睛,着了魔似在房子里走着。他坐在靠墙的椅子上,两只手交叉起来放在两膝中间,眼睛无精打采地看着地板。
但是良心……他的良心喊得多响啊!
他伸直了身体,把胳臂交叉起来,他的目光在眉毛下面透露出美丽的哀怨。他还不算不幸,至少还不算太不幸!要有勇气,要有足够的健康,要相信痛苦……
他将目光投向稿子,把胳臂交叉起来,紧紧地压在胸部。如果说桌上的那个该死的作品使他痛苦,那么才能——它本身不就是痛苦吗?他从来没有以自己的才能来炫耀,才能不仅仅是一种本领。归根结底,它是一种需要,一种对理想的艰巨的探求,一种在痛苦中产生并提高它的能力和不满足。对最伟大的人,对不满足的人来说,他们的才能就是最严峻的鞭策。不要抱怨!不要夸耀!要谦虚忍耐!不要重视那些负担、成绩和困苦,要蔑视它们——这就是使人伟大的关键!
他站起来,拿起鼻烟盒,狠狠地闻了一下,然后背起手在屋子里急促地走起来,烛光在他带动的风中摇晃。伟大!不平凡!征服世界和永垂不朽!要出名——要为全世界的人民所知道,所爱戴!你们胡说八道地谈利己主义,你们根本不知道这一个梦和这个要求的甜蜜!
他的鼻翼鼓起来了,眼睛里射出了光,瘦削的腮上升起一阵红晕,一缕火焰从艺术家的心中喷发出来。他那种对自我的狂热在内心里燃烧着。他决心把才能和艺术方面的武器完全施展出来。不是为了报酬,而只是由于必要!这就是他的野心,没有人可比他更伟大,也没有人能为这崇高的东西忍受更多的痛苦。
没有人!他站住了,用手捂着眼睛,上身稍微倾斜。同往常一样,他又陷入极大的不安中,又急躁,又热心,他感觉到自己内心在涌动,因为他要保卫他自己的品质和艺术家的人格。
从内在的创造力对题材、素材、表现的可能性的最初有节奏的冲动,一直到思想,到形象,到单个字,到写成行:这是多大的斗争啊!多大的痛苦的过程啊!他的作品就是对形象、界限、具体的憧憬,对明朗世界的憧憬,对幸福的憧憬……
对幸福的憧憬……他的嘴唇抽搐起来,仿佛他的目光转向了内心。他慢慢用手捂住了脸,走进隔壁的屋子。淡蓝的灯光从挂灯上泻出来,花布帘子静静地遮盖着窗子。他站在床边,向枕头上那甜蜜的头弯下腰去……一缕黑发盘曲在腮边,腮上发出珍珠般的光泽,孩子似的嘴唇在沉睡中张开来……我的妻!亲爱的!你追随我的渴望吗?你到我这儿来,变成我的幸福吗?你是我的幸福!安静吧!睡吧!上帝作证,我非常爱你。我只是有时候找不到我的情感,因为我常常由于痛苦而疲倦,由于同我自己授予自己的任务斗争而疲倦。
他离开她那可爱的睡眠的温暖,向周围看了看,走回去了。钟声警告他,夜是多么深了,但同时也很慈祥地告诉他,沉重的时刻结束了。他轻松地呼吸了一下,嘴唇紧闭起来,走过去拿起了笔——不要胡思乱想,不要走向混乱,至少不要在那里停住,而是要从混乱中走向光明。不要胡思乱想!要工作!划定界线,舍弃一些东西,创造一些东西,完成它!
(有删改)
思考: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在创作中遇到困难时的心路历程,你从他的经历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解析】
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题中,启示类的探究题答题格式的一般要求是:先给出一个总说观点的句子,作为答题语段的中心句,如“顽强的毅力、强大的内心力量让人敬佩”;然后结合小说中人物的言行表现,分条论述如何体现其精神品质特点,表达自己的理解,从而给读者以启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身上有许多令人敬佩的品质,如顽强的毅力、对自己作品的高要求、对写作的兴趣、对成功的追求、对家庭的责任感、不轻言放弃的精神等。回答此题,可以选取其中一种,展开阐释;也可以采用列举的方法,谈谈所受到的几点启示。
【参考答案】
示例:顽强的毅力、强大的内心力量让人敬佩。在创作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极度痛苦,但是没有放弃,而是停下来认真审视自己的作品;他在想到失败,想到破产的时候,虽然忧伤,但很快良心的呐喊使他的思绪从低沉中上升,认为自己还不算太不幸,告诫自己“不要抱怨!不要夸耀!要谦虚忍耐!”;他对作品的形象,对明朗的世界,对幸福有着无限憧憬,这憧憬赋予他继续奋斗的信心和力量,使他从沉重中走了出来;他对家庭、对妻子有深深的爱意,这亲情的温暖给他鼓励,让他重新回到书房,拿起笔,决心完成他的作品。(言之有理即可)
(作者单位: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