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句考点类型串烧

2016-04-09山东高德坤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名句诗句樱桃

山东 高德坤

名句考点类型串烧

山东 高德坤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高考必考的重要内容,能力层级为A级,属“识记”类考查,故有人戏称之为“送分题”。名句名篇默写,命题考查直观,答案唯一。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除补写这一主打传统题型外,其考查又呈现出多翼的发展趋向,真可谓“万紫千红,春色满园”,这为我们今后的古诗文教学与备考复习拓展了空间,增添了新的血液与活力,现分析总结如下。

串烧一,补写对句。

(2015·福建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 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宁溘死以流亡兮,______ _____。(屈原《离骚》)

(4)________________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________________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6)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解析】本题从补写角度设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前三句不要漏写文言虚词,(2)要留意通假字,(6)应注意同音异形字。

【答案】(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余不忍为此态也;(4)大漠孤烟直;(5)烽火连三月;(6)断肠人在天涯。

【提示】“名句名篇”默写及运用突显“常见”。为此,可采用“稳固根本,内外兼修”的策略,抓好规定篇目(初中50篇,高中14篇)的记诵、默写、理解;然后再关注那些“知名度高”且“经常被引用”反映生活真谛和揭示人生哲理的诗文佳句。功夫在平时。平时背诵名句名篇应注意领悟其含意,依据具体语境记忆,留心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生僻难写字、通假字、文言虚词和语句先后顺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重在动手规范书写。对于生僻字,化繁为简,合理拆分组合识记。高考考查到的生僻字,大都是合体字,可依据“造字法”从结构方面,合理拆分。如,“蜉”拆分为“虫”“孚”,“蝣”拆分为“虫”“”。也可化生为熟,恰当比对。如,“蜉”与“浮”,“蝣”与“游”,两者均是形声字,前者形旁是“虫”,后者是“氵”。如此一来,生僻字便被轻松搞定。

串烧二,据景填句。

(2015·新课标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使至塞上》中“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解析】本题从情景创设角度设题考查填写句子的能力。(1)先找到屈原诉说内容所对应的诗句,然后再确定表明志向的诗句;(2)要求填写景象壮阔奇特的写景句子;(3)“收束了”表明了所填句子所在的位置,据此便可确定填写内容。

【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提示】据景填句,是“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一种创新形式,属于“微型阅读”,它强化了识记、理解能力的有机融合。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首先要准确把握试题所给情景的指向,即做题的“突破口”。就本题而言,(1)句所给的情景是屈原因采摘佩戴香草获罪被贬;(2)句“到达边塞后”交代了时间,“看到”表明了是视觉所见,指的是塞外风光;(3)句“收束了”表明所填句子在段落结尾,“赤壁雄奇景物”指景物描写。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情景内容复位对应诗文句子,按照“相邻原则”作答即可。

串烧三,集束归类。

(2015·天津卷)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任选5句。

诗人笔下的“秋”气象万千。它是王勃眼里“①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寥廓多姿,是杜甫笔下“玉露凋伤枫树林,②_______________ ”的沉雄富丽,是苏轼文中“纵一苇之所如,③_____________ ”的浩渺烟波。它有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超拔豪放,有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④__________________ ”的绵绵愁绪,有辛弃疾“⑤_________________ ,尽西风,季鹰归未”的慷慨悲情,更有毛泽东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⑥_______________ ”的勃勃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语境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命题以“秋”为主题,把不同的诗句串联在一起,所选诗句均是中学课本要求背诵的篇目。要留心“鹜”“萧”“顷”“霭”“竞”等字的形体,正确规范书写。

【答案】①落霞与孤鹜齐飞;②巫山巫峡气萧森;③凌万顷之茫然;④暮霭沉沉楚天阔;⑤休说鲈鱼堪脍;⑥万类霜天竞自由。

【提示】“集束归类”式补写,是一种“微型”的“综合性”题目,它融合了补写对句、据景填句的特点,话题明确集中而专一,易于考生联想思维,丰富知识,提高读写能力。就本题而言,有三点启发:一是要围绕观点恰当选择诗句、组织材料,做到观点统率材料,材料证明观点;二是让学生学会梳理积累知识的方法;三是现代诗词的默写,突破了只默写古诗文的藩篱,丰富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内容。

串烧四,辨别修辞。

(2015·江苏卷)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解析】本题从诗句角度考查辨析常见的修辞方法。A句出自黄庶的《探春》,诗句中的“试”“裁”本是人的动作,赋予东风以人的性情,这里使用了拟人手法,表现了春风的造化之功。B 句上句着眼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该句没有使用拟人手法。C句出自秦观的《春日》,诗句中的“芍药”“有情”“含春泪”“蔷薇”“卧晓枝”,将花写成美人,用了拟人手法。D句出自刘的《新晴》,诗句中用“偷”“翻”两个连续动作来写南风,属于拟人手法,表现了“南风”这位“旧相识”的调皮可爱。

【答案】B

【提示】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考试大纲明确规定“常见的修辞方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其中,“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形式。“正确运用”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能够正确辨识常见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二是能够正确选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来表情达意,叙事说理。诗人常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来写诗达意、抒情明理。

串烧五,辨析手法。

(2015·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醉翁操①

苏 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④。

[注]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解析】本题从表现手法角度设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A项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摹写篥声;B 项曲解词义,“商声”“羽声”属于古代音乐“五音”范畴,不是“真实”的声音;C项是用“蜂声”和“蝉声”来描写琴声;D项用“寒敲白玉”的声音和“黄莺的叫声”来写琴声。

【答案】B

【提示】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借古讽今、时空交织等。《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学生要“能综合运用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读懂与自己学识程度相当的著作,运用多种方式展开交流与讨论”。本题的“商声”“羽声”便是跨学科知识。成语有“五音不全”,其中“五音”就指古代汉族音律。中国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D、E、G、A五个音阶(简谱为1、2、3、5、6)。五声音阶,古代文献通常称为“五声”“五音”等。又有“七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此外,要用好“教材”这个凭借。如《琵琶行》中,中既包含着丰富的音乐知识,又是“以声写声”“侧面烘托”写法运用的典范。

串烧六,选用复位。

(2014·湖南卷)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今日与观众见面。走进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迎面的青绿山水画《谷口人家》前站满了凝神观看的人。这青绿泼彩渲染的画面,墨色浑厚华滋,层次分明;章法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勾皴笔法遒劲雄健,开阖有度,令人叹为观止。在展厅右侧,一副《江山万里图》静静地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流。“______________”,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向人们展示着笔墨点染间的艺术功力,也仿佛在诉说着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

A.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析】本题从语意侧重角度考查选用诗句。这个语段叙述的主体是“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横线前的《江山万里图》中的“万里”及横线后的“开阔的画面”都在突显空间阔达的特点,据此比对选项,即可确定答案。A项诗句“一夜飞度镜湖月”写的是诗人的想象,表现豪放特性;B项诗句表现了空间与场景的阔达,吻合“江山万里”这个特点;C项诗句表现的是诗人的远大志向;D项诗句叙写的是自上而下的瀑布,表现的是壮观的特点,与江山万里这个特点不吻合。

【答案】B

【提示】选用句式,必须根据表意的需要(如强调重点的不同,语意深浅的不同等)或题目规定等要求,“随境取舍”。选用句式,应在准确理解文意的前提下,比对诗句含义,瞻前顾后,眼观六路,做到话题保持一致,情调氛围一致,时间空间一致,逻辑事理一致,句式结构一致,语气语调一致。

串烧七,内容匹配。

(2015·天津卷)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

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但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如何鉴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解析】本题从把握文意、句意角度考查对名句的理解能力。这则故事的内容主要表现阿基米德在不断探索、苦思不得的情况下,由于偶然的事情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A句的含义是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侧重说对事情的执着,与故事内容理趣不符。

【答案】A

【提示】解答该类题目,先要整体理解把握材料内容及其侧重,然后理解诗句含义,两者比对,借助蛛丝马迹,寻找两者相通之处,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万辨义为先”。

串烧八,描述画面。

(2010·湖北卷)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诗句的能力,解答该类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题干的指向。就本题而言,王诗“诗中有画”,“竹”,指幽静的环境;“喧”,指动态声音,表现了浣女们无忧无虑、欢快嬉戏的情景;“归”,交代时间已晚;“浣女”,表明人物身份。扩展宜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合理想象,恰当选择修辞手法,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答案】(示例)洗完衣服的少女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

【提示】谢冕先生在《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中指出:欣赏活动是“对于诗人想象活动的再经历和再体验”,主张把欣赏者“自己内心的世界融进诗的客观世界中”,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本题所选诗句出自高中教材王维的《山居秋暝》注重生活场景与传统文学经典的融合,侧重于还原诗意的考查,既强调语言运用的实用功能,也考查了学生在文学语言方面的素养。

串烧九,抒写感悟。

(2015·四川卷)《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请根据其中一句给你的启示,写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要求:①内容具体;②句式工整;③语言简明、得体;④60~80字。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经典的阅读理解和运用能力。首先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进而把握其蕴含的人生智慧,并据此写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力求符合答题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是(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即能“推己及人”。

【答案】(示例一)自己不想说的话,不强求他人说;自己不愿听的话,不强求他人听;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强求他人做。设身处地感受他人难处,推己及人,避免强人所难。

(示例二)为他人生活提供方便,为和谐相处创造条件;为他人成长贡献力量,为共同发展贡献智慧。在成全他人中成就自我,在分享快乐中创造幸福。

【提示】文化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更是书中的精品。阅读文化经典,如同与大师携手晤谈,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升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论语》是文化经典,蕴含着许多格言警句,有很多地方讲到人的性格特点和相关的行为方式,对指导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很有帮助。就命题而言,本题体现了课改与考改方向,也体现了语文的追求:宽度、厚度与力度;不仅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阅读理解,还考查学生的语文审美和探究运用能力。

串烧十,鉴赏评价。

(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等我们走下山来,渡过江去,重新踏上长街,已是傍晚时分了。街上的摊贩早已散去,只剩下一位老年农妇还坐在路边的石级上等候顾客,她身边放着一只编织精巧的半旧竹篮,手里拿了一杆小秤。走近时,我惊喜地发现篮里满盛着一颗颗晶莹如珍珠的樱桃。真的已经很久没有吃到樱桃了,这种果子在城市的水果店里是很难得看见的,它的产量少,时令短,又经不起久藏,难怪不易发现它的踪迹。它似乎只出现于词人的笔下,“樱桃落尽春归去”引来了李后主的叹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是作为“流光容易把人抛”的论据提出来的。词人好像无例外地一致惋惜春光的短暂,千方百计地想留它下来,看见檐外蛛网上的落花瓣,敏感地发现蜘蛛竟也是自己的同志,也在进行无效的挽留春光的努力。在他们看来,樱桃的出现,简直就是春去的信号。其实又何必如此呢?晚春以后紧接着就是初夏,这才是更为丰富、坚实、健旺、充满了生机的季节,也是人类努力工作的季节。(选自黄裳《樱桃》)

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作用的分析理解,解答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画线句子意在说明古人将樱桃看作是春尽的象征,樱桃象征着伤春惜时之情;画线句的上文是有关樱桃的介绍,下文则是对樱桃新的寓意的阐释。学生据此整合作答即可。

【答案】(1)画线句子写古诗词中樱桃形象,大量引用名句,照应了上句樱桃“时令短”“不易发现踪迹”的特点;(2)与下文樱桃的新形象形成对比;(3)为阐释樱桃的新寓意和情感的转变做铺垫;(4)彰显文章底蕴,增强文化气息。

【提示】“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本题而言,首先将诗句复位,即将所引诗句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作客观分析。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既要注意上下文内容,又要明了引用诗句在文本中所处的位置,紧扣“结构”研读、分析。常见的回答结构时的术语有:总结、起领、承上启下、揭示中心、照应、铺垫、伏笔、悬念、突转等。

总之,名句名篇的教、学、练、考,应做到“动静结合”。“静”,即单纯的识记、默写;“动”,即把诗文名句放在动态的语境中,分析、理解、运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宁阳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名句诗句樱桃
樱桃肉,让年味飘香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一树樱桃带雨红
吃不到的樱桃
失踪的樱桃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