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角形面积》磨课历程

2016-04-09杨富民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试教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杨富民

【案例背景】

《三角形面积》从内容所处教材位置来看,属于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上学期内容;从内容衔接来看,是在学生熟悉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之后;从前后导入来看,是需要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开展;从新课标要求来分析,需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据此教师需要积极搭建平台,创造学生操作机会,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动手操作以及最终验证来得到结论。在这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感知数学思维,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恰当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磨课过程】

试教:

导入:学校门口有一个长方形花坛,学校准备把它平分成两块,一块种花,一块种小树。你们说说有几种方案可以平均分呢?

(预设三种答案,一是沿着长中间分,一是沿着宽中间分,一是沿着对角线分。)

问题:这里教师选择了第三种方案,接着设置问题,请学生算算每块面积具体是多少?

互动:刚才我们借助长方形面积求出了其中一块三角形的面积。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是直角三角形,有点特殊。现在任意一个普通的三角形,面积又怎么求呢?

准备: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各一组。

活动:

1.拼图,两个相同的小三角形能拼出什么图形?

2.计算,拼出的图形面积怎么计算?

3.思考,拼出的图形面积与三角形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正式上课:

猜想: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图形,请学生说说前三种图形面积的求法,接着对三角形面积求法进行猜想,怎样推导?

操作: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动手操作验证,教师在行间巡视,对于特殊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师:同学们,谁来谈谈具体是怎样操作的,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小组反馈: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向内对折,这样就能得到一个长方形,通过观察可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面积的一半,而长方形的长是三角形底的一半,宽也是其高的一半,小长方形的面积=三角形底的一半×三角形高的一半,其中小长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的一半,由此可以推导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其他小组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小组反馈:把三角形的角向对边平行对折,接着沿折痕剪开,再把得到的小三角形沿中间对折再剪开,分别补在余下图形的两侧,这样就会得到一个长方形。虽然,三角形的底没有变化,但是高却缩小到一半,自然其三角形的面积也是底乘高除以2。

师:你们看这个办法,可行吗?

生:(思考,集体回答)好!

师:其他小组有没有办法呢?

小组反馈:我们是把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颠倒拼图,会得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自然其三角形的面积也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也就是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也不错。看来哪一种方案都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那就是——

生:(集体回答)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现在我们可以在下面用公式的形式把三角形面积求解方式写出来。谁愿意上黑板来书写?

(学生书写,进行订正)

师:如果我们这里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用h表示三角形的高,而三角形的面积则用s表示,那么怎么用字母来表示三角形面积呢?

(学生书写,教师进行行间巡视,并对于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三角形面积的求解公式,现在我们如果想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具体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底与高。

师:那么现在就用三角形公式进行计算(出示例题)。

(学生独立完成)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可以用三角形面积求解公式进行计算,现在我们就来走进生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显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总结。

【磨课收获】

一、引发演绎过程,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第一次试教、上课强调了实践,强调了公式的演绎推导,在导入过程中,是从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开始,试教虽然创设了情境,但是显得有点呆板,甚至有点机械。而在正式上课过程中,则从猜想开始,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设置悬念,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况且试教中只有一种长方形的演绎推导方式,这样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思维局限;而在正式上课过程中,却更多的是让学生自行猜想,这样结果多样,从而在有效的演绎过程中生成了课堂的精彩。

二、引发思考过程,多维度参与了课堂

所谓的磨课,更多的是修改,是不停地反思。在试教过程中,虽然有学生动手实践,但是大多由学生自己一个人独立完成,最多只是同桌互相帮助进行,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合作,违背了新课标的精神,从而造成了优等生早就完成了任务,而学困生则没有办法去完成。在正式上课过程中,笔者吸取了这一教训,尽可能想办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因而通过调整,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过去更多的是学生单一与教师交流,而这里却更多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其结果却往往通过小组反馈的形式展示。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包办、不指点,只是给学生搭建平台,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合作,从而最终生成了课堂的精彩。

三、引发实践过程,合理地解决了问题

学习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多的是情感体验,需要的是转化运用,是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的过程。而这一思想在试教上没有得到体现,在后来正式上课过程中,笔者调整了方案,采用分层探析的方式进行,先课内题目后生活中的题目,这样一来可以延伸,二来也能激发学生兴趣,最终让学生享受学习快乐,活跃课堂气氛。

在磨课过程中,笔者也感受到了一些不足:

1.比如在试教备课中,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在上课过程中,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节奏,处于疲于应付状态。

2.课堂往往有意外发生,虽然试教过程中只给了几个探究目标,但是对学生生成过程没有充分的预设,因而导致针对学生的一些活动实践,没有科学性地给与肯定,解释也有点生硬,这在上课过程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因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他们课后进行探索,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3.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只顾着在行间指导,没有及时把重点、难点或者是闪光点进行板书,学生只是交流,但是他们言语有点杂乱无章,部分学生听了不明白,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故此在课堂上最好适时进行板书,或者给学生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小黑板,让学生自行板书,这样比较好。

总而言之,教学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磨课却是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的最主要的途径。作为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努力把磨课功夫做足,是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快捷途径。在磨课中不仅需要备教材,还需要备学生,备课堂学情,这样才能够及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反思,从而推动业务素养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试教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我爱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闲话“裸课”
试教,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