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透明性
2016-04-09冯路FENGLu
冯路/FENG Lu
半透明性
冯路/FENG Lu
Translucency
半透明是一种可被感知的现象,半透明性是指这一现象所内含的身体体验和空间结构。我把半透明性分为两种:界面的半透明性,结构或摺叠的半透明性。对于建筑学来说,半透明性可以成为一种理论模型和思辨途径。
格物是一个从感知到认知、再从认知到思辨的过程。半透明性在格物工作营的工作中既是概念,也是工作方法。
工作营所选取的基地,在我看来,是当代中国城市空间的一种典型。在时代巨变之下,历史和现代纠缠层叠。这一复杂而充满冲突的城市空间,并不能用简单的拼贴或者叠加模式来理解。场地上有4种城市空间元素异常突出,具有统治性的地位,它们是城墙、园林、厂房和民宅。我们把它们作为格物前面4个章节的观察对象。
1 物一 城墙
伴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展,明城墙已经不再是城市内外之分界,而是城市中心的巨构景观。新旧墙砖的对比却凸显了残存的旧城墙的历史性。
2 物二 愚园
镂空植物图案原本只出现在愚园内部的隔墙上,在空间的通透之外,它独特的如画笔般的植物图案也和园内的自然植物建立了一种叙事关系。当它出现在愚园入口旁边的围墙上时,显然这些图案被用于向外部城市宣告一个看不见的园林的在场。
3 物三 厂房
厂房提供了一个工业生产的内部空间,而外观与周边民宅类似;工人宿舍则在外观上呈现了工业生产的结果,但是其内部却与工业本身无关。
4 物四 民宅
新楼为了避让原有民宅而做出空间上的局部调整,它自身的独立逻辑被打断并且被模糊化,从而获得了一种空间上新旧相融的暧昧。
5 物五 半透明的城市建筑学
中国城市独特的土地政策和过去20年间大拆大建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加剧了人和地点的脱离。在一个人们从居者变成游客的社会文化里,城市必须变得透明,或者外部化。一切都必须彰显于外,便于吸引游客匆匆地浏览。建筑的外观与内部的脱离因此显得理所当然。如同中国所有宣称自己拥有历史资源的城市一样,在南京城这一块富含历史信息的场地,新的城市设计以模仿传统的建筑外观风貌为指导原则,试图恢复一种想象中的历史街区。这样的传统风貌指向典型的游客城市,因为它既不需要考虑历史的原真问题,也与内部的真实生活无关。半透明的城市建筑学试图重新创造一种空间的内部,它显然无力也无需返回已经瓦解的历史,而是希望唤起一种具有主体意识的空间建构,它只能依赖于个人的身体经验和自我叙事。这是一种指向居者身份的短暂和临时的返回,以此呼唤个体化的自由以及自我解放。
我们把格物分为5个相互独立而又具有内在关联的章节,前面4个章节从基地现有之物的观察出发,最后一个章节是虚构之物,它更像一个虚拟存在的建筑空间模型。这一假想的空间模型与前面4个章节的内容和思辨密切相关,但并非具有如科学一般的逻辑推导过程或者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通过其空间形式的图式自身带来半透明性概念的新内容。这正是以设计作为研究的核心,即设计本身成为建筑学知识生产的来源和方法。□
1 迷宫间隙
2 隐匿之地
3 逐渐消失的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