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耐量异常的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

2016-04-09曹玉莉朱近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200062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

曹玉莉 喻 明 朱近悦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 200062)



糖耐量异常的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

曹玉莉喻明朱近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200062)

〔摘要〕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的老年男性冠心病( CAD)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将114例老年男性CAD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 NGT组)、糖耐量异常组( IGT组)、糖尿病组( DM组)。分析三组患者空腹血糖( FP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血脂代谢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将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糖耐量结果显示,DM组和IGT组的FPG、PPG、HbA1c水平明显高于NGT组( P<0.05) ;血脂代谢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无显著差异( P>0.05) ;三组患者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体重指数( BM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DM组和IGT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NGT组( P<0.05) ; DM组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患病率明显高于IGT和NGT组( P<0.05,P<0.01) ; DM组和IGT组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完全闭塞性患病率明显高于NGT组( P<0.05)。结论IGT的老年男性CAD患者其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以更为严重、多支、弥漫性病变为主。

〔关键词〕糖耐量异常;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长期研究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 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美国心脏病协会( AHA)已经声明DM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糖耐量异常( IGT)是DM的前期,是发展成DM的一个过渡阶段,每年大约有5%~8%的IGT患者发展为DM,其发生冠心病( CAD)的概率较正常人群高出2倍〔1〕。本文回顾性分析60岁以上男性CAD合并IGT的患者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探讨其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选取普陀区中心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初次诊断为CAD的男性患者共114例,年龄60~84岁。按照糖代谢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 NGT组,48例),IGT组( 23例) 和DM组( 43例)。排除标准: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严重肝肾疾病及既往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者。

1. 2研究方法记录所选患者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体重指数( BMI)等。所有入选患者空腹8 h,第2天晨起测血压,测定血浆葡萄糖( FP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无DM病史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将75 g无水葡萄糖溶于250~300 ml水中,5~10 min内饮完,于服糖前及服糖第一口开始计时2 h抽取静脉血)。HbA1c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血糖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血脂采用Dade-Behring RX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测定,试剂购自Dade.Behring公司。

所有入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操作方法均采用经桡动脉多功能导管法或经典股动脉Judkins法,由经验丰富的介入医生执行操作,选取多角度、多体位投影,观察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病变情况。常规6个体位,右冠投射2个体位,左冠投射4个体位,根据病变造影结果情况增加投射体位以达到冠脉病变清晰显示的目的。冠脉造影结果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评定。冠状动脉主要的三支为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 LAD)、左回旋支( LCX)、右冠状动脉( RCA)。按照正常冠状动脉直径为100%计算,至少两个体位造影发现单支冠脉狭窄≥50%,诊断为冠状动脉狭窄。并根据冠状动脉受累数量分为单支、双支、多支及弥漫性病变。左主干病变按双支计算,重度狭窄为狭窄75%~99%,闭塞性病变为狭窄100%。

1.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

2结果

2. 1各组临床资料比较入选患者中共65例有吸烟史,66例有高血压病史,各组患者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BMI水平虽逐渐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DM组和IGT组的FPG、餐后2 h血糖( PPG)、HbA1c明显高于NGT组( P<0.05),且DM组的FPG、PPG、HbA1c水平明显高于IGT组( P<0.05) ;而三组患者的TG、TC、HDL-C、LDL-C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见表1。

2. 2各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IGT组多支病变的患病率为65.2%,其中两支病变为34.8%( 8例),三支病变为30.4% ( 7例) ; DM组多支病变的患病率为83.7%,其中两支病变为37.2%( 16例),三支病变为46.5%( 20例),明显高于NGT组〔两支病变16例( 33.3%),三支病变4例( 8.3%)〕( P<0.05) ; NGT组单支血管病变患病率为58.3%( 28例),IGT组为8例( 34.8%),DM组为7例( 16.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中两支血管病变患病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 3各组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分析三组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均以LAD受累为主,其中DM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以弥漫性病变为主,与IGT和NGT相比差异显著( P<0.05,P<0.01) ; DM组的左主干病变( LMCA)程度高于IGT组( P= 0.106),显著高于NGT组( P<0.05) ; IGT组和DM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以重度狭窄、完全闭塞性病变为主,明显高于NGT组( P<0.05),见表2。

表1三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s)

指标 NGT( n=48) IGT( n=23) DM( n=43) P值年龄(岁) 70.1±10.1 67.8±11.6 69.3±10.4 0.932吸烟史〔n( %)〕 23( 47.9) 12( 52.2) 20( 46.5) 0.798高血压病史〔n( %)〕 29( 60.4) 13( 56.5) 24( 58.1) 0.988 BMI( kg/m2) 25.26±3.39 26.12±5.16 27.33±5.92 0.210 FPG( mmol/L) 5.0±0.6 6.4±0.5 10.4±0..9 0.001 PPG( mmol/L) 5.6±1.1 9.2±1.8 14.2±2.3 0.023 HbA1c( %) 4.2±0.6 7.5±1.0 9.9±0.6 0.041 TC( mmol/L) 4.2±1.0 4.3±0.9 4.6±1.1 0.922 TG( mmol/L) 1.4±0.7 1.6±0.9 1.8±0.5 0.24 HDL-C( mmol/L) 1.1±0.3 1.0±0.2 1.0±0.3 0.535 LDL-C( mmol/L) 2.7±0.6 2.7±0.9 2.9±0.8 0.77

表2三组冠脉病变部位及程度比较〔n( %)〕

3讨论

2型DM( T2DM)的发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共同因素所导致血糖水平的升高和葡萄糖耐量的减低。在正常糖耐量和DM之间存在一个过渡阶段,称为糖调节受损( IGR),其包括空腹血糖受损( IFG)和IGT,是几乎所有DM的个体都要经历的阶段〔2~4〕。研究表明餐后高血糖可引起细胞内外形成糖基化终产物,其可与受体结合产生氧化应激、促进炎性因子生成,改善血管通透性,从而导致血管收缩,血管基质增生,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HbA1c可影响人体血液流变性,使红细胞黏度升高,流动性变小,加重组织细胞缺氧,也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5〕。DM患者损害的内皮修复较慢,并且其代谢产物会促进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向内皮损伤部位积聚,加剧内皮的损伤,打破血管舒缩平衡,加重血管收缩,促进血管狭窄〔6〕。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7〕,提示CAD患者合并DM 或IGT时,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为严重。有些学者甚至提出早于IGT阶段就已经出现心血管的异常〔8〕。2007年欧洲心脏学会( ESC)和欧洲糖尿病学会( EASD)联合制定的《糖尿病前期和心血管疾病指南》〔9〕以及《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糖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对于既往未诊断DM的CAD患者常规进行OGTT筛查,以确定FPG和PPG水平,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还应在出院后3个月病情稳定后再次行OGTT,重新评估血糖代谢情况。

综上所述,及早对IGT的筛查,并加强IGT的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有效控制血糖,对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4参考文献

1 Haffner S,Lehto S,Ronnemaa T,et al.Mortality from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in nondiabetic subjects with and without p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J〕.N Engl J Med,1998; 339( 2) : 229-34.

2 Vendrame F,Gottlieb PA.Prediabetes: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trials 〔J〕.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2004; 33( 1) : 75-92.

3 Larson H,Lindgarde F,Berglund G,et al.Prediction of diabetes using ADA or WHO criteria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 10-year follow-up study〔J〕.Diabetologia,2000; 43( 10) : 1224-8.

4 Santaguida PL,Balion C,Hunt D,et al.Diagnosis,prognosis,and treatment of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and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J〕.Evid Rep Technol Assess( Summ),2006; 128: 1-11.

5邹永伟,邹华伟,牟春平.糖化血红蛋白异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35( 2) : 560-2.

6 Falcone C,Nespoli L,Geroldi D,et al.Siluent myocardial ischemia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Int J Cardiol,2003; 90( 2-3) : 219-27.

7刘帆,黄新平,杨红玲,等.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 5( 27) : 75-6.

8窦悦,李双斌,吴东垣,糖代谢异常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 9( 9) : 119-20.

9 Ryden L,Standl E,Bartnik M,et al.Guidlines on diabetes,pre-diabetes,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executive summary.The Task Force on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 ESC) and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EASD) 〔J〕.Eur Heart J,2007; 28( 1) : 88-136.

〔2015-02-09修回〕

(编辑袁左鸣/滕欣航)

通讯作者:朱近悦( 1976-),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研究。

〔中图分类号〕R587.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 2016) 02-0336-02;

doi:10. 3969/j. issn. 1005-9202. 2016. 02. 037

第一作者:曹玉莉( 1982-),女,住院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

猜你喜欢

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女性冠心病诊断与防治的特殊性
警惕冠心病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住院期间转归研究
放射性核素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不一致时的临床分析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中药芒硝冷敷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血肿的应用效果观察
全方位深层次冠脉介入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