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方式的探讨

2016-04-08马卫庆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马卫庆

摘 要 本文在参阅梳理国内外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关理论、背景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针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不足,通过部分实验区“典型案例”的科学分析,结合语文教学自身特点、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特征与综合性学习理论启示,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方式为核心来探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问题,试图构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方案或实施模式,在理论上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方式等探究提供策略借鉴。

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学习 实施模式 探究

本世纪初,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述有关课程标准问题时提出:“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1]关于课程实施的表述部分又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无疑正是这种教育理念的一个集中体现。目前虽然多版本语文实验教材也设计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但也仅仅是对内容目标简单陈述或列举示范,而对操作(活动实施层面)的具体实施指导却存在不足。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具体实施中,一线教育工作者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方式

对部分实验区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显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通过一个个专题或项目进行的,而这些专题间彼此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呈现非线性、多样性的发展历程。笔者在梳理国内外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关概念、特征、背景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语文教学现状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状况进行阶段性追踪研究,研究结论表述如下。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从微观上看,每次专题或课题探究的操作均包括内容的选题方式、内容的主题确立、内容的主题设计、实施内容的设计、小组合作形式、探究性学习方式、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教师指导方式、交流合作方式等主要实施项目或方式;从宏观上看,整个实施过程中的每项探究活动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模块,而每个模块大致经历如下五个阶段(或四个纬度)的实践活动或操作流程,即本文所谓的“五段四层流程”。

A选题方式(课题确立)——B主题设计(制定方案)——C开发资源(摄取信息)——D小组探究(研究学习)——E成果交流(发展评价)

A(学生自主学习)——BCD(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E(加深探究学习)

A(教师导向指导)——B(导法指导)——CD(心理疏通、方法途径、教育价值等指导)——E(学末交流阶段的指导)

A(师生、个体交流)——B(小组、师生、个体、阶段性交流)——CD(小组、师生、个体、阶段性交流)——E(小组、师生、个体、成果性交流)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五段四层流程”

1.选题方式阶段

(1)问题意识是选题设计的第一步,本阶段主要是内容的选题设计(见表1)。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问题意识是选题设计的第一步。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活动,提出问题的设计或确立课题的设计,就像是进入“倒置漏斗”时要采取的一种入口方案,入口虽小干系重大,需要认真斟酌一番。实施中应遵循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即发展性原则)和后现代课程观的主体性原则,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程资源、阶段目标等客观因素整体实施选题。

(2)自主学习中教师须提出框架性建议,实施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兴趣、实际问题和语文课程资源、阶段实施目标等遵循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课程统整理论的开放性原则,给予选题引导、提出框架性建议。其目的不是引向一个结论,而是提供方向、信息、思路、知识、方法、线索等帮助。主要通过师生交流、个体课外交流的方式进行指导交流。

2.主题设计阶段

(1)实施中须结合学生、课程资源条件设计主题。本阶段根据问题或专题、主题来组织(搜集)有关材料,并设计探究的活动方式、方案计划等内容。虽然实验教材在内容设计中已基本完成了主题设计部分,但只能作为一个例子,实施中须结合学生、课程资源条件设计主题。这也是实施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也须遵循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课程阶段的要求、课程资源情况,采取学生自主、半自主和非自主(教师设计)的师生共同开发方式(尤其义务教育阶段)分层分阶段设计,主要从学科内和跨学科(领域)两个基础角度去设计(见表2)。

(2)操作方法须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本阶段的学生以合作小组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教师主要对主题设计的方案制定、计划安排、确立课题提供一些方法或组合模式指导,启发学生提炼主题中有价值、值得开发的论题(子课题),提供相关资料并对学生的选题内容、主题设计等进行审查和改进(非包办代替)。学生的选题方式、主题设计等综合性学习内容设计中的操作方法须经历一个由“扶”到“放”(“扶”主要是方法指导,“放”主要是学习方式、个性化特点等表现)的过程,并注意“扶”“放”的有机结合,采取小组(内外)交流、师生交流、个体(课外)交流、探究学习的阶段性交流方式进行指导评价、交流分享。

3.开发资源阶段

(1)注重适时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研究学生的需要。本阶段主要是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研究学生的需要、研究采取什么方式开发课程资源,以适应学生的兴趣认知发展,并以摄取所需的资料信息为目的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2)心理疏通、探究方法、学习途径、开发资源价值等系列指导须相机到位。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教师的指导主要是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心理疏通、探究方法、学习途径、开发资源教育价值等指导。采取小组(内外)交流、师生交流、个体(课外)交流等探究学习的阶段性交流方式进行指导评价、交流分享。

4.小组探究阶段

(1)合作探究阶段是语文知识综合运用水平提升的关键期。本阶段是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主要阶段,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体部分,对内容(选题、主题、计划等)设计进行实质性的操作,此阶段也是学生阅读、口语交际、写作能力等语文知识综合运用水平提升的关键期,是跨学科跨领域学习、实践学习的重要阶段。

(2)实施者要注重实施有重点有程序的示范性指导。本阶段,学生以合作小组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教师的指导主要是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心理疏通、探究方法、学习途径、开发资源教育价值等有重点有程序的示范性指导(含个体、集体指导)。采取小组(内外)交流、师生交流、个体(课外)交流、探究学习的阶段性交流方式进行指导评价、交流分享。须遵循建构主义理论的探究性原则、生成性原则和后现代课程理论的主体性原则。

5.成果交流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对成果的呈现进行以评价为主的交流,需要遵循后现代课程、建构主义等理论的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生成性原则,并充分体现过程,即关于实施目标的理念。评价须以学生活动的过程为主要对象,评价要科学实际,也即实施者主要提供给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而评价交流的实施目的是学生整体发展、语文综合素养的整合提高,教师的指导也要相机引导。换言之,没有最好的评价方法,只有合适的评价方法,这确实需要实施者根据实施现状多方考虑,创造性实施课程方案。

实施中教师要强化指导,注重评价的活动性。本阶段的学生以加深探究性学习为主,教师的指导主要是进行活动评价,教师要强化指导。包括:指导学生反思、自评、评价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知识能力情况。如此通过自评互评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契机。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模式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

综上所述,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模式的五个阶段(四个纬度)是一个开放性的组合体系,绝非固定实施模式,即可依据实际情况(学生发展、教师素养、教材要求、课程目标、课程资源等)灵活操作。目前已经出版发行的三套(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江苏教育出版社版、语文出版社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教科书)和实验版高中语文教材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已进行了精心设计,但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来讲,这只是提供了一个范例或示范样本,具体实施还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课程阶段的要求、课程资源情况具体实施综合性学习,须结合学生、课程资源条件进行灵活设计,也须遵循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实验教材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选题方式、主题设计已进行了部分安排,开发资源也部分涉及到了,在选用时可以对其进行适当改造整合、合理开发、科学利用,以开展适宜学生实际的“现实版”语文综合性学习。譬如:人教版七年级(下)“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广州地区的学生完全就可以由探寻黄河引申为探寻珠江的活动,调查有关珠江的人文历史、文化传说,为珠江污染防治提出建议,为珠江创设公益广告等。人教版七年级(下)“戏曲大舞台”,也可以以课本的活动方向为蓝本,寻访广州地区的传统戏曲艺术——粤剧,为如何保存这一文化遗产进行思考。

简言之,本文所述实施模式——“五段四层操作流程”只是提供给实施者一个操作层面的范式(或样本),在实际教学中实施者完全可以参考并据客观情况进行变通,灵活运用操作流程。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也要不惟教材设计、不惟教参(教学参考资料),不惟所谓的一些“真理”,而要实事求是,依据本地区、本学区、本学校、本班级实际情况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并着重学会运用这种综合性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S].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 有宝华.综合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 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 成有信.教育学原理[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3.

[6] 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2.

[7] 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 孙春成.语文研究性学习:学与教的融合策略[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 语文学习编辑部.语文研究性学习个案选[M].南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0] 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中国教育报,2001-7-27.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角色重构初探
“离散式”和“整组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路上
一道圆锥曲线试题的探究
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信息技术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