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让我的课堂更精彩
2016-04-08黄芳
黄芳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课程总目标”里,专门设立了一个目标,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继而去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展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去研究,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他们通过研究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观摩、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以好奇为中心,引发学生探究
利用好奇心,引发探究意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小学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知识都感到新奇,求知欲非常强。利用这个特点,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二、在质疑中引导学生探究
课堂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作为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学习,一般始于问题的提出,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最后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重要的让学生主动经历探索,亲身体验和感受,自主获得知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是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
三、学生的评价引发学生探究
对于一篇适合分角色朗读的课文来说,上课时总是要进行分角色表演。在学习《快活的小河》一课时,这么精彩的人物语言怎么能不进行分角色小组表演呢?所以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侯,我就设置了这一环节,而且还设计了“最佳表演奖”鼓励学生。在第二天讲课时,同学们在选出参加分角色表演的同学进行表演后进行评价,大家七嘴八舌进行评价,有一个学生举手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老师能让我们自己当评委吗?于是我就灵机一动, 学生们自由选出一组公正的小评委,由他们进行评价,小评委们经过一番讨论,总结出要通过语言流畅、动作到位、配合默契等方面进行评价,竟然还有一名评为代表进行了点评,最后评出了“最佳表演奖”的得主。这节课真得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不仅能够自演自评,还有了初步的评选意识,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演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互相评价的形成,这是我在设计本课教学内容所没有想到的。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终生受益,就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一直是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我们进行的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和尝试正是在这样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学空间是开放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也是开放的。探究性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利用语文课堂这块阵地,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的进行探讨、研究,加深和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联系,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培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安达市六一小学 15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