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校园歌曲现状的思考

2016-04-08李雨

学习报·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乐歌校歌民谣

李雨

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指歌唱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初期的学堂乐歌主要采取旧曲填词的方法,通过乐歌课的集体歌唱,向学生传授西欧的乐理知识,对学生进行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如《中国男儿》《抵制美约》《国耻》等。后来学堂改为“学校”,“乐歌”改称“歌曲”,但学堂乐歌作为早期校园歌曲,为普及近代音乐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校园歌曲现状

1.校园民谣——那白衣飘飘的年代

校园民谣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的台湾各大学校园。李双泽被称为校园民谣的开拓者。他在一次西方歌曲演唱会上振臂高呼:“唱我们自己的歌”,引发了台湾学子创作歌曲的热情,掀起了“校园歌曲运动”的序幕。校园歌曲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以及他们那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这种亲切、上口的曲风,也就给了当时的人们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从《外婆的澎湖湾》到《童年》,曲曲都婉转动人。

八十年代中期,校园民谣开始在大陆流行。在当时的大学校园里,草坪就是舞台,一把吉他能进行一场演唱会。代表作是高晓松和老狼合作的《同桌的你》,它将校园民谣推向了巅峰。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记录着年轻人梦想与激情的音乐篇章,中国大陆的校园民谣,以真诚与纯洁为标志,给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留下了青春的证明与印迹。

但当校园民谣不再具商业价值,歌手不得不转行,木吉他清新的旋律也渐渐被RnB等新兴曲风取代。虽然之后也曾出现许巍、朴树、水木年华等歌手,但终究没能力挽狂澜。校园民谣渐渐淡出人们视线。

2.儿童歌曲——我们的春天在哪里?

在一次合唱比赛中,很多学生跑来问我可以唱什么歌曲,说老师不让唱流行歌曲。我无言以对。确实,现在儿童歌曲少之又少,音乐书上的,仍旧是那些老歌:《歌声与微笑》《青春舞曲》《五月的鲜花》……。这些风光无限的歌曲,十年过去了,现在仍然是孩子们合唱中的首选曲目。经典要保留,可我们不能抱着曾经的经典固步自封。社会在改变,在进步,反映社会文化的歌曲,特别是儿童歌曲也应该与时俱进。作曲家屠巴海就曾感叹说,“我们总想着给孩子们写些什么,其实他们比我们高明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儿童歌曲总是没有发展,孩子们不爱听的原因。”

儿童纯真的感情无从抒发,儿童歌曲呼唤作曲家的重新重视,可以说,儿童歌曲正在面临着严冬,不论是创作家还是各个唱片公司都忽视了儿童这一广大听众,儿童歌曲可以说在近几年内处于停滞的状态。新的优秀儿童歌曲寥寥无几,我们不禁呼唤:儿童歌曲的春天在哪里?

3.校歌——想说爱你不容易

校歌,这实在是一个很尴尬的名词。之所以这里提到校园歌曲,我认为,在广义上来讲,即便是小范围的传唱,但因为传唱的地点是校园,所以校歌也应当属于校园歌曲之内。 1925年,由刘大白作词、丰子恺作曲《复旦大学校歌》这样开篇:“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这大概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具特色的大学校歌了。

无论大学或是中小学,每一个学校几乎都有或希望有自己的校歌。不过,要把一首校歌写得别致新颖,在校园内甚至校外流行起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学校的校歌,除非老师规定,学生都不愿唱,这也不能不说是学校的尴尬。

校歌唱来如同嚼蜡,又如何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又如何代表学校鲜明的风格呢?

二、校园歌曲现状分析

在多元化的时代,校园歌曲为什么会落得如此惨淡的境地。我想,原因有几点:

1.处于经济边缘区的儿童被忽视

中小学生处于经济边缘区,在任何一个商家眼中,这些孩子都不是他们的一个赚钱的好地方,从政府来说,孩子也不是一个经济增长点。于是孩子们总是在被敷衍地关注着,儿童文化在目前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浪潮中似乎被淹没了,越来越少人关注儿童文化的发展。不仅是儿童歌曲,儿童书籍、儿童电视、儿童影视越来越不被儿童所接受,真正努力在为儿童创造文化、谱写歌曲的人越来越少。培养创造文化人才的地方越来越少,儿童歌曲发展路在何方?

2.缺乏新作品

图巴海就还曾经说过:“作为一部传承作品,《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部好作品,也可以吸引现在的孩子去唱。但另一方面,我们的新作品不能再重复过去,因为现在的孩子都不划桨,而是改玩滑轮了!”儿童校园歌曲创作团队老化,优秀的儿童歌曲鲜有问世。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荡”到现在,仍然生生不息,青春永驻。另一方面,青年校园歌手举步维艰,这是不争的实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校园歌曲缺乏经济效益,很多校园歌手只能放下吉他,毕竟,生存更重要。像曾经大陆的校园民谣的领军人物之一沈庆,也被走上迫从商之路。而国内所剩无几的校园歌手,创作环境异常严峻。校园歌曲创作停滞不前,这也是导致校园歌曲消退的原因之一。

3.缺乏流通渠道

缺少好的校园歌曲,而有了好的歌曲也不能进入学校,不能到达孩子们中间,这是推广环节非常不畅。而流行歌曲,从创作到包装、炒作、流通,一气呵成,整个渠道都非常畅通有效。超女快男,后舍男生等能风靡全国,就是借助了电视台、网络等媒体,轮番轰炸的结果。“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可为什么没有媒体来真正关心孩子们的思想健康呢?电视台、网络每天top10排行榜,是学生mp3的风向标。并不是孩子们不想唱自己的歌,只是,在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排行榜中,校园歌曲难觅其踪。

结语:

丰子恺70多年前文字中曾经提出这样的愿望:“安得无数优美健全的歌曲,交付与无数素养丰足的音乐教师,使他传授给普天下无数天真烂漫的童男童女?假如能够这样,次代的世间一定比现在和平幸福得多。”校园歌曲,这种真正贴近学生生活,朴实、纯净的歌曲,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流行于学生之中?又要到什么时候,学生们才能有属于自己的歌?

(作者单位:南陵县大浦试验区小学 242400)

猜你喜欢

乐歌校歌民谣
齐齐哈尔老年大学校歌
寄秋声
博尔塔拉老年大学校歌
龙榆生与钱仁康:新体乐歌的创作实践研究初探
十唱共产党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大学最动听“校歌”,你pick哪首?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学堂乐歌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之影响
学堂乐歌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