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金融市场如何才能不“脱实向虚”?

2016-04-08

上海企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流向金融市场实体

今年两会及政府工作报告与早几年不同的是,就是金融改革的步伐全面放缓,强调实体经济改革。比如,IPO注册制、人民币国际化已经不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上海交易所战略新兴市场板更是被十三五规划所删除等。这与早几年两会期间及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金融市场改革有天壤之别,让市场感觉到有些意外。在早几年两会及政府工作报告中,金融改革都是重点,不仅总是有新的金融改革政策出台,而且政府的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往往都会成为两会记者关注的焦点,并且他们的改革态度十分积极。政府有意透过金融市场体制的改革与开放,推进中国金融市场成熟,倒逼中国实体经济的改革。

今年的两会及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的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绝不能“脱实向虚”,而是要把实体经济做实。因为,实体经济转差,是金融最大的风险。针对中国经济转型,政府工作报告重新简述了“新经济”。“ 新经济”覆盖面涉及第一(农业)、第二(工业)、第三(服务)产业,不仅仅是指第三产业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端运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及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业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到第一产业中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等。因此,“新经济”就是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以此来保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不过,放缓中国金融市场改革步伐,让中国金融市场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时期,这没有错;特别是强调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服务更是重要。而且这一点多年来一直在强调。但是,为何这些年通过过度扩张的信贷政策向市场注入的流动性就是不流向实体经济?为何一方面弱势行业及企业会融资贵及融资难,另一方面整个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并导致资产的价格不断地疯狂上涨?为何金融市场就是要“脱实向虚”?

其实,这些年来有两大问题没有解决。一是只要市场运作,信贷最宽松,其资金一定会流向高利润的地方,要改变这种利益的驱使是不可能的。试想,房地产开发可能是几十、几百的暴利,那么哪一家企业愿意去从事实业生产?我上课时,有学员告诉我,他们企业炒作几套住房就高于他做主业一年的利润,他们岂有心思把主要资金放在做主业上?而房地产开发暴利,一定会导致金融市场的资金通过各种方式流向房地产。比如目前有2000多家P2P企业,它们的资金流向就是房地产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弱势企业及行业要获得资金肯定是不容易。

二是住房既是投资品也是消费品,房地产投资既是金融也是实业。如果没有一个清楚明确的住房税收制度对住房的性质作一个严格的规定,而是故意混淆起来,那么这个市场最后一定会成了为一个投资为主导的金融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住房市场看上去是实体经济,但实际上完全是一个金融市场。如果政府的政策不能够对这个市场进行严格的区分,而且把住房投机与消费故意混淆起来,那么中国的金融市场要不“脱实向虚”是根本不可能的。

猜你喜欢

流向金融市场实体
美联储的艰难选择:稳通胀还是稳金融市场
实体钱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重振实体经济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幅、换手、振副、资金流向